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6月18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臺灣 志業體活動報導 微光成炬 為教育一起成長

微光成炬 為教育一起成長

E-mail 列印
2023年教師心靈成長營,從8月18日到8月20日為期三天在花蓮靜思堂舉辦。8月20日參訪靜思精舍,由常住師父導覽精舍的農禪生活後,隨即舉辦圓緣。

「因為這個營隊叫做『教師心靈成長營』,希望老師們就 像螢火蟲一樣,一群老師有愛心就可以發揮更大的光亮,所以微光成炬。」圓緣時,總協調余麗卿老師引言期許。

參加此次「教師心靈成長營」的學員有將近兩百四十位,過半數第一次接觸慈濟,學員從校長、主任甚至課輔班的老師都有,就是希望在教育線上的老師們,都有因緣透過參加成長營,共聚一堂彼此經驗交流。

三天的課程包括「 社團法人臺灣童心創意行動協會(DFC 臺灣)」執行長許芯瑋的教育專題分享,攜手教師設計出以人為本的教育環境,培養孩子解決問題的能力以面對未來的挑戰。參訪花蓮靜思堂博覽館,了解慈濟四大八法的足跡。還有教聯會老師善用靜思語教學及自己的力量,讓海外貧困國家失學的孩子,有機會在教育平臺學習課業及慈濟人文。

8月19日下午的「教育、人文、生命風景」課程,是參訪慈濟大學附屬高級中學(慈大附中),李玲惠校長分享「打造希望的殿堂」的慈濟教育理念。之後巡禮校園。8月20日回到靜思精舍尋根,由精舍師父導覽生活禪後,隨即舉辦圓緣,學員分享在營隊所見所聞的心得。

◎九二一 牽起與慈濟的因緣

九二一地震發生之時,年紀還小的蘇偉智,跟著媽媽參加慈濟活動,媽媽到任何場合都會帶著他,包含希望工程鋪連鎖磚活動。

現在在臺中市教育局服務的蘇偉智,主要業務是推動課綱相關工作,需要面對臺中市三百多所學校,工作繁重。他沒有課程教學專業,為彌補這方面的不足,於是到師大進修。他表示,課程教學最重要的是回歸到學生跟老師身上,如何彼此成長?在慈濟學習到彼此之間的合作精神以及上人的理念,如何落實在教育工作上,其實很重要。

來自新北市莒光國小的王嬿鈞老師,也是在二十年前,就跟著學校的慈青社,參加很多慈濟營隊,當時跟慈青夥伴們一起回到花蓮,學習生活禮儀以及團隊合作精神。也有機會到九二一希望工程去做一些課輔的經驗,讓她在後來的教學路上,受益良多。

二十年後有機會再來慈濟,她感到非常開心。第一天博覽館導覽時,滿滿的回憶湧上心頭,覺得:「慈濟人真的很厲害,跟著證嚴上人的腳步,合心一致,以愛為出發點,這二十年來都沒有改變。」王嬿鈞認為,因緣真的非常重要,才能夠重新跟慈濟連線。她期許自己未來加入教聯會,跟著慈濟人的腳步。司儀黃愷宜以靜思語「任何事都是從一個決心,一粒種子開始。」予以鼓勵。

◎DFC教育 開啟新思維

彰化縣秀水國小退休的許關雎校長,這一次與姊妹和女兒一起來參與教師成長營。平時除了照顧高齡校長退休的爸爸,也常陪著妹妹一起拜訪獨居老人和弱勢家庭。

對於DFC臺灣執行長許芯瑋充滿創意的教育思維的教育專題講座,她認為過去教育的傳統跟文化很重要,但是創新跟開發,也是非常有意義。這次營隊的課程內容,無論在教育的路上或是個人的成長,都會帶給學員滿滿的收穫與力量。

聽到DFC的教學方式,臺中市日南國小王貴蘭老師也是充滿歡喜。其中讓她印象深刻的是想看見怎樣的孩子,大人就要先成為那樣的人。她也深刻感受:成績並不代表一切,而是要依孩子的天賦,給予他不同的教學方式。

「教之以禮,育之以德」的教育理念,深深地刻印在她心中,她提醒自己「為人師表,除了要教授豐富的知識以外,也要重視孩子的品德涵養,更重要的是要以媽媽心去教導孩子,以菩薩心教導自己的孩子,以愛為出發。未來也會將這三天所學運用在教學上。

◎參加營隊 喚回初心

來自馬來西亞杜曼理工大學的周群禧老師,原本已經慢慢從慈濟隊伍中離隊了,他感恩有這次機會回臺參加教師心靈成長營,尤其在博覽會導覽中,再次看到慈濟人付出無所求的精神,肯定自己所選慈濟菩薩道是正確的,也提醒自己要繼續走在慈濟菩薩道上。

