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6月26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臺灣 志業體活動報導 承擔與使命恆持剎那 守初心引導眾心

承擔與使命恆持剎那 守初心引導眾心

E-mail 列印
「2023年海外培訓委員慈誠精神研習會」第三梯於花蓮靜思堂舉行,有來自十八個國家、一個地區的三百多位海外慈濟志工參與。12月1日學員們在講經堂,由靜思精舍德宇師父、德瑅師父、德璔師父、德淯師父與大家分 享各自在出家修行路上,如何堅定道心,發揮承擔與使命精神。

◎比害怕更重要的東西

談到責任與使命,靜思精舍師父們分享各自的執事。德宇師父除了承擔原本出坡的執事外,也協助無語良師助念的職責。無語良師是慈濟教育體系的特色,也是上人的志業,所以精舍師父要全力支持。

當無語良師送回慈濟大學的時候,德宇師父會放下手邊的工作,請在職務上能暫時放下的師父們一起到慈濟大學大捨堂助念、膚慰家屬。德宇師父說:「因為老師往生後,家屬沒有太多時間悲傷,必須讓家屬了解老師捐大體的堅強的意志,他們的方向肯定,所以往生的當下,心無罣礙,無有恐懼。」

精舍師父的關懷主要是讓家屬安心,也感恩家屬的成全。

為無語良師助念的職責,原本是德禪師父承擔,但是他有很多工作,德宇師父便起了個心願要幫忙承擔。因緣因此成就。德宇師父說,這份工作是沒分日夜的,有時可能在半夜。德宇師父感恩一起成就的精舍師父與大捨堂的職工。「所以,把每一樣執事做好,與人廣結善緣,成就別人也是在成就自己。」

德宇師父勇於承擔,德璔師父也是。他提到在當志工時,見上人總是頭低低的,不知道要說什麼?」上人曾對他說:「你是咧驚啥!(臺語)」給他當頭棒喝!這句話一直放在德璔師父心裡,也堅定他後來走修行路的道心。

德璔師父期許:「我們不要怕,要看到比害怕更重要的東西,那就是『承擔』。」人們常會因準備不夠做推託,唯有努力認真,把心靜下來,好好用功突破。德璔師父勇敢接下主持志工早會,「這是上人給我轉識成智的力量。」

提到志工早會,德瑅師父也分享他剛開始主持志工早會時,因過於緊張,心跳加快,雙腳顫抖,連聲音都不像自己的聲音,幾次下來才漸漸穩住。德瑅師父自幼個性內向,一開始不敢承擔,拒絕了幾次後,上人慈示道:「出家乃是大丈夫事,將相難為。」經過幾次歷練後,德瑅師父覺得收穫最多的還是自己。

◎執著過去的經驗障礙學習

在精舍除了修行外,三刀六槌、鋤頭、鐮刀、菜刀、剪刀,樣樣都得會,樣樣都得拿。「心量大,去我執,不斷的學習。」德璔師父舉例他在大寮煮長豆做便當的時候,明明煮熟了,長豆還有「生豆」味,口感不佳,他百思不解。資深師父為他解釋,食材有季節性,冬天的長豆非當季的,煮熟有生豆的味道時就加點調味料,即可提升美味。德璔師父說,「凡事若執著過去的經驗,就會障礙自己學習。」

不管在大寮、寮房、香燈、工廠、田間,如同做家事一樣,有時一餐須煮七、八十桌,必須在有限的時間完成,冰箱像房間那麼大,四個房間,三間冷藏、一間冷凍,一個鍋子可以煮出六百個人的量。德淯師父有感而發:「大寮是心性淬煉的道場,中間有很多的挫折,但也有大家合和互協的一分成就感。」

每樣執事看是日常,卻都在修煉心性,德瑅師父說,「用心就會安住。」他從就讀公費的慈濟護專畢業後,在慈院服務一段時間後,常常投入人醫會回鄉義診。

2007年回花蓮參加TIMA國際慈濟人醫會,主題是「醫療與環保」。課程中被其中一支影片,「討論到環境氣候變遷所造成的溫室效應,冰山溶解,北極熊無處可棲身,起了悲憫心。」人醫會結束後,德瑅師父開使茹素,也常常回精舍,幾年後決定出家修行。

