全球社區網

06月17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臺灣 志業體活動報導 有承擔的張蘊玉 人生助力湧現

有承擔的張蘊玉 人生助力湧現

E-mail 列印
已故慈濟美國總會前任執行長黃漢魁曾說:「人生最精彩的一段,是承擔八年的美國總會執行長期間。」張蘊玉於是想著要效法黃執行長這種有承擔力的人生,要有承擔力,就要發願,助力自然湧現。

2010年,張蘊玉隨 著先生工作遠渡到中國崑山。因為在臺灣一直有學佛打坐的習慣,內心覺得學佛不能停頓,於是因緣際會來到慈濟昆山聯絡處,也因此才知道原來學佛不僅要入人群,更要身體力行,很快地,因為參與的活動多,看得廣,隨即在當區參與了見習培訓課程的行列。

2013年正式受證成為慈濟委員,更堅定了蘊玉走慈濟這條路。連續兩年期間,不僅在崑山承擔協力組長,也成為人文真善美的文字筆耕,在活動後總是能很快將有深度的活動報導呈現,經常幾天就能記錄一篇文稿,期許自己將眼中親見的真善美與大愛刻劃成歷史足跡。

而定居在中國期間,經歷蘇北的慈善訪視發放,在面對家訪的學生時,看見真實苦難的呈現,總是回想自己優渥的生活與他們呈現很大反差,體會到自己的幸福人生,更珍惜與家人的相處,每每回到家中一次次順文稿的過程,每看一遍就流一次眼淚,深感人間苦難真的很多。

蘊玉的先生每天忙碌於工作,而她就會到慈濟做志工,日子倒也過得平安順遂。說起先生有件令她覺得暖心又感恩的事。有一次,一對平時接受慈濟關懷的感恩戶母子,媽媽因為生病必須到上海就醫,並且要完成三階段的開刀手術,可是一時間找不到上海協助接應的人,於是蘊玉請先生幫忙,先生二話不說讓司機專程將這對母子送去上海,不僅將住宿安排妥當,還找人協助照顧孩子,讓蘊玉感覺到先生堅實的支持,是她走慈濟最強的後盾。

2020年在臺灣的婆婆生病,已經高齡九十多歲。夫妻倆從中國回臺照顧,婆婆看見兒子回臺甚是歡喜。婆婆原是一生不曾捐款,生病後即使手晃動到拿不住紙鈔,每周回診到慈濟醫院時還是堅持要投入捐款箱植福田。憶起婆婆病苦時不能安睡生活的痛苦,幸而外籍看護和醫護都很有耐心看護,加上家人陪伴最後兩年圓滿一生。婆婆的往生也讓蘊玉看待生死更加體悟生、老、病、死四諦之苦。

回臺後不僅仍積極參與志工,也勇於承擔幹部。有次活動返家的路上,在住家附近土地公廟碰到林淑玲,這位十多年前在中國上海培訓受證的慈濟委員,年初才剛回到臺灣,淑玲開口問:「妳是慈濟志工嗎?」蘊玉回應:「對啊!」淑玲馬上開心地說:「我前一天才看到上人開示生命短暫,要把握因緣,今天就碰見妳。」蘊玉說:「這就是上人在召喚妳啊!趕快回來了,不要猶豫。」於是隔天就邀約她參加活動。

而這次淑玲也回到花蓮參與香積勤務,一開始雖淑玲滿滿擔心,因為制服、配件不齊全,蘊玉貼心幫她備齊裝備,還要淑玲放心,一定會法喜充滿。蘊玉很珍惜這種與法親互動扶持的機會,而且發現學習越多,當盤點生命的時候,就不會覺得這一生有空白。

在組隊裹總是有許多志工年歲漸長,七十多歲以上的志工也愈來愈多,承擔多年香積典座的志工腳不方便,所以辭掉幹部職務,但所有組員對她的關懷沒有減少,只要有勤務仍然邀約她一起出門,大家不僅藉機聯誼,讓大家看看彼此,和樂融融話家常。

圖左 :蘊玉想要自己過得有承擔力的人生,要有承擔力,就要發願,助力自然湧現。[攝影者:林衢宏]
圖右 :街頭募款時,蘊玉師姊(圖左一)與組員在十八尖山一起捧著愛心箱,招呼來往運動的會眾們。[攝影者:林瑞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