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6月26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臺灣 志業體活動報導 學前人的智慧 傳對地球的愛

學前人的智慧 傳對地球的愛

E-mail 列印
「昨天為什麼沒有開燈?其實也算是設計的一環……」承擔此次營隊隊輔的慈濟大專青年聯誼會成員,即將是慈濟大學傳播系四年級的孫柏鈞說起,在花蓮靜思堂第一天(7月15日)晚上的「時間的遠方」晚會時段,同學經歷 一段戴著虛擬VR眼鏡,穿越時空來到證嚴上人走過的都蘭山;人人手拉著手,在一片黑暗中摸索、探尋,同心協力終能跨越層層障礙,抵達目的地。

「2023溯源。青履行 慈濟青年營」自第一天(7月14日)臺東青履溯源行之後,第二天回到花蓮靜思堂繼續接下來三天的靜態與動態課程及戶外走讀、體驗活動。

◎慈青成就感

在花蓮靜思堂四樓東向會議室裡,數張圓桌加上一些甜甜椅,就是這次慈濟青年營的主要活動現場。除了十餘位學員認真聽講,還有學員倍數的工作人員也置身其中一起學習,更為這群年輕學員們提供「心」級服務。

在會議室後方一隅,一張桌子、數臺機器加上電腦,就是控制課程語音,影響課程進行至關重要的音控「室」。就在同一空間中,總看見一個壯碩身影在學員座位間及音控室來回看顧、照料。「這次承擔隊輔,我讀慈大傳播,有時候就可以幫他們……」孫柏鈞可謂是身兼二職,以所學運用在營隊服務,協助音控事宜。

約莫四五歲時,他就是書軒小志工,一路上秉持著服務精神。置身於慈濟大家庭中,孫柏鈞眼中總有一群穿著藍色制服的慈青大哥哥、大姊姊,令他羨慕、嚮往。「長大後,也要像他們一樣很棒、很優秀,並穿上這一套衣服。」

一進大學,孫柏鈞未做他想,便一股腦兒投入慈青。「一路慢慢走,現在已經大四了,很有成就感,也認識不同的人……」他認為,在慈青這個大平臺,除了結交益友、有善知識以外,更可以確保在這條路上不會有任何偏差。他很有信心說著:慈青對我來說是最好的。

就如在「永續人才。翻轉未來」慈青學姊曹芹甄所分享的「溝通表達」所說,人很容易在一個圈圈裡打轉,當有個有緣人,他說的話,你願意去信任,他就是改變你生命的那個人,也許就成為在大學階段的轉捩點,不論是對人生、未來出社會的方向或是看事情的角度,甚至是體悟人生的道理都有所助益。孫柏鈞認為,這就是加入慈青給予他的成就感。

◎莫忘來時路

於7月12日,工作人員提早紮營。7月16日,在花蓮靜思堂進行課程的第二天,孫柏鈞分享這五日來,印象最深刻的活動課程。「第一天我們到臺東,挑水,是我最深刻的環節。」在這段親身體驗中,他感受到證嚴上人年輕時,取水不易;挑水二字看起來很簡單,但是實際去挑的時候,其實並不輕鬆……

熱心的孫柏鈞分享自己領悟到的小小祕訣說:「我覺得就是一個技巧,想像自己是一個天秤,不論哪邊太多或太少都不行。」他不覺感慨起,現代人用水太容易,一打開水龍頭水就來,也造成大家不珍惜水資源,用水過度揮霍。孫柏鈞更以阿嬤為例,是以瓢子去舀水取用。孫柏鈞再次肯定前人的智慧,懂得飲水思源;現代人有了更方便的工具,反而忘了舊有的好。「水再多,還是會有用完的一天,不該去破壞。」

說出心中的擔憂與不捨,他更提及慈濟人的用水智慧而心有戚戚--「一筷省水」。「目前臺灣可能還沒那麼急迫面臨缺水的困境,但是我們還是要未雨綢繆。」孫柏鈞想起一句靜思語:「任何事都是從一個決心、一粒種子開始。」經過這挑水的體驗與心得,他更想在爾後日常生活中實踐這延續物命的精神,並將對地球的愛傳遞下去,生生不息。

如同水一般,在「時間的遠方」活動在一片漆黑中進行,也是提醒大家,古人哪有現代人的夜生活及理所當然、天經地義的一盞燈。孫柏鈞認為,透過所營造的環境,學員從短短距離中,感受前人為了生活,夜晚外出行走,有如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要經歷一段艱辛路程。

說起在活動進行中,儘管工作人員細心帶領、時時叮嚀、提醒與鼓勵,很多學員仍會有磕碰、不小心跌倒。他強調,這就是要提醒大家,一定要用心當下,大家也感受到團結合作,過程中展現凝聚力。

一個人可以走得很快,但一群人可以走得很遠。過程中,手牽著手,是信任的培養,沒有一個人抱怨;戴上眼罩,面對未知的前方,會心生恐懼,一群人一起互相提醒、面對挑戰,並克服困難,這讓孫柏鈞意識到「夥伴」二字,不只是在工作人員間,在學員身上也同樣看得到,他深受感動。「上人對慈青的期許中,學習與各式各樣的人相處;培養悲天憫人的胸襟這兩點,在小小的一段路程中,都看到了。」

圖左 :孫柏鈞認為,在慈青這個大平臺,除了結交益友、有善知識以外,更可以確保在這條路上不會有任何偏差。[攝影者:蔡翠容]
圖右 :孫柏鈞(中)在「學佛行儀」課程中示範食的威儀。[攝影者:詹進德]

圖左 :「時間的遠方」晚會時段,同學戴著虛擬VR眼鏡,穿越時空來到證嚴上人走過的都蘭山。[攝影者:柏傳琦]
圖右 :到臺東體驗挑水,讓孫柏鈞(右三)體會到在爾後日常生活中實踐這延續物命的精神。[攝影者:柏傳琦]

圖左 :曹芹甄學姊(站立)所分享的「溝通表達」,孫柏鈞認為,這就是加入慈青給予他的成就感。[攝影者:薛崑城]
圖右 :一群人互相提醒,並克服困難,這讓孫柏鈞意識到「夥伴」二字,不只是在工作人員間,在學員身上也同樣看得到。[攝影者:李志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