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6月17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臺灣 志業體活動報導 為承擔與使命 學習時間管理

為承擔與使命 學習時間管理

E-mail 列印
「對我來說,雖然不同宗教,只要是教人做好事,都是好的,任何宗教都沒問題。」身為一名天主教徒,林靖恩認為,天主教和佛教一樣,都是教人行善做好事,天主教也是要感恩、尊重、愛。

睽違三年,海外新發意慈濟志 工心心念念期盼的時刻,終於來臨,自2023 年6 月15日至19日,第一梯次培訓委員、慈誠受證盛會在花蓮靜思堂隆重展開。來自馬來西亞及新加坡學員計有六百餘位,在臺灣、馬來西亞及新加坡等地的志工工作人員陪伴下,將完成慈濟道上一段重要里程。

◎慈濟因緣

馬來西亞雪隆分會的林靖恩,大學於當地華人不多,華人活動也不多的國防大學就讀。當時室友兼系友的同學每遇有慈濟活動,都會邀約她:「可不可以來幫我?」經過大大小小活動的「幫忙」之後,林靖恩不禁對同學提起:我看妳們很忙,我還是focus在我的課業就好。

「沒關係,有空的時候就來幫幫忙就好。」面對同學友善的回應,林靖恩反而慢慢習慣為幫忙而來。「尤其師姑準備點心很好吃,除此之外,也感受到慈濟活動很不同。慈濟環保做得好好……」她表示,慈濟環保引發她的悲心,決定要開始茹素。自2017年那一念起,一直堅持為大地母親的健康盡己一分心力。

年紀輕輕,才二十八歲的林靖恩,大學時期因同學的邀約加入慈青行列,2018年,第一次回臺參與全球慈青營隊,在畢業前為自己留下一段難忘的記憶。她很歡喜,經過五年後能再次回到心靈故鄉,經歷人生另一大盛事。

◎研習所得

6月16日,「2023年慈濟海外培訓委員慈誠精神研習-第一梯」第二天課程,有靜思精舍德淵師父、德瑝師父及德淯師父,三位師父與眾分享「承擔與使命」。

德淵師父鼓勵大家要以一分清淨的心處理每一件事,這提醒林靖恩,做為一位執行策畫工作的土木工程師,無論在工作或是生活上都要以清淨、冷靜的心去對待每一件事。

而德淯師父叮嚀大家要走出舒適圈,她認為,對於在任何階段的所有年輕人,這一點都是很受用的。有感於現在年輕人都不擅於承擔,就如在社區有師姑師伯或是學長學姊會邀約她承擔一些如協調或主持人等,一些她不在行的任務,林靖恩更是心有戚戚。「尤其是主持人,每次接到這樣的邀約就會很緊張。」儘管如此,她相信只要準備好,就能做好。

而協調就是努力分配,不懂就問,從一開始,承擔愈多才能更得心應手,只有承擔才能學習,才能成長。說到此,她再次強調,在慈濟最大的學習與收穫也就是能走出舒適圈,原本可能不喜歡或是不擅長的,因為勇於承擔,雖然無法得心應手,但是透過培訓與學習,也都可以完成。

林靖恩想起,在社區接到師姑師伯或學長學姊邀約承擔任務,雖然都不是自己在行的事,難免會緊張,但是她認為,只要準備得好、不懂就問,承擔愈多就能更得心應手;有承擔才能學習,就能成長。「今天師父這樣說,才明白為什麼社區師姑師伯都說,年輕人要多出來承擔。」

◎善用分秒

憶起還是莘莘學子時,甚至是畢業初入社會,成為社會新鮮人時,她面臨的最大困擾都是時間管理問題。林靖恩謹記上人所提醒,要做慈濟成績也一定要好,她一直很注重課業,更要善用時間付出。

進入社會後,剛剛起步,萬事起頭難,林靖恩有很多需要學習、熟悉,相對感到繁重忙碌。「有時候週末要加班,如果有活動,就需要調整,盡快完成工作,就可以參與活動。」林靖恩把握雙軌並進,工作要做好,慈濟也要做好。雖為天主教徒,她也賦予自己一分使命,既然受證了,就要多承擔,就算工作再忙,都要抽出時間。

目前在社區承擔「健康挑戰21」協調工作的林靖恩對這次研習最後一天課程,由慈濟慈善基金會執行長辦公室同仁邱國氣分享的「推素 言素?嚴肅?」與她在社區推廣的「健康挑戰21」有異曲同工之妙,更而令她更是印象特別深刻而想要入寶山一探究竟。更可以藉由臺灣推行的經驗,學習並善加運用到馬來西亞的推素行動,讓素食更廣泛與多元。

「學長關於推素的環節,沒想到已經推廣到這樣程度,讓年輕人可以更加接觸到素食……」身為年輕人一員,她很歡喜得知藉由大家的努力,年輕人有更多機會開心地吃素,現在有vegan,而不再是傳統素食……她愈說興致愈高,聲音也不覺高揚許多。「學長說,現在是吃火鍋,有五顏六色非常美味的,這樣的推素方法很好。」說著說著,林靖恩期待下次有機會能到臺北看一看慈濟的素食餐廳。

除了推廣素食,林靖恩也勇於承擔馬來西亞因應現階段物價上漲,對需要的人進行短期補助的互愛行政工作,盡自己所能承接助人任務。如今即將受證,林靖恩期許自己能夠更精進,更把握時間。「上人說行善、行孝不能等,這兩者都做得不太夠,期許自己可以再做得更多。」在外工作的她,平日無法隨侍父母身旁,心中些許抱憾,希望更能善加安排時間,有更多機會回家探望父母。此外,工作再忙還是要善用時間,有更多分分秒秒做善事。

「上人,您的孩子回來了。雖然不是接觸慈濟很久,還是期許自己能更勇猛精進,跟隨上人的腳步。」林靖恩喜形於色,彷彿上人時時就在面前,正為她掛上授證名牌。

圖左 :「2023年慈濟海外培訓委員慈誠精神研習-第一梯」第二天課程,有靜思精舍德淵師父、德瑝師父及德淯師父,三位師父與眾分享「承擔與使命」。[攝影者:張進和]
圖右 :今天師父分享,讓林靖恩(左)明白為什麼社區師姑師伯都說,年輕人要多出來承擔。[攝影者:鄧亦絢]

圖左 :德淯師父(左)叮嚀大家要走出舒適圈,林靖恩認為,對於在任何階段的所有年輕人,這一點都是很受用的。[攝影者:林家如]
圖右 :林靖恩希望接引更多人茹素。[攝影者:何維美]
圖左 :邱國氣分享的「推素 言素?嚴肅?」與林靖恩在社區推廣的「健康挑戰21」有異曲同工之妙。[攝影者:何維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