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6月26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臺灣 志業體活動報導 追思緬懷「勝勝媽」 愛灑人間德深似海

追思緬懷「勝勝媽」 愛灑人間德深似海

E-mail 列印
「你永遠都是師父的弟子,你是念念師父、念念慈濟,也念念諸佛菩薩。你永遠就是那麼貼心,幾十年來,一直陪著師父,替師父去做慈濟。師父想要做什麼,你就去找人、找菩薩,來幫師父承擔,給我很多的力量。」2023 年4月18日,證嚴上人與在臺北慈濟醫院住院的北區資深慈濟志工林勝勝視訊時,如是讚歎她。惦念弟子健康,每天晚上,上人都會關切她的病況。「這位好弟子,牽掛不能陪伴師父,唯有『心不貪戀、意無顛倒』地稱念佛號。」

◎從懿德媽媽到大體老師

5月7日上午十點四十分,1944年出生、1984年加入慈濟的林勝勝捨報,隨即移靈回到花蓮慈濟大學,圓滿「大體老師」的心願。她一念心就是做上人的眼、上人的手和腳,做上人想做的事,海內外都有她勇於付出的身影。她用圓融寬厚的身段,領眾處事、接引無數志工,更促使她所居住的合江街一百三十巷,成為諸多志工所居的「慈濟巷」,至今依然傳頌。

1989年慈濟護專成立後,她加入首創的「懿德母姊會」,幫上人照顧離家求學的莘莘學子,讓他們即使不在家,也能有母愛關懷,並於1991年接下總幹事一職。1994年,慈大前身的慈濟醫學院創校,成立「慈誠懿德會」,她轉承擔醫學院的總幹事,持續每個月回到花蓮,用媽媽心照顧這群優秀的孩子。即使近年因巴金森氏症讓她無法行動自如,但只要身體狀況許可,她也不願錯過這一月一會。

大家念念不忘的「慈誠懿德典範」和「守護教育慧命」的「勝勝媽」告別人世,但曾受惠於她的慈大及慈大孩子沒有忘記她。5月21日午後,感恩追思她的典禮於慈大的大愛樓演藝廳舉行,將無盡的思念化為動人的歌聲和手語來緬懷她。

追思會主持人,是目前大林慈濟醫院的蔡任弼醫師,他同時也是嘉義慈濟診所的負責人。得知有追思會,主動請纓擔任司儀,因為他正是1994年慈濟醫學院創校後第一屆的學生。「這是我人生第一場的主持工作,我要獻給勝勝媽媽。」

慈大的懿德會以每十個孩子、一位慈誠爸爸和二位懿德媽媽為一家族,因勝勝媽的法號是「靜宥」,孩子遂以「宥媽家族」相稱。近日榮升教授的蔡醫師,未能來得及在宥媽生前見最後一面,把握因緣,平穩地串連哀思與緬懷。

◎沒有生死 只有菩提

感恩追思活動以大愛臺特地剪輯,記錄勝勝媽行誼及與上人對話,在5月7日播出的《人間菩提》「師徒相約為法來」影片,和慈大師生同臺的〈生命圓舞曲〉手語揭開序曲,這也是2006年、以勝勝媽為主角的六十集大愛劇場《生命圓舞曲》的主題曲。

「我們幸運的相遇,牽手走進一種追尋,起伏中有甜有苦,唱出生命圓舞曲。」臺上的樂音,餘韻猶存;臺下,勝勝媽每次回到花蓮慈大,最常坐的位置上擺著一束鮮花,彷彿她還在那裡笑看著大家、守護著大家。

勝勝媽樂觀的個性、爽朗的笑聲和快人快語,總能感染周圍的人、感動人心,啟發善念與佛性。慈濟世界何其有幸,有這位拳拳服膺上人「讓大家歡喜你的人,就會歡喜你的團體,就會歡喜你的宗教」的教導,走入群傳法、說法,令眾心悅誠服。

這一次以她之名的相聚,好多人都來了。十三位靜思精舍師父、慈濟教育志業王本榮執行長、慈濟基金會編撰處洪靜原主任、劉怡均校長、第一屆的學生和校友、慈大同仁、醫學院的師長、從全省各地來的一百多位慈誠懿德爸爸媽媽,還有很多景仰她風範的四百多條線的法親,一起透過雲端連線追思她。

「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和勝勝媽有著革命情感,當過慈誠爸爸的王本榮執行長,讚譽這位心寬念純的「大姊頭」幽默風趣、妙語如珠。她的愛,無處不在、無遠弗屆、無微不至,育才成林。當年「造反有理」、難調伏的第一屆孩子,很多已是老師、教授,回到慈院和慈大服務,成為醫療的中流砥柱。

「有勝勝媽在的地方,就沒有是非,她的人緣很好。」加入慈懿會還不到三十歲的洪靜原主任,細數永遠笑臉迎人的勝勝媽,從護專到醫學院再到慈大,這一路是如何帶領慈誠懿德會。「教育是慈濟的慧命,是千秋萬世的志業。」以服務為領導的勝勝媽,從青絲到白髮,愛灑人間,永不離菩薩道。

