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6月24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臺灣 志業體活動報導 尋根學員 領受靜思家風

尋根學員 領受靜思家風

E-mail 列印
11月24日傍晚,慈濟北桃竹宜花東培訓慈誠委員,回到花蓮心靈故鄉尋根,經過見習、培訓的因緣成就,即將融入慈濟大家庭,共同挑起如來家業,學員的興奮欣喜溢於言表。

◎培訓課程 從志工早會開始

11月2 5日上午,尋根學員齊聚在花蓮靜思堂,連線聆聽志工早會德緣師父講述普明寺的故事。位於靜思精舍旁的普明寺與慈濟有深厚的因緣,證嚴上人創立佛教克難慈濟功德會時,靜思精舍尚未建立,上人與常住師父即借住在普明寺。

今年是普明寺建寺一百零一年紀念,創寺日人第三代嘉村孝為此來臺尋根,嘉村孝致贈親手毛筆書寫「建寺101年」的祝賀信函,給普明寺留念。普明寺主委蔡印來代表住持致贈「普明照世間,嘉村德永懷」匾額,給嘉村孝帶回日本東京留念。德緣師父提及「上人說莫因善小而不為!嘉村忠吾沒想到,當年供養一尊地藏菩薩的因緣,小小的火苗,點燃了巨大的燈塔,照亮了光明。 」

課程開始,德勷師父闡釋「禮拜法華經序」意義,法華有七譬喻, 本跡開二門,知道我們生命真實的意義!一心頂禮聲聞、緣覺,還有頂禮菩賢菩薩,頂禮十方分身釋迦牟尼佛,頂禮十方一切法華會上十方諸佛,圓妙佛乘…… 希望我們身心清淨,惑障蠲除,三皈依,皈依自性三寶,願消三障諸煩惱、願得智慧真明了、普願罪障悉消除,世世常行菩薩道。

接著,德勷師父和德瑋師父引領禮拜〈法華經序〉,德勷師父期勉學員:「佛法難聞今已聞,明師難遇今已遇,菩薩道難行今已行,要在因地下功夫,好的種子、好的因緣,寫好人生的劇本,一定要齋戒茹素,除了不喝酒、還要不賣酒,不參與政治活動、政治示威遊行,慈濟團體不隨風起舞,要有靜寂超然之心。」

◎靜思家風 脈脈相傳

德淵師父、德和師父、德宜師父、德傑師父與學員座談講述靜思家風,1966年上人帶領精舍師父遵行「一日不作、一日不食」自力更生精神。德和師父分享,剛來精舍的時候,精舍缺乏物資、生活貧窮,開始沒有經驗,只做簡單的麵跟飯,早期豆腐、豆包,香菇是很稀有的,年節的時候上人說,「把最好的東西供養大眾。」以虔誠的心供養,慢慢演變成素哈姆,讓會員們吃得很豐盛、非常高興!花蓮慈濟醫院落成,上人希望原住民小孩能擁有一技之長,要蓋護專教育醫護專業,開幕有二萬多人到來,精舍護持五千個便當,每人負責煮一道菜,廚房輪流換人做菜。

德和師父接著說,為了自力更生,做薏豆粉內含糙米、薏仁等有些需要用爆的,有天爆得太過,整間屋子瀰漫煙霧!眾師父很緊張找到德和師父,臉被燻黑了!「其實我是腳板被爆開的機器壓到很痛!」佛陀保佑,沒傷到臉,腳板就用草藥抹一抹!

德宜師父接著敘述,「我跟和師父是一組,擔心師父出來看到不放心,清理之後,一樣日復一日的工作!精舍基本開銷跟貸款需要去張羅,所以工作不能停擺,他們教導我、幫助我!」上人提醒「行善、行孝,不能等!」進入轉型期的階段,只有一個目標――為了救人甘願做。第二個新年,從早忙到晚,蠟燭的脫膜、包裝等,大型的活動會比較緊張,但不能怕,有什麼事情都要接招。

德傑師父剛加入僧團時覺得師父們很厲害!後來知道他們是從不會學到會。「臺語聽不懂,他們要翻譯給我聽,從簡單的開始;我不會煮,資深師父知道輪到你煮,也回來教我們怎麼做!看和師父超會煮的,一二三步驟很簡單,可是菜色很好看、很好吃!現在輪到自己,很多貴人還是陪伴著!今天是抱著感恩的心,沒有很多資深師父教導,沒有現在的我!」

◎未雨綢繆的智慧

精舍財務與基金會的財務完全獨立分開,精舍如何精打細算儲備菜糧?且聽師父娓娓道來。

慈濟援助國際的腳步快速,上人有創意發想,如何製造用水泡就可以吃的飯這種技能?」德和師父分享,六位師父開始煮飯、開始烘培,很多的實驗。「有的人不了解,米煮一煮就可以吃了,為什麼還要花很多時間烘培?」事實證明,大包裝香積飯在巴基斯坦賑災很好用!

