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6月17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臺灣 志業體活動報導 資深志工盤點生命 海外弟子喜效法

資深志工盤點生命 海外弟子喜效法

E-mail 列印
2023年慈濟海外培訓委員慈誠精神研習會─第一梯,進行第二天(6/17)的課程,課務組邀請三位加起來超過兩百歲的資深志工紀靜暘、林智慧、黃永存,來和學員們分享做慈濟的點點滴滴。在林智慧串場下,他們以幽 默風趣口吻盤點生命,講述如何時時用心勤耕福田。

◎轉迷為悟 開智慧

林智慧轉述女兒跟她開的玩笑:「媽媽你的名子諧音是『零智慧』。」她接著說:「從前我迷信、愛算命、善忌妒,固執、愛生氣,虛度了幾十年的歲月。」進入慈濟,在上人的祝福下將「零智慧」改變成「淋智慧」,從此她開始學習溝通、善解包容,轉變人生。

林智慧說,「慈濟」這兩個字代表「修福」跟「修慧」,她以此鼓勵學員,這一世並不長,不要埋怨,有福報就要盡力付出,長養慈悲智慧,勤行菩薩道,為自己生生世世結善緣。

人稱紀媽咪的紀靜暘自嘲,剛加入慈濟時在苦海中浮沉不定,脾氣不好、習氣重時常犯錯;簡單的事她不做,困難的事她不會做,所以一事無成。有幸走進慈濟菩薩道,在上人的調教下,她從當初上人口中的凡夫、可憐人,一路聞法,改往修來,到今天四處受邀分享她不悔的慈濟路。

紀靜暘以中年時期扮演仙女的照片對比現在的她說:「人都會老,四十四年來,一路從黑髮做到白髮,但是我的人生不留白、不癡呆、心靈不空白。」她勉勵學員,生命價值在為人服務,受證不是畢業而是學習的開始,要珍惜時間跟緊上人,擴長情結大愛,轉凡夫身為菩薩,一生沒有白活。

◎折貢高我慢 使命必達

事業有成的黃永存,擁有董事長、扶輪社社長等七個頭銜,而人生最大幸福不是賺多少錢、頭銜,是這輩子能跟隨上人走慈濟路。

他自稱五項全能, 酒、色、財、氣樣樣行。為了經營事業交際應酬、 酗酒,過著醉生夢死的生活,導致十二指腸潰瘍,生病後他開始尋找宗教慰藉。他從小時候信奉的基督教,生病後轉而接觸一貫道、密宗,直到因緣成熟走進慈濟。

早年,上人北上講經說法,志工邀請他前來聽法。頂禮後他請示上人:「我們見過面嗎? 因緣成熟了嗎?」上人回應:「因緣種子早就跟你們結下了,為什麼到今天才回來?」他莫名的淚流滿面,無法自已。

1986年慈濟在花蓮興建醫院,黃永存應邀前去了解後深受感動:「上人怎麼這麼偉大,發大願要幫助貧苦眾生,他把蓋醫院這麼大,自己卻住在小小的精舍裡!」他篤定心念要跟師父走。醫院破土時,看到上人咬牙含淚那一幕,心裡默默地說:「我找到了,這是我生生世世要追隨的師父。」

以前的黃永存剛強傲慢,歷經磨練和上人的調教,他改習氣,積極參與國際賑災、帶領慈誠隊四處耕福田……只要哪裡有需,就有他的身影。他表示,人間菩薩覺有情,要為苦難眾生付出,誠如馬來西亞、新加坡菩薩發大願,為尼泊爾民眾蓋學校、蓋民房,能有此因緣都是託上人的福,因為大家過去生跟上人結這份緣,因緣成熟自能跟隨上人行菩薩道。

不僅尼泊爾,中南美洲、美國、加拿大、東南亞,全球各地,只要哪裡有需要,就有慈濟人前往救拔苦難。黃永存呼籲全體學員:「身為靜思弟子,都要向上人發願使命必達,布善種子,人間菩薩大招生。」

三位資深志工精彩的分享獲得滿堂彩,學員紛紛起立向他們致意,直說收穫滿滿,不虛此行。

◎效法人品典範 落實社區

第五組學員杜國暉罹患血癌,習佛法近二十年,最害怕與人結惡緣,他說:「學佛讓我看得開、放得下,明白若怨恨多,離開世間那一刻將面對選擇入魔道或佛道之苦。」

座談課程中,林智慧和紀靜暘談及,因溝通不良產生誤解,卻在一場活動中,紀靜暘主動開口示好,因而化解兩人的誤解。這個小故事啟發了杜國暉,當面臨爭議時,要學習資深志工寬闊的胸襟,跟眾生好緣,他說:「我不想往生那一刻,還帶著怨恨離開,要多聞法,化解惡緣為善緣。」

第二十組的姚淑玲,2011年因為孩子上大愛幼兒園的因緣開始接觸慈濟,繼而擔任大愛媽媽。兩年前,因為醫生誤診,半年期間卵巢癌從原本一期惡化成四期。她只好再開一次刀切除腫瘤、進行化療。幾次化療,導致她肺積水、四肢麻痺,觸覺不平衡,小腿肌無力,站久腳僵硬,必須靠藥物、針灸維持生活。

2018年參加培訓,姚淑玲想著:有付出就好,不一定要回來尋根。疫情減緩,資深志工再度邀約,她抱著增廣見聞,了解臺灣慈濟菩薩足跡的心情回來受證。一路從馬來西亞、臺北再到花蓮,她不為病情所苦,忍著腳痛、無力,把沿途走路當作復健運動,回到心靈故鄉,她笑笑的說:「只要想做,甚麼是情都會如願。累了,睡一覺就會好。」

聽了三位資深典範分享「盤點生命」,姚淑玲很佩服他們以風趣幽默的方式談甘苦、說慈濟,要不是他們虔心聞法,跨功能承擔各項勤務,將佛法、慈濟足跡內化後,應該無法侃侃而談。這是她最想要學習的,因為當與孩子發生衝突時,她總是靜默以對,沒有解決問題。她期許自己努力學習資深志工的精神,來經營家庭改善人際關係。

圖左 :林智慧師表示,「慈濟」這兩個字代表「修福」跟「修慧」,這一世不長,不要埋怨,有福報就要盡力付出,勤行菩薩道為自己生生世世結善緣。[攝影者:黃秀琴]
圖右 :紀靜暘分享,四十四年來,她一路從黑髮做到白髮,但是人生不留白、不癡呆、心靈不空白。[攝影者:黃秀琴]

圖左 :黃永存師兄事業有成,他分享,人生最大幸福不是賺多少錢、頭銜,而是這輩子能跟隨上人走慈濟路。[攝影者:黃秀琴]
圖右 :杜國暉要學習資深志工寬闊的胸襟,跟眾生好緣。[攝影者:黃秀琴]

圖左 :第五組姚淑玲不為癌症所苦,她笑笑的說:「只要想做,甚麼是情都會如願。」[攝影者:黃秀琴]
圖右 :資深志工精彩的分享,獲得滿堂彩,學員紛紛起立向他們致意。[攝影者:黃秀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