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6月17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臺灣 志業體活動報導 資深志工傳功夫 點滴受用

資深志工傳功夫 點滴受用

E-mail 列印
「一切善行都只是為了將善的種子植入自己的八識田中,全心全意做善事,遇到困難千萬不要懈怠,跟緊上人的腳步,才能生生世世跟隨師父。」資深慈濟志工黃永存對海外學員分享著,人與人之間總是有著不同的差別,要學習 用法去對應。

2023年6月21日至25日在花蓮靜思堂舉行「2023年慈濟海外培訓委員慈誠精神研習會」第二梯,來自海內外二十個國家,五百八十八位學員,第二天(6/22)晚上與資深慈濟志工們溫馨座談。

◎因緣果報 要深信

高雄慈濟志工方漢武分享,「為什麼人會來到人世間?」他的女兒告訴他:「人來人世間是要幫助人的。」方漢武想著女兒說的話,一個小我、一個大我,例如說:我喜歡釣魚、我喜歡什麼?那個是習慣,習慣養成久了就變成習氣,最後就成業力。

有很多人因業力而來,但有些人因願力而來,方漢武問八十三歲的爸爸:「你喜歡當雞嗎?喜歡當豬嗎?」父親回答:「不要。」但由不得自己啊!因為這不是可以選擇的。

上人曾開示:「點點滴滴都是要付出無所求,無求自得,一生無量。」無求自得,一生無量,所以上人教導弟子,身體健康可以參加慈濟活動,要盡所能趕緊去付出;不然一轉身,生命沒有了,下輩子還有這樣的因緣嗎?有這樣的福報嗎?善根還在嗎?所以要好好把握!所以方漢武的爸爸現在了解果報是自做自受,每天就開始投竹筒、念佛、做環保,看著上人法相報告每天做的事。心中有師父,知道要做對的事。所以人要透過教育、善知識指引與相互陪伴,就會善念時時生、福慧日日增。

新加坡學員胡文溮聽完方漢武的分享後,印象最深刻的是:「方師兄修正以前的火爆脾氣,及佩服他帶著爸爸、太太還有他的孩子,一起來參加慈濟。」二十多年前胡文溮就開始穿慈濟灰色共修服參與慈濟活動,只想當社區志工不想受證為正式的慈濟志工。三年前他開始薰法香,聽了上人的開示後及妻子的邀約下,胡文溮開始茹素。「現在我相信因緣,也希望可以跟眾生結好緣,有時跟同事吃飯,沒有素食館就會方便素,如果可以選擇就一定茹素。」

◎發心如初 擔志業

高雄實業家潘機利與新加坡學員分享自己的經歷:「曾經一年內經營的三家服飾店門市被火燒掉,是三家門市喔!我就想說為什麼是我?為什麼不是別人?」還好這段期間他剛好參加在高雄巨蛋《慈悲三昧水懺》演繹,對於這樣大的損失,當時就是用上人的法去面對這樣的挫折。

四十九歲的新加坡學員周睞順分享:「這是他第一次跟營隊回來花蓮,聽到資深慈濟人的分享,收穫蠻多的。怎麼來做慈濟?我學到就是他們的初心,進入慈濟需要更多勇氣和毅力去付出,做多點事,跟著上人,多付出多承擔。」周睞順承擔過慈善及互愛幹事,怕責任壓力會很大,不能勝任,今後會努力和盡力,遇到困難要知道怎麼控制時間、安排工作,同時兼顧自己的家業及志業,得到家人的認可。

◎做就對了 要合和

另一組的印尼學員提問:十年的和氣組長如何堅持?

資深慈濟志工李瑞菊說:「很多東西自己本來是不會的,但是願意去做、學習,做了就是自己的,甚麼都願意去做就會得很多。這些就是大家未來做任何任務的資糧。」不要怕承擔,唯有在做當中,才能收穫付出的快樂。

接著資深慈濟志工葉秀蘭補充,在慈濟承擔幹部,不要覺得是一個人的事,因為大家是一家人、是一個團隊,要廣邀大家一起來做慈濟事,合和互協,絕對不要起煩惱心。接了幹部就必須承擔所有的事嗎?不要有這樣的想法,不然會沒有力量。上人曾開示:一個人是成不了所有的事,一定是眾人成就。幹部要一直邀約及鼓勵志工,要聲色柔和不要給壓力,幾次下來就會有很多志工來響應,多人多組活動一定可以把事情圓滿。



◎慈濟面霜 助轉念

1996年次,來自韓國的學員朴修民,爸爸、媽媽、姊姊和她都已經受證為慈誠與委員,這次是陪伴四位韓國志工來臺灣接受上人授證。

高中時,朴修民聽到資深慈濟志工林智慧的分享,令她感觸很深。「平常生活中常常會有生氣的時候,我們都要擦慈濟面霜,但是我覺得那個面霜好難,沒辦法每天都擁有。」但是朴修民透過林智慧的分享,知道在生活中的點滴點滴就可以找到讓自己平靜的點,一開始雖然還是會很生氣,但是透過反省,然後很快就能轉念,智慧就會生起。

朴修民也進而分享,其實韓國受證的人很少,沒有像臺灣一樣組別分得比較細。每個人能扛多少就承擔多少,人雖然很少但大家都很發心,參與最多的就是慈善訪視及關懷獨居長者。「忙碌的生活常常會遺忘受苦的眾生,透過慈善關懷,看到獨老生活的困境與身體的病痛,見苦知福,間接地領悟到自己有多幸福。」

從臺灣嫁到韓國的學員王櫻璇,這次跟著團隊一起回來,爸爸、媽媽也都是慈濟人。她表示在大學時,只要父母跟她提慈濟活動,她就會跟著參加,直到二十三歲結婚後住在韓國,這三年疫情期間參與了見習及培訓。之前王櫻璇一直聽媽媽、師伯們說慈濟,這次回來見證慈濟「一日不做,一日不食」家風,有別於其他的宗教團體,深受上人「為佛教 為眾生」的慈悲為懷及大愛情操。

與資深慈濟人座談短短六十分鐘,海外學員受益良多,更有助於往後回到自己的國家深耕,且把行善步伐踏得更穩、更堅定。

圖左 :高雄實業家潘機利(左)與新加坡家人分享自己的經歷:「曾經一年內經營的三家服飾店門市被火燒掉,我就想說為什麼是我?為什麼不是別人?」[攝影者:鐘耀賢]
圖右 :高雄資深慈濟志工與來自新加坡的慈濟志工溫馨座談。[攝影者:鐘耀賢]

圖左 :四十九歲新加坡學員周睞順分享:「這是第一次跟營隊回來花蓮,聽到資深人的分享,收穫蠻多的。怎麼來做慈濟?我學到就是他的初心,進入慈濟需要更多勇氣和毅力去付出,做多點事,跟著上人,多付出多承擔。」[攝影者:鐘耀賢]
圖右 :資深志工黃永存(站立者)分享,人與人之間總是有著不同的差別,要學習用法去對應。[攝影者:黃靜蘭]

圖左 :海外學員在精舍用完晚餐回到花蓮靜思堂,與慈濟資深志工溫馨座談。[攝影者:黃靜蘭]
圖右 :從臺灣嫁到韓國的王櫻璇,這次跟著團隊一起回來,爸爸媽媽也是慈濟人。這次回來見證慈濟家風—「一日不做,一日不食」。[攝影者:江俊輝]
圖左 :1996年生,來自韓國的朴修民,爸爸、媽媽、姊姊和她都已經受證為慈誠與委員。[攝影者:江俊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