自1993年加入醫學院籌備、當年還是講師的劉怡均校長坦承,她從剛開始不解為何要有慈誠懿德會,再從方菊雄校長和李明亮校長口中,時常聽到他們說「跟勝勝商量一下」,到逐漸因職務跟勝勝媽有更多接觸,了解到慈懿會的可貴。每當遇到事情向勝勝媽請益時,她總是以「沒問題」來回應,深深感受慈誠懿德會是慈大最堅實的後盾。

寬容慈愛的勝勝媽善用集體領導和集體運作,即使她因病交棒,接棒的慈誠懿德合心團隊秉持她的理念,繼續用心照顧慈大,讓慈大更堅強茁壯。今年,教育部首度在學校師生外,頒發「志願服務績優團隊獎」給慈誠懿德會,肯定「教育志工」的付出。劉校長親自將獎牌送到她的病榻前,鞠躬盡瘁的勝勝媽,無憾了。

抱持「教育大任,捨我其誰」信念的勝勝媽以身作則,全力支持慈大。劉校長娓娓道來「瓊林勝事」,跟大家分享她的趣事及金句:「先輔導自己,才能陪伴孩子。」、「天下的孩子,都是自己的孩子。」、「每個人都有其長處,如果每個人是一分,一百個人加起來就有一百分。」她一生以慈大為榮,以慈大為家。如今她回到永遠的家,「用另一種形式永遠守護慈大」,劉校長感恩她用心守護教育慧命,「無有生死,只有菩提」,生生世世都在菩提中。

◎媽媽心菩薩智慧 點燃生命之光

九八級公衛系校友陳奎安和護理系校友王嘉苡,以吉他和小提琴獻唱〈奉獻〉來感恩勝勝媽。陳奎安雖然跟勝勝媽沒有太多的接觸,但是他覺得獨特的慈誠懿德爸爸媽媽制度,對慈濟體系的學生幫助很大。曾經幾次受邀在慈懿會演出,這次接到人文處劉議鍾主任邀約,他覺得自己一定要親自來表達,這一分對所有慈誠懿德爸媽的感恩。

「雖然勝勝媽媽不在了,但是她之前代替上人照顧我們,把每一個人當成自己的孩子,讓我們有家的感覺。如今我自己有能力了,我應該要回饋。」感念勝勝媽,王嘉苡認為,現在是慈大孩子接棒勝勝媽,承擔慈濟志業的時候。

「感恩的心,感謝有你,伴我一生,讓我有勇氣做我自己。」何昆益主任秘書、黃黎明同仁和鄭易玄校友帶來的〈感恩的心〉傳達了受惠於勝勝媽的感念。靜思手語隊的〈只牽你的手〉,無聲說著勝勝媽終身追隨上人,無怨無尤,至真、至善和至美的恩德。

螢幕上,投影出一篇篇的追思文,在在顯示勝勝媽如何影響著慈大師生。同場的花蓮慈院張懷仁醫師寫道,「勝勝媽媽是我們第一屆學生共同的懿德媽媽,更是慈濟大學永遠的懿德媽媽。她照顧我們、關心我們,用身教言教影響我們,陪我們走過人生的每一階段,更用身體示現疾病,成就大體老師,無時無刻、分分秒秒,陪著她最愛的慈大孩子。」

現任職於花蓮慈濟醫院胸腔內科的張恩庭醫師和神經內科部主任羅彥宇醫師,也都有話要說。自孩子暱稱的「宥媽」回到慈大後,張恩庭醫師每天都會提早出門,先去到大捨樓跟她話家常。謹記她生前溫暖的小故事,他會和後進的學弟妹們分享。十三年前結婚時,叮囑他不要因工作忙碌而疏忽家人,對著臺下的座位,他說:「宥媽,我有做到好好照顧家庭和小孩。」

宥媽家族中最小的羅彥宇醫師,回憶當年媽媽關切他長青春痘的情景還在眼前,倏忽二十多年過去。回想宥媽總是用身教,教導他們,還帶他們去居家關懷,令他體會到關懷貧病,要彎下腰去做。「宥媽,我們愛您!」大聲說出愛,相信宥媽收到了。

上人曾勉慈懿爸媽秉「愛而不寵」的教育原則,導引孩子走上正確的人生方向。而「學生是未來佛,慈誠懿德是未來佛的父母,所以要謹慎自己的道德品行。」勝勝媽做到了,她是團隊安定的力量,她的豁達、包容和溫暖,深刻烙在每個人的心中。

「任內的八年,是此生最有意義和難忘的回憶。」曾任人文處主任的教育研究所林曉君教授,藉著追思會,請大家閉上眼睛,聆聽她念誦一千五百字的感恩之情。她讚揚勝勝媽落實上人的教育理念和實踐,「溫柔而堅定的諄諄教誨,指引著我們前進的力量和方向。您展現的不只是母愛的身教典範,更是發揮觀世音菩薩的慈悲,給予慈大師生心靈的滋潤。」