最重要的是,教師營就像一個警鐘敲醒了他。他自問:當初從高薪的工業界進入教育界,初心是什麼?因為是在大專教書,面對的都是十八到二十一歲叛逆期的學生,有時候會感到無助、沮喪,差不多就要變成李玲惠校長所說的等領薪水、等放暑假、等退休的三等的老師了。

聽到大愛臺節目企劃楊景卉的分享,胡光中、周如意、余自成三位土耳其慈濟志工,在滿納海滿學校,可以把敘利亞難民的孩子培育成為人才、成為手心向下的人。慈濟人不怕困難有願就有力,讓周群禧非常感動,他告訴自己,要再次擁抱初發心,更用心投入教育,要把上人的法融入教學中、生活中,不放棄任何一位學生。

來自高雄市鳳山中學謝惠安老師,是退休老師教師聯誼會會長,當初來參加這個活動的原因,就是想看看慈濟的教育,在不同的地域、不同的學校,有沒有不同的教育理念。透過三天課程,讓他看到,其實創意是所有教育裡面最難教的。他說:老師也是需要被鼓勵,很高興有慈濟,是一個很大的加油站、很大的後盾,所有人隨時都可以來這裡加油,把自己的裝備重新整理,再跟著一起往前走;在慈大附中他發現了教育的轉彎處。

◎來慈濟學習兩下子

聽完老師們的心得分享,德宣師父欣喜,這個營隊真的很神奇,也很美,美在處處參差不齊,但是唯一的整齊是很多人都有收穫;老中青的心靈,都有成長。再勉勵:就像圓緣開始時,大家所比的手語《同一個世界同一個夢想》,我們都是為了同一個世界,為了同一個夢想。

巡禮精舍,到處走一走,各位看到的每一位常住師父都是一個活生生的見證。走到哪裡,吸到的都是芬多精,覺得特別的神清氣爽。師父們每天聽上人的開示,充滿正能量。德宣師父期勉學員:要把所見所聞內化到八識田中。

德宣師父分享聽到慈濟人說的話,「來慈濟學習兩下子,第一是把握當下,第二個是勇敢的放下。因為慈濟有師兄師姊的疼惜,而自己也可以繼續去疼惜別人,所以祝福大家都能夠成長兩下子。」

最後,德宣師父期待在場的所有老師:不管你有沒有穿慈濟制服,希望回到社區,要記得歸隊。期待有朝一日,大家都有因緣穿上慈濟的制服,甚至於受證老師穿上很莊嚴的大禮服。

2023年「教師心靈成長營」圓滿,老師們一起交流學習,期待大家都收穫滿滿。德宣師父的期許,也是營隊最大的期許,期待大家都能「微光成炬」,朝共同的方向努力。

圖左 :德宣師父的期許,也是營隊最大的期許,期待大家都能「微光成炬」,朝共同的方向努力。[攝影者:呂瑞源]
圖右 :「教師心靈成長營」工作團隊,手語演繹《老師心 菩薩心》時,一起心手相連。[攝影者:呂瑞源]

圖左 :圓緣以手語演繹《同一個世界 同一個夢想》開場,臺下老師們也跟著一起比。[攝影者:呂瑞源]
圖右 :總協調余麗卿老師表示,這個營隊叫教師心靈成長營,希望老師就像螢火蟲一樣,一群老師有愛心就可以發揮更大的光亮,所以微光成炬。[攝影者:陳美玉]

圖左 :彰化縣秀水國小退休的許關雎校長,聽到教育專題講座-DFC臺灣充滿創意,感受到過去教育的傳統跟文化很重要,但是創新跟開發,也是非常有意義。[攝影者:呂瑞源]
圖右 :九二一地震發生之時,年紀還小的蘇偉智,跟著媽媽參加慈濟活動;現在在臺中市教育局服務的蘇偉智,主要業務是推動課綱相關工作。[攝影者:呂瑞源]

圖左 :來自馬來西亞的周群禧老師,自問當初進入教育界,初心是什麼?因為是在大專教書,面對學生有時候會感到無助、沮喪,差不多就要變成李玲惠校長所說的等領薪水、等放暑假、等退休的三等的老師。[攝影者:呂瑞源]
圖右 :「教之以禮,育之以德」,深深地在王貴蘭老師心中發芽,提醒自己為人師表,除了要教授豐富的知識給孩子外,也要重視孩子的品德涵養。[攝影者:呂瑞源]
圖左 :來自高雄市鳳山中學謝惠安老師表示,老師也是需要被鼓勵,很高興有慈濟,是一個很大的加油站、很大的後盾。[攝影者:呂瑞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