農曆年過後蔬菜盛產又便宜,上人教導:「我們晴天要積雨來糧(未雨綢繆)。」將花椰菜、蘿蔔等經過清洗、曝曬、川燙、烘乾等步驟曬成菜乾儲存備用,又可以幫助道菜販有生意做,在精舍歷經很多的學習。早期冬令發放圍爐,花蓮委員會回來幫忙、四維高中的同學也會來幫忙做跑堂、上菜。」德宜師父說:「那時候我又瘦又小,師父的弟弟王老師,請他們過來幫忙,有的負責幫忙招呼、有的負責上菜。」

德傑師父感恩德和師父教大家怎麼曬菜乾,精舍有種玉米和花生,種薑黃採收眾人很開心,上人提點說,「種植過程很困難,收成當然很高興!」德淵師父為座談做總結,在精舍每天清晨三點半起床,到晚上九點上床,任務繁多也充實,非常歡迎大家明天回到精舍用齋!

◎課程點滴 交流解惑

學員們聆聽慈濟志業博覽會分站導覽,從銅門故事、觀音媽的話……上人因為父親腦溢血往生,探詢生命的意義,人身從何來、死往何處去。慈濟走過五十七年,從醫療志業、骨髓捐贈、大體捐贈等四大志業、八大法印,大愛不分國界、不分宗教、不分種族,始終如一的原則!

「有愛無礙」課程單元,學員與師父座談分享交流,聆聽師父的智慧法語,解開心中的疑惑。有學員自認很認真做慈濟,很努力造福,可是工作卻不如意。德林師父開導:「造福不如人意,覺得你有所求,沒得到是求不到的苦;要三輪體空,付出無所求!想我不成就的因緣,是帶業而來,我們要隨緣消舊業,娑婆是堪忍的世界,蓮池污泥長養蓮花,都是成長的資糧。」

學員吳晉毅、黃耀志分享入經藏的種種法喜,師父很讚歎大家都做到了,也提醒學員入經藏的重點是深刻的經藏意涵。

◎我願意付出

41組中和三來自越南的阮鳳娟,嫁來臺灣二十三年,十三年前帶孩子參加慈籃而接觸慈濟。阮鳳娟賣素食二十年開了五家素食餐廳,幾年前參加慈濟香積,覺得自己是主廚,為什麼教好多規矩?從今天「有愛無礙」課程得到反省,不應該這樣排斥,每一個團體有它的規矩,自己反省要換一個想法!

阮鳳娟看到很多外籍的員工有家庭教育問題,新住民第二大的問題,很多人離鄉背井出國打工的目的就想要賺錢,父母如果不讀書學習,孩子會看在眼裡。阮鳳娟說:「我也是從炒菜學習,要怎麼經營、怎麼去做生意?我們能夠無償協助!」她願意承擔。

南港高敏峰欣喜分享:「我接到系統團隊的任務,我學有關資訊系統的維護,一起進到團隊,感覺到師父都是『克勤、克儉、克難』,讓我非常感動!」希望借助這樣的機會,用兩年的時間,可以來幫助系統方面運作改善。何日生副總也說:「我們將成立研究組團隊,希望有更多人進來團隊,有更好心理學跟人文結合,能幫助師姊做訪視、更有效率!」

學員甘佳鑫從小看媽媽做慈濟,從六歲開始吃素,吃素、推素、不殺生!希望讓大家知道,每個眾生都很重要!因為看媽媽(泰國副執行張惠珍)做得很辛苦,他幫助媽媽做翻譯等事情。泰國難民非常多,那邊的小朋友雖然無家可歸,看到慈濟人每天陪伴他們,滿臉的笑容那是一種動力!他要繼續做陪伴。

五百二十八位培訓慈誠委員,欣喜皈依上人座下,分享付出的喜樂,在自覺覺他中長養法身慧命,生生世世追隨上人行菩薩道!

圖左 :北桃竹宜花東培訓的慈誠委員花蓮尋根,北區合心培訓團隊提前一天回花蓮靜思堂處理前置作業。[攝影者:張清和]
圖右 :德和師父(中)分享在精舍自力更生,做薏豆粉爆豆子,臉被燻黑了,腳被機器壓到的往事,說來輕鬆,卻是步步艱辛。[攝影者:張清和]

圖左 :合心培訓團隊李璧秀導覽慈濟志業博覽會分站導覽,為培訓尋根慈誠委員分享四大志業、八大法印的點滴。[攝影者:張清和]
圖右 :北桃竹宜花東培訓的慈誠委員,在花蓮靜思堂專注汲法。[攝影者:沈素寶]

圖左 :北桃竹宜花東培訓的慈誠委員在花蓮靜思堂尋根,利用身心寬暢時間分享彼此心得與感動。[攝影者:沈素寶]
圖右 :南港高敏峰(右)將所學有關資訊系統的維護,加入研究組團隊,幫助改善系統。[攝影者:張清和]

圖左 :學員甘佳鑫從小看媽媽做慈濟,從六歲開始吃素,吃素、推素、不殺生!希望讓大家知道,每個眾生都很重要!因為看媽媽(泰國副執行張惠珍)做得很辛苦,他幫助媽媽做翻譯等事情。[攝影者:張清和]
圖右 :精舍師父與各合心區培訓團隊合影,希望培訓即將受證的慈誠委員,能銘記此刻的:「為佛教、為眾生」的願力。[攝影者:林宏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