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6月17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臺灣 志業體活動報導 慈濟人文環保美育營 快樂學

慈濟人文環保美育營 快樂學

E-mail 列印
「人文就是要學會『感恩、尊重、愛』……」靜思精舍清修士靜崚,也是慈濟大學附屬高級中學小學部首屆校長楊月鳳,在營隊開營典禮時,以活潑互動方式,與臺下近四十位小學生從今日大家參與的活動名稱「慈濟人文環保美 育營」說起人文的意涵。

在慈濟科技大學教師暨靜思精舍德慇師父指導,慈濟志工及慈濟科技大學一起用心陪伴中,花蓮鳳林靜思堂充滿童稚歡笑聲,人人浸潤於歡樂及人文氛圍。一場為偏鄉孩子們精心策畫及用心籌備的「慈濟人文環保美育營」在大家期待中,於2023年8月26及27日兩天如期溫馨登場。

◎歡喜開營 學習人文

「歡迎所有學員跟我們工作人員來到鳳林。」慈濟志工徐宗正代表鳳林在地志工歡迎大家,同時針對當地人文特色及在地耕耘為大家稍做介紹後,他鼓勵學員們要如同一個空杯,來裝更多新的、在學校課堂上沒有的內容。

學員們來自不同地區、學校,每一人的生活習慣及學習環境都不同,他分享:「在營隊你跟更多的人相處、交流,希望大家用感恩、尊重、愛,首先感恩有這個場地。」徐宗正也感恩,營隊得以在鳳林靜思堂展開,並以一句靜思語與大家共勉:「命好不如習慣好。」如同開營伊始所示範食的威儀,期許大家在兩天營隊裡都能學習到慈濟人文教養。

什麼叫做感恩﹖「感謝別人幫忙你的事情。」這一句臺下小朋友對感恩的註解,也獲得靜崚帶領全體同學給予「閃亮亮」的讚揚。她繼續叮嚀大家,人人都要學會感恩,不僅僅是口頭說感恩,而是要從內心懷有感恩心,是一分長久的感恩心。

靜崚更提及氣候變遷,並預告將有專家學者教授來為大家說明分享,她提醒小朋友氣候變遷和素食有極大關係。「等一下各位小朋友也要注意聽,學會了以後要用在生活上,每一個人就盡最大的力量來保護我們的地球,整個地球的氣候變遷也會改善。這也是屬於環保……」臺下又揚起為「環保五寶」正確答案:「環保杯、碗、筷、手帕、購物袋」的一雙雙高舉的十指轉動「星海」及一陣「閃亮亮」歡呼聲。

靜崚並帶領小朋友們一起歡迎遠道自臺中、桃園等地前來參與營隊的同學們,同時帶來靜思精舍師父致送給大家的祝福禮物,回歸「竹筒歲月」,透過大家珍惜日常零用錢,點滴存善念,每天投入愛心善念,日後便可做好事、助人。「大家都知道我們要心想好意,做好事……」她拿出一本《靜思語》小冊,向大家介紹一句師公上人證嚴法師所開示法語:心想好意、口說好話、腳走好路。靜崚並鼓勵大家每天一頁一頁學習,除了記起來還要做,成為一個好孩子。

她更帶來一份可愛又環保的小布偶貓頭鷹,是慈濟志工利用小碎花布精心製作成令人愛不釋手的小禮物。「貓頭鷹是很有智慧的鳥,平常我們都把它當作是有智慧的表現。」靜崚希望小朋友們能學習貓頭鷹,充滿智慧,能珍惜時光,好好學習。「希望各位同學在營隊都很順利學習到很多很多新知識,用到你的生活上,變成你的智慧;也要感恩來為我們上課的老師……」

◎溫室效應 淺談方略

藉由慈濟人文環保美育營,推廣慈濟人文之美,讓學員們透過多元層次學習,識得地球母親的環境危機,透過懂得愛己愛人愛環境、敬天淨地靜自然,共創感恩尊重、造福行善的地球村。

中興大學實驗林管理處簡世昌博士,以一張有五隻受小朋友喜愛的「企鵝寶寶」簡報圖樣,和面前一群國家幼苗談起「愈來愈熱的天氣-溫室效應淺談」。在企鵝上頭斗大幾個字,卻說出牠們正面臨生存危機--「災難性繁殖失敗!暖化加劇南極海冰崩裂『企鵝幼崽全淹死』」南極最具代表性物種之一的皇帝企鵝,於2022年一年期間就有一萬隻企鵝寶寶淹死。

「這一切都要歸咎於海水快速消融、崩解……」簡世昌告訴孩子們讓企鵝寶寶面臨絕境的因素,更以專家研究報告提醒大家,目前的暖化速度若持續推進,直到2100年,有90%皇帝企鵝將面臨滅亡命運。

螢幕上,簡報「愈來愈熱的天氣」七個大紅字,他帶學員們進入今日主題,說起何謂溫室效應?溫室效應氣體;溫室效應所造成的影響;溫室效應的防制策略等,從溫室效應的原理,如同一座溫室,陽光穿透玻璃罩入溫室,紅外線卻無法穿透玻璃,能量便封閉在溫室內,溫室效應就這樣造成暖化現象。「地球好像一座溫室,它的玻璃罩就是大氣層和其中的溫室氣體;沒有溫室效應,地表均溫將從攝氏15度降為零下18度。」

