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6月28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臺灣 志業體活動報導 陳雅絲堅定走環保路 愛地球的初發心

陳雅絲堅定走環保路 愛地球的初發心

E-mail 列印
「我才認識慈濟兩年,今年就要受證,因為我想學習更多,把上人的法用在我們環保站,用到我的家庭。」2023年香港受證慈濟志工陳雅絲,原本是全職的家庭主婦,在家照顧三個孩子。

◎環保工作 可保護地球又能茹 素

2019年至2021年疫情嚴峻期間,哪兒都不能去,小孩也沒有辦法出去讀書,她心中不斷琢磨,「為什麼一個小小的病毒可以搞得我們三年不能出國,什麼事都不能做?」

當初她的三個孩子才三歲、九歲和大女兒十一歲,對疫情捉摸不定的驚恐,陳雅絲幾近憂鬱狀態,「我想要保護我的小孩,但是要怎麼做,我其實不知道。」

病毒肆虐,人人心情低落。電視、網路不斷提醒大眾,疫情是來自人類對環境的破壞。陳雅絲覺得自己不能只是在家擔心害怕,應該有所行動,所以她想找類似跟環境有關的工作。

因緣巧合,就在那個時候,她臉書上跳出一則慈濟香港綠在鰂魚涌環保站,徵聘環保助理的廣告,而且每天還提供一餐素食。陳雅絲了解疫情是因為人類傷害動物所引起的,為了不殺生,她茹素一年多了,這份環保工作既可保護地球又符合茹素的意願,她去應聘上了。

◎看見愛 對藍天白雲有了連結

當了職工後,看見「藍天白雲」的身影,才想起十二、三歲在福建泉州老家,從大愛電視上經常看到穿著「藍天白雲」制服的志工在幫助人,當時小小的心靈有個念頭,「這一個團體這樣子幫助人,很不錯,我以後也想要加入類似這樣的團體。」

不過,這個念頭也隨著時間、成長過程,漸漸消逝了。2011年小女兒出生,她和先生遷居香港,十幾年的光陰在先生和孩子生活中打轉,直到疫情發生。

綠在鰂魚涌環保站已有十幾年做環保的歷史,2024年4月1日香港政府將開始實施垃圾增費,於是環保署與慈濟合作,由職工每天到街道向居民宣導環保分類的知識和方法。

這是陳雅絲婚後的第一份工作,每天站在街道不停地去跟市民分享環保知識,往往一站就是十幾個小時。因十二年沒上過班,第一個禮拜後,她雙腳腫脹,整個人累癱了。此外,也面臨一些人事問題。慈濟志工李淑玲看到她的窘境,幫她做一些人事上的調整。

做環保是份很辛苦的工作,職員不易招聘。「我看到慈濟人付出無所求,連七、八十幾歲老菩薩也出來幫忙分類,他們真的是用愛在做事。像淑玲師姊,本身也是少奶奶,每天中午都給我們準備素食,還幫我們洗衣、打點一切,這是我第一個很感動的地方,也是我繼續往前走的第一個階梯。」本來也想辭職的她,被這一幕幕愛的感動給留下來了。

香港綠在鰂魚涌環保站聘請了一些較弱勢團體的後臺員工,如唐氏綜合症的或一些需要社工幫助的小朋友。「慈濟師兄、師姊對他們的愛,我都看在眼裡,記在心裡。」

做環保是非常累又動作非常快的工作,對這些弱勢的孩子,須要極大的耐心和愛心。有時候教他們把杯子擺好,可能要講上一百遍。「所以我要來參加慈濟的培訓,才有足夠師父的法,在這個道場上去修行,才能去引導他們。」

◎為了孩子為了救地球 堅定受證

2021年9月,陳雅絲進入環保站工作,十月份她就主動尋求培訓的管道,上網了解如何成為慈濟志工。不過期間曾經歷過一段掙扎,她自問,「受證很簡單,但是有沒有恆心和耐力持續做下去呢?」

