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6月16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臺灣 志業體活動報導 貧中之富甘滿季 「竹筒銀行」聚愛行善

貧中之富甘滿季 「竹筒銀行」聚愛行善

E-mail 列印
「50-50 money is enough. 50-50 money will enough.Little-Little will do is enough.Live long bamboo ban k. Live long good luck. Live long TZU-CHI.」7月3日傍晚,牧羊女村(Bakrour)響起本土志工唱起宣導「竹筒歲月」的印地語〈竹筒歌〉。唱的人是村民瑪洛(Malor)和甘滿季(Gain Manjhi),不管村民願不願意接下竹筒,他們都心懷感恩地獻唱。

◎用心用愛帶動竹筒歲月

新馬慈濟志工團隊來到菩提迦耶,每天從早到晚,馬不停蹄地分組出動到牧羊女村和思龍加村(Silaunja)訪視關懷、做衛教和健檢、教靜思語、協助村民或學校改善環境等等。

其中很重要的一環就是宣導「竹筒歲月」,鼓勵村民和學生「培養節儉的心與愛人、救人的心」,不管有錢沒錢,每天一盧比、五盧比地節省下買菜錢或零用錢,將小錢變大錢,匯聚起來幫助有需要的人。

銀行是存錢的地方,慈濟人習慣說的「竹筒歲月」,本土志工用「Bamboo bank」也就是「竹筒銀行」去讓村民了解,因為竹子對當地人說也有「幸運(Good luck)」的意涵,存下分毫,累積福分。

這天(7/3)下午有一點空檔,雪隆分會副執行長蘇祈逢帶著志工來到牧羊女村,兵分二路,挨家挨戶介紹竹筒的意涵,有意願的可以把竹筒留下來,其中一組由本土志工士楊領著大家去敲門,村中的小朋友很是歡喜,成群結隊跟著志工去跟村民互動。

◎士楊收徒弟 菩提種子新發意

「來喔!裡面的人出來喔!」士楊呼喚屋內的人。剛開始由他主述,再由瑪洛和甘滿季補充,最後他們會用容易上口的〈竹筒歌〉來祝福鄉親。

「等一下,趕快進屋內!」士楊一臉緊張。仔細聽,不遠處傳來牛蹄踩踏的聲音和哞哞聲,原來太陽要下山了,村民趕著牛群要回家,即將經過小巷。士楊之所以這麼緊張,是因之前有志工遭牛隻嚴重撞傷,回到馬來西亞療養了好幾個月。閃牠、避牠外,重要的是不要跟牛隻四目相向,對上眼,可能就會激起牠的攻擊。

「士楊,恭喜你收徒弟了!」「土地?」士楊聽不懂。原來志工最後來到的這戶人家十五歲男孩蘇巴姆(Shubham)很有願力,願意每天投竹筒並幫忙推廣。士楊很高興,留了電話給他們,也鼓勵這位看起來身材像小學生的孩子吃壯一點,才可以出來做志工。兩人打勾勾為證,志工葉晉宏還拿出十盧比讓蘇巴姆投。志工們也祝福這位「小菩薩」能健健康康,長成菩提大樹,綠蔭人間。

宣導竹筒歲月,很重要的就是竹筒。因為星際旅館老闆普馬(Puma)的協助,志工順利購得較優惠的竹子;普馬先生還將擴建旅館所用剩的竹子送給志工。

7月4日,志工們接力將竹子從旅館旁的二樓拿下來後,送到牧羊女村村民比谷(Biggu)的家中,好將竹子一段一段鋸成三十八公分長的長度。甘滿季很自然地出現在大家眼前,一起幫忙鋸竹子。鋸好了,把握機緣跟村民宣導,他和瑪洛再度唱起了竹筒歌,一起為「竹筒銀行」和慈濟歡呼。

至於鋸好的竹子還要再做清洗,乾了以後,志工拿回旅館還要在再加工,貼上竹筒歲月和靜思語貼紙,蓋上就地採購的布,再用麻繩綁起來。因為用量大,志工一有空檔就會一起製作。大家滿心歡喜地一個接一個完成,希望能讓拿到的人天天起善念,存下愛心救苦難。