隨着工業發展,牲畜、交通、工廠、垃圾……人類產生的溫室氣體愈來愈多。大量溫室氣體,使更多紅外線輻射被折返到地面上,更加强溫室效應。過度的溫室效應,使地球溫度逐漸上升,導致全球暖化,而生物也會感覺愈來愈熱,融冰現象也加劇;簡世昌以一張溫度距平變化圖說明臺灣近百年平均已增溫攝氏1.4度。全球溫度若上升1度,空氣中的水蒸氣就增多7%,降雨強度增加三倍。

全球暖化造成地球南北極冰山融化、海平面上升、沙漠化現象擴大、全球氣候變遷,不正常暴雨、乾旱等,且對生能體系、水土資源、人類活動及生命安全等都造成很大傷害。然而面對日趨嚴重的溫室效應,該如何防止?簡世昌再以一張多角形爆炸性警示圖上的粗體大字,告訴大家解決方案:「減少二氧化碳的排放!」

除了條列增加物質的回收與循環使用、轉移綠色科技,放棄以犧牲自然環境為手段的經濟發展策略、加強環境教育等多項防制策略外,他更用心提出每個人能為對抗全球暖化所做之事:減少垃圾、資源回收;少開車,多走路、多騎單車、多使用大眾捷運系統;節約用水用電,使用出水量少、短的蓮蓬頭;未使用的電器,拔除插頭;改用省電燈泡、少開冷氣;食用當地食物,減少碳足跡;支持綠色消費、計算自己的二氧化碳排放量……

◎樂於分享 持續動力

無論是來自花蓮本地或是遠地前來的慈濟志工、工作人員或是學員,人人都從「慈濟人文環保美育營」中吸取到新知識及種種不同收穫。

來自花蓮偏鄉,即將升六年級的鳳林國小胡楟玥,喜歡到慈濟和大家一起學習、成長,從平時的鳳林蔬醒學堂到寒暑假各類營隊,她都把握機會、樂於參與。在慈濟大家庭如同自家一般熟悉的胡楟玥,更像是同儕間的大姊姊一樣,總是樂於分享。她如同既往,在這次營隊中也代表小組與大家分享學習心得。

「因為溫室效應,北極冰層和南極冰層都快融化了,北極熊和企鵝都快沒有地方住了,牠們很可憐。」兩天來的學習,胡楟玥感受到溫室效應帶給南北極動物的危機,也激發內心一分慈悲心。

因慈濟志工的阿嬤引薦,即將是桃園新勢國小四年級學生的許偉杰是第二次參與營隊。「珍愛大自然第四集-蝴蝶的天空」故事令他印象深刻,「讓我們知道蝴蝶有哪種有不同的樣子,還有習性,從牠的外型可以清楚物種,還有牠會做什麼?讓我懂很多。」

而另一堂與氣候相關,探討全球暖化的課程,許偉杰也有所省思。從中他想到有很多方法可以減少二氧化碳及甲烷排放的方法,而且是日常生活中就可以做得到就如省電、不要用免洗碗筷,或是不要浪費食物、水與資源,他面露笑容提起自己最常做到的就是隨手關燈。

他最希望從營隊中學到與人之間互動,然而許偉杰也已從耳濡目染中,悄悄學到慈濟人文,他隨即靦腆說出心中的感恩:「謝謝爸爸媽媽讓我來這個營隊,可以來參加這個營隊做一些活動,環保、還有學到一些知識,就很感恩爸爸媽媽和阿嬤。」

就如同為這群孩子們準備這一堂充滿與地球自然環境、動物生存及環境保護等知識性課程的簡世昌分享:「除了給小朋友提供一個非常非常正面的一些印象,而且也提供他們一些有知識、生活上很好的一些建議跟推廣。」他認為這個營隊是一非常有意義的活動。

這已經是第三年參與「慈濟人文環保美育營」,簡世昌感受到每一年小朋友都有成長,而且慈濟志工及大哥哥、大姊姊等工作人員也都更加熟練。他更是特別感受到大家投入的心意,卻是不變的。

「這個真的是要有心,很有心得才能持續地去進行,這一點是我們非常佩服的。」簡世昌表達個人對教育的努力致上深深的感恩並心有所感分享:「大家對小朋友還有對我們社會的付出,真是大家辛苦了,謝謝各位前輩……」他更希望大家能夠持續,可以一起繼續投入,並祝福人人永遠保持這一分動力。

圖左 :開營伊始所示範食的威儀,期許大家在兩天營隊裡都能學習到慈濟人文教養。[攝影者:薛崑城]
圖右 :靜崚叮嚀大家,人人都要學會感恩,不僅僅是口頭說感恩,而是要從內心懷有感恩心。[攝影者:薛崑城]

圖左 :徐宗正鼓勵學員們要如同一個空杯,來裝更多新的、在學校課堂上沒有的內容。[攝影者:薛崑城]
圖右 :靜崚帶領小朋友們一起歡迎遠道自臺中、桃園等地前來參與營隊的同學們,同時致送給大家祝福禮物。[攝影者:薛崑城]

圖左 :學員們透過簡世昌博士的分享,多元層次的學習,識得地球母親的環境危機。[攝影者:薛崑城]
圖右 :簡世昌提醒大家解決溫室效應的方案:「減少二氧化碳的排放!」[攝影者:薛崑城]

圖左 :許偉杰想到有很多方法可以減少二氧化碳排放的方法,自己最常做到的就是隨手關燈。[攝影者:蔡翠容]
圖右 :胡楟玥(右一),喜歡到慈濟和大家一起學習、成長,各類營隊她都把握機會、樂於參與。[攝影者:薛崑城]
圖左 :如規如矩的行堂禮儀落實在營隊的午齋,學員靜默,雙手合十一念虔誠。[攝影者:薛崑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