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7月06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臺灣 志業體活動報導 中正紀念堂浴佛 地球裝置藝術有內涵

中正紀念堂浴佛 地球裝置藝術有內涵

E-mail 列印
今(2024)年是慈濟五十八周年,源於往年,5月12日將在中正紀念堂舉辦萬人浴佛活動。浴佛當天,萬眾矚目下緩緩升降的地球,仍是活動中的焦點,連同摩耶夫人廟、菩提樹等裝置藝術,今年依舊由內湖區布展團