◎貧者無求 為善最樂

慈濟人來到牧羊女村,幫助當時受人欺負的乞丐阿公甘滿季,並給予補助後,他信守承諾不再行乞,並加入志工隊伍。每當志工入村,腳程很快的他一會兒就會趕上大家,幫忙拿東西或是跟村民說明。因為他非常感激志工不僅幫了他,還繼續再幫助更多有需要的鄉親,像是曾跟他一起在牧羊女廟行乞的甘谷(Gangu Yadav)阿公。甘谷二年多前中風,志工帶他去就醫拿藥,也幫助他和家人的關係改善。

「當他們看到我在行乞時,他們叫我停止;當我開始追隨志工時,看到志工在幫助其他人,讓我非常感動。」甘滿季說,他雖然有機會繼續從行乞中得到錢,不過他停止了行乞,因為他已經加入慈濟,如果繼續行乞,會破壞慈濟的名譽,給慈濟帶來負面影響。

甘滿季也鼓勵其他仍在行乞的村民,請他們停止行乞,一起來做志工,「你有任何問題,慈濟會幫你解決。」他說自己雖然很窮沒有錢,但他還是可以貢獻時間去幫助人。之前村中婦人中風癱瘓,他曾跟志工一起去協助她,但因是女性,除非有家人在場,否則他不方便去幫忙復健,甘谷就沒有這個顧慮。

「當我幫助甘谷的時候,我感覺很好,他也和我一樣。當我幫他的時候,我流了很多汗,這對我的身體是有幫助的。」早晚都會去找甘谷,陪他到村中散步,希望甘谷的血壓能降下來,手腳也能更靈活,跟他一起行善,「我們也能去幫助其他人,跟隨慈濟去幫助那些需要的人,這樣的行為讓我非常的感動。」

蘇祈逢讚歎甘滿季的「守志不動」,說到做到,甚至當團隊要用「以工代賑」的方式,給他酬勞時,他拒絕了,「我夠用就好!」他完全不貪不求還積極付出,貧窮如他,遠比許多富有的人更有愛心和善心。

「當我跟他們解釋『竹筒銀行』的時候,我覺得很快樂。」瑪洛也是富有愛心的人,笑口常開的她,跟左鄰右舍結了許多好緣,也成為志工,幫忙跟村民溝通,之前也曾在她家鋸竹子。如今的她已經能侃侃而談「竹筒歲月」的精神,因為她知道,慈悲喜捨的人生更有意義,心靈更富足。

「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欲知來世果,今生作者是。」累生累世的業力與福報造就今生的一切,不是理所當然;懂得因緣果報,就要把握此生為人,多造福行善,累積福慧資糧,才能了脫現世和來世的苦難。

圖左 :甘滿季(右)幫老友甘谷按摩腳復健,雖然出力讓他流汗,但他感覺很好且有助健康。[攝影者:葉晉宏]
圖右 :甘滿季幫忙把鋸好的竹筒洗乾淨。[攝影者:葉晉宏]

圖左 :雪隆分會蘇祈逢副執行長帶另外一組人,挨家挨戶介紹「竹筒歲月」。[攝影者:葉晉宏]
圖右 :7月3日傍晚,新馬慈濟志工團隊前往牧羊女村宣導「竹筒歲月」,鼓勵村民節省下買菜錢或零用錢,將小錢變大錢,匯聚起來幫助有需要的人。[攝影者:葉晉宏]

圖左 :牛群要回家了,得趕緊避開,以免遭受攻擊。[攝影者:葉晉宏]
圖右 :本土志工士楊跟十五歲男孩蘇巴姆(Shubham,左)打勾勾為證,期許他成為慈濟志工的生力軍。[攝影者:葉晉宏]

圖左 :甘滿季(右)幫忙村民比谷(Biggu,左)將竹子鋸成三十八公分長的長度。[攝影者:葉晉宏]
圖右 :鋸竹子收工後,瑪洛(前左二)和甘滿季帶動村民喊出:「Live long good luck. Live long TZU-CHI.」[攝影者:葉晉宏]
圖左 :馬來西亞慈濟志工葉真珠和賴漢心(左)在旅館餐廳,加工以洗好的竹子,貼上竹筒歲月和靜思語貼紙,蓋上就地採購的布,再用麻繩綁起來。[攝影者:葉晉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