長達十個月的培訓課,聽到三十一年前美國留學生溫文玲,因為得了白血病,在美國找不到配對的骨髓細胞,於是返回臺灣推動非親屬造血幹細胞移植合法化,為自己,也為同病相憐的華人同胞求一線生機。1993年元月,帶著病痛的她來到花蓮,拜見證嚴上人,請慈濟協助血液病患,建構臺灣骨髓資料庫。同年五月,立法院通過了「人體器官移植條例」修正案,廢除了骨髓捐贈只能限於三等親內的限制。

上人的悲心,秉持救人一命無損己身的理念,在當年民眾對骨髓捐贈還不了解的困難環境下,毅然成立慈濟骨髓資料庫。上人救拔病苦的悲心,三十年來拯救了不少人和家庭,讓陳雅絲更加堅定受證的信念。

還有一點對她的衝擊很大。2023年9月,香港遭受百年一遇的水患,不僅沖走綠在鰂魚涌環保站辦公室所有物件,就連他們辛辛苦苦回收、分類的物資,都被沖刷得一乾二淨。活生生的異端氣候,就在眾人面前示現,陳雅絲抱頭痛哭。「這對我的打擊太大了,這是我們一點一滴整理起來的,所以我覺得更應該繼續做這一份工作。」

四大不調,地球在發燒,天災頻傳,人類都能親眼目睹,這也是兩年前陳雅絲尋找為地球著力的初心。「我進入慈濟,一切都是為了孩子的將來。我會繼續走這一條為地球、為環保的路,我一定會堅持下去的。」

◎環保站是道場 我願意繼續承擔

四十一歲的她,在家排行老三,小時候滴水不沾身,不用做任何家事,如今為了救地球,在環保站的大小事務她無一不能,搬重物也行。李淑玲讚歎,「妳幾乎可以承擔慈濟的總務了!」

「推素也是我現在要做的一件事。」從媒體上看到太平洋上浮滿垃圾,更加堅定陳雅絲護地球的信念。她吃素、做環保也得到先生的認同和支持,「他認同我做的一切事情,也知道疫情是來自於對動物的傷害。」

夫妻關係融洽,一開始先生捨不得她去搬「垃圾」,要她找輕鬆點的工作或開店,但為挽救地球的決心,在陳雅絲心底很篤定。她很感恩先生的支持,雖然還沒完全吃素,漸漸地也跟著去環保站做志工了。

尤其,大女兒正逢叛逆期,當初陳雅絲想找工作的另一個原因,是因為被小孩子搞得每天心情都煩躁不安。「現在如果感覺脾氣要爆發了,就想到上人講的話,口說好話給孩子聽,以鼓勵代替責難,親子關係就漸漸改善了。」

「而原本害羞看到人就躲在媽媽後面的小女兒,上兒童班一段時間後,志工給她很多愛,也給她很多自信,主要是給她機會,現在也敢出去跟人家分享靜思語了。」歡喜和堅毅的眼神,像一道光芒,從陳雅絲的臉龐不斷散發出來,掃盡她三年多沉淪在疫情的陰霾。「女兒甚至現在還會對我說:『媽媽,對不起,其實我有的時候也是壞脾氣啊!』這就是我得到的,我覺得已經很夠了。」

假日,全家大小一起去訪視,去環保站做志工,「對我來說也是另外一種陪伴,這就是我的收獲。」陳雅絲堅定地說,「環保站是一個道場,我受證,我願意繼續承擔,因為我要把上人的法用在環保站,用在我的家庭。」

圖左 :陳雅絲在受證時,上臺分享:「環保站是一個道場,我受證,我願意繼續承擔,因為我要把上人的法用在環保站,用在我的家庭。」[攝影者:李彥緰]
圖右 :三年多沉淪在疫情的陰霾盡掃除,歡喜和堅毅的眼神,像一道光芒,從陳雅絲(左)的臉龐不斷散發出來,如今她已找到人生正確的方向,「救地球,做環保和推素」。[攝影者:歐明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