勝勝媽數十年來在教育福田的灌溉耕耘,使一顆顆種子發揚、茁壯,成為庇蔭眾生的大樹,可以收成甜美的果實。她是偉大的母親,用太陽的熱情和月亮的溫柔照耀慈大。慈大校園有她數不清的足跡,後人定當追隨,繼續深耕,生生不息的綿延下去。

◎此身非我有 用情在人間

「因緣不可思議!」1989年,還未出家的精舍德懷師父,第一次搭上慈濟列車回返花蓮,就是與勝勝師姊同車,一路站著聆聽她分享慈濟事。其後在臺北,與她和多位資深慈濟志工都常接觸。「我們都因為上人而來,師徒之情為法而來。」精舍常住曾問印順師公,上人所要做的事都是最困難的事,慈濟人為什麼只要上人說什麼,就是全力以赴?

師公回答:「這些人不是這一世才跟著你們的師父,他們是生生世世都這樣跟著。」林勝勝不僅在教育志業,在慈濟世界她也是全力以赴,不管會不會,做就對了。「勇於承擔是動人的力量。」看著一幕幕熟悉的眼神,德懷師父慈勉大家將對林勝勝的懷念,化為一棒接一棒,傳承她的精神,發願跟著上人,世世常行菩薩道上,精準向前行,一直造福人間,直至成佛。

師公曾為文:「三世流轉的生生不已,不但是生,而包含著死。生而又死,死而又生,生死死生的無限延續,是這裡所說的生生不已的意義……三世相續的生命流,不是不變的永恆,而是不息變化,繼往開來的。」上人也一再提及,慈濟人「跟師父是生生世世,先去的人,要替師父鋪路,等師父再去,能牽著師父走,再回來慈濟,因為未來愈需要菩薩出現人間。」

深深九十度鞠躬,答應要接棒媽媽志業的陳麗勳,代表爸爸和二位妹妹,從臺北來參加追思會,送給與會者蘊含生生不息的小盆栽,相識的懿德媽媽與她深情擁抱。

稍早前她在潘廖葉和廖麗尊媽媽的陪伴下,引勝勝媽常說的「天下的孩子,都是我們的孩子;愛有多大,家就有多大」和「此身非我有,用情在人間」來表達她的體悟。本身是精神科醫師的她,覺得要做到前者,需要不斷的練習和修行,慈大做到了。勝勝媽親身入苦去感受,到最後捨身奉獻給慈大,正是「用情在人間」的最好寫照。

「從此解脫業力,顯跡人間,去來自在」萬般不捨終須捨,再見了,慈大孩子敬愛的宥媽和慈濟人敬重的勝勝師姊,您慈祥的容顏、睿智的法語,永遠留在眾人心中。但願眾生得離苦和愛心廣大無邊的您,因著過去因和今生緣,來世請繼續牽著慈濟人的手,同行菩薩道。

圖左 :北區資深慈濟志工林勝勝的感恩追思會,以5月7日《人間菩提》「師徒相約為法來」的影片及慈大師生同臺的〈生命圓舞曲〉手語揭開序曲。[攝影者:呂佩玲]
圖右 :勝勝媽的大女兒陳麗勳(中),在資深慈濟志工潘廖葉(左)和廖麗尊陪伴下,分享媽媽常說的話,她也在慈濟世界真正感受到「愛有多大,家就有多大。」[攝影者:呂佩玲]

圖左 :慈大九八級公衛系校友陳奎安(左)和護理系校友王嘉苡(右),以吉他和小提琴獻唱〈奉獻〉來感恩勝勝媽。[攝影者:簡嘉池]
圖右 :現任嘉義慈濟診所負責人的蔡任弼醫師,是1994年慈濟醫學院創校後第一屆的學生。他將人生第一場主持工作,獻給勝勝媽。[攝影者:簡嘉池]

圖左 :靜思手語隊的〈只牽你的手〉,無聲說著勝勝媽終身追隨上人,無怨無尤,至真、至善和至美的恩德。[攝影者:簡嘉池]
圖右 :抱持「教育大任,捨我其誰」信念的勝勝媽以身作則,全力支持慈大。劉怡均校長感恩勝勝媽帶領慈誠懿德會,做慈大堅實的後盾。[攝影者:簡嘉池]

圖左 :勝勝媽每次回到花蓮慈大,最常坐的位置上擺著一束鮮花,彷彿她還在那裏笑看著大家、守護著大家。[攝影者:簡嘉池]
圖右 :何昆益主任秘書、黃黎明同仁和鄭易玄校友用〈感恩的心〉傳達受惠於勝勝媽的感念。[攝影者:簡嘉池]
圖左 :深深九十度鞠躬,答應要接棒媽媽志業的陳麗勳,送給與會者蘊含生生不息的小盆栽,相識的媽媽們與她真情擁抱。[攝影者:簡嘉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