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6月16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臺灣 志業體活動報導 林文發 願做個好好聽話的弟子

林文發 願做個好好聽話的弟子

E-mail 列印
「上人,您的教導改變了弟子。我可能不是上人最好的弟子,但是我會好好學習、好好做慈濟,做一個好好聽話的弟子。」

2023年第三梯慈濟海外培訓委員慈誠精神研習會,來自印尼北干的林文發,受證慈誠後,12月 3日上午回到花蓮靜思精舍與上人溫馨座談,分享他走入慈濟的改變。

◎承襲父親壞脾氣

生長於漁家的林文發,有十二位手足,他排行第六。雙親必須很辛勤地工作,才能支應家用;又因父親好賭,家計更是雪上加霜。他小學三年級開始,必須幫忙媽媽餵豬等家務;倘若怠慢,情緒暴躁的父親即處罰他,因此,從小與父親關係並不佳。

小學六年畢業後,因讀初中而離開家,與大哥共同生活,但是林文發必須為大哥做飯、洗衣等家務,方能繼續升學。離開家後也才體會到父母親的愛,父子關係才漸漸好轉。林文發高中時期,除擔任家教外,也到舅舅家打工,他才漸漸自力更生、獨立生活。

林文發婚後育有兩個兒子、一個女兒。因孩子們說謊、偷竊及玩手機等行為,他也許承襲父親的暴躁脾氣處罰孩子,每個月平均處罰孩子六、七次,還罵孩子「你不要這樣!爸爸跟你一次、兩次……為什麼你還不懂?」尤其大兒子在小學五年級時,曾經被他以藤條打到尿褲子。

◎改變自己 修復親子關係

嚴厲、脾氣暴躁的林文發,經過太太的提醒後,他才恍然大悟,後悔自己的壞脾氣。過了一小時,他主動抱著孩子道歉,並告訴孩子不能有不軌的行為,「我們共同來改變,維護這個家好嗎?」但是孩子仍然很怕他。有時候孩子們和太太聊天,聽到林文發回來了,孩子們竟然趕快躲進他們的房間裡,就像《貓和老鼠》卡通片一樣,讓他很難過。林文發時常思索如何來改變、教育孩子。

2018年有一天,一起放生的朋友林慧芳,邀林文發一起到老人院服務,為長者理髮、沐浴等,感受到慈濟的美與善,而認識慈濟,開始參加慈濟活動。

進入慈濟之後,他參加讀書會,聆聽證嚴上人的開示,也看《證嚴法師說故事》和《人間菩提》,他開始反省以前所做的事。林文發在慈濟讀書會中,無意間聽到上人說,「要改變別人先改變自己,因為要求自己比要求別人容易。」靜思語,他突然覺醒,開始改變自己,學習給孩子好的典範。

不知不覺中,他和家人的感情愈來愈好。現在他和兒子們就像朋友,聽孩子們的想法,孩子有事情也會跟他分享。

◎吉祥月水懺 帶動全家茹素

大兒子十七歲時提到他要素食,但是林文發不允許,因為怕成長中的孩子營養不足,當時也不懂素食怎麼吃。本性善良的林文發,想為全家植福,因此開始跟著一群朋友開始放生。有一次,林文發卻發現,他們在上游放生魚,下游已經有人等著捕捉了。

進慈濟後,聽到上人說,最好的放生就是茹素。2019年,林文發受邀參加七月吉祥月演繹《慈悲三昧水懺》,必須茹素一百零八天,從此他開始素食,也帶動全家茹素。

茹素後的林文發,發現素食後心比較清淨;也發現全家素食後,餐桌上沒有廚餘了;不同以往葷食的時候,魚、肉剩下很多。

◎新冠疫情 明白捨意

剛進慈濟不久的林文發,還不了解「捨」的意思。以前幫助人,就希望全村的人都知道,能夠感激他,為父母爭光。但是上人教導大家要「付出無所求」,他開始思索。

從事文具、五金等經營事業的林文發,2019年9月受邀來臺參與全球實業家靜思生活營,更認識慈濟的四大志業。

2019新冠疫情在全球蔓延,他身邊很多親朋突然離去,感受到上人常說「人生無常」、「萬般帶不去,只有業隨身」、「無用之用,是為大用」等。因此,三年疫情他捐了五個榮董,真正體會「捨」的意義。

◎父母恩重如山 把握機會報答

小學六年級離開家鄉到外地求學的林文發,邊打工邊讀書,希望賺夠錢回家鄉讓父母驕傲。以前他以為孝順父母,就是每個月寄錢,過年回去看看他們就夠了,没想到這還談不上「孝順」。進入慈濟之後,他學到「父母的恩情重如泰山」。上人曾說,要把握機會報答父母恩。

林文發很感恩現在還有機會好好照顧雙親,目前他接父母到家裡一起生活。他跟孩子和太太說,「阿公和阿嬤跟我們住的時間不多了,只要一句關心、一個微笑、一個陪伴,阿公、阿嬤一定會很開心。」

他很感恩有一位很善良的太太,她很用心照顧公婆。也帶著兩個兒子跟隨慈濟人到老人院等機構關懷,體會人步入年老的習性與味道,接受老化後的雙親,且更加孝順。這樣的過程,影響兒子一起投入照料他的雙親,讓他能專心於事業。

目前他的事業逐漸傳承給二十三歲的大兒子,大兒子也參加培訓。目前就讀大學一年級的二兒子是慈濟大專青年一員。

◎教好孩子 就是孩子的典範

林文發在「2023慈濟海外培訓委員慈誠精神研習會」中,接受專訪後,抽到「助人的同時也是淨化自己」靜思語,正是他生命的寫照。

受證慈誠後的林文發,12月3日上午回到花蓮靜思精舍與上人溫馨座談,分享他走入慈濟的改變。

他感性地說:「上人,您的教導改變了弟子。我可能不是上人最好的弟子,但是我會好好學習、好好做慈濟,做一個好好聽話的弟子。」

「很感動!改變了自己,還帶動全家,父慈子孝。」上人讚歎他教好孩子,就是孩子的典範。全家和睦,就是標準的慈濟人。

圖左 :2023年12月1日「承擔與使命」單元,印尼學員林文發(前左二),專注寫下靜思精舍師父分享的重點。[攝影者:李彥緰]
圖右 :2023年12月1日「與資深慈濟人座談」,印尼學員林文發(右一),聆聽慈濟志工蔡明模(左一)分享他的慈濟路。[攝影者:張美齡]

圖左 :2023年12月1日,印尼學員林文發(左)接受專訪後,抽到「助人的同時也是淨化自己」靜思語,正是他生命的寫照。[攝影者:羅勇輝]
圖右 :印尼學員林文發(前左三)2023年12月2日下午,在花蓮靜思堂參與歲末祝福暨接受上人授證。[攝影者:童茹棠]

圖左 :2023年12月2日「飲一杯智慧的水」座談後,印尼學員林文發(左)接受德澤師父(右)頒贈結緣法品。[攝影者:楊凱誠]
圖右 :2023年12月2日即將受證的印尼學員林文發(右),接受隊輔別上胸花,等待上人授證。[攝影者:劉松島]

圖左 :印尼學員林文發(前左),受證慈誠後隨隊到靜思精舍巡禮。[攝影者:童茹棠]
圖右 :2023年12月3日印尼學員林文發,在靜思精舍上人面前,分享他走入慈濟改變的心路歷程。[攝影者:張美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