德淯師父感性地說:「德瑅師父每次回來精舍都莫名的難過,因為幾天後又得離開,所以最後他回來了,這是一個很奇妙的因緣。」他對學員克服困難來到臺灣,中間也是很多人的共同成就,經過一次一次不斷的突破,就成了智慧。

◎盤點生命 放下我執

在新加坡承擔活動組的陳倩雯,聽完師父們的分享後,對於精舍師父們輪值執事感到很訝異。「我很慚愧自己之前只想要把事情做好就好。」在「承擔與使命」座談課,感受到精舍師父都各有不同責任的承擔,不管從事哪件執事都認真用心,她也要學習精舍師父的精神,回社區後把事情做得更好。

來自澳洲墨爾本,國籍馬來西亞的姊妹花鍾馨惠(姊)和鍾馨晏(妹),年輕且陽光。目前是化學工程師的鐘馨惠分享:對德璔師父分享在大寮煮長豆的故事,教導學員們凡事不要執著過去的經驗,否則很難打開心房學習到新事物,讓她警覺到,不可有我慢心,做人要像海綿一樣,不斷汲取別人的經驗。

鐘馨惠微笑地表示,「自己是一位工程師,在工作上接觸到很多算術,常習慣用以前的經驗對同事解釋,但科技日新月異,知識永遠追不上科技。」她更期許自己,往後與人相處要更謙虛、謙卑,因日常生活中處處是法。

在家中排行老么的鐘馨晏,加入慈濟大家庭後,有了感恩、尊重的心,讓她在生活日常中,待人處事的禮儀改變很大。她目前在澳洲一家研究藥物的公司從事金融數據分析員,也是墨爾本慈少班的老師。「大學慈青期間,也曾上過關於大體老師的課程,對精舍師父也會放下當下的職務,發心為大體老師助念,覺得很不容易。」師父們為眾生付出的用心,也提點她要更精進。

「一直以來,我執很重,在慈青階段因有師姑、師伯的疼愛,所以過得很幸福。但加入培訓,參與當地的一些會務,做的事情增多,與人互動之間就會產生不合意見,隨著執著、煩惱心生起。」鐘馨晏盤點過往,比照德璔師父分享在大寮煮菜的經驗,她很受用,也提醒自己顧好這一念心,不要我執,常保感恩、尊重的心,並接受別人的意見。

從常住到成為在精舍修行的師父,每一階段都會面臨考驗,困難一直都在,只有一次次不斷去突破和承擔,變成智慧。德淯師父勉勵學員:「人生有不同的經歷,今天來到這裡,未來會更不一樣,接到勤務,不要害怕,一定要很堅信地說『我願意』之外,更要『我可以』,才是承擔。」師父希望大家未來在慈濟的路上,能夠安心、放心地做,必定有所獲。

圖左 :海外學員透過翻譯,勤作筆記,深恐遺漏精舍師父字字珠璣的分享。[攝影者:潘常光]
圖右 :德宇師父(圖左)說,把每一樣執事做好,與人廣結善緣,成就別人也是在成就自己。」德瑅師父(圖右)說:「每一項的執事,都是在修煉我們的心性。」[攝影者:管海玲]

圖左 :德璔師父(左)與德淯師父(右)勉勵學員,困難一直都在,顧好一念心,不執著,一次次不斷地去突破承擔,將它變成智慧。[攝影者:管海玲]
圖右 :新加坡陳倩雯在「承擔與使命」座談課程中,聽精舍師父們分享不管從事哪件執事都認真用心,她也要學習精舍師父的精神,回社區後把事情做得更好。[攝影者:管海玲]
圖左 :馬來西亞的鍾馨惠(右)和鍾馨晏(左)記住精舍師父的話,與人相處要更謙卑,因日常生活中處處是法。[攝影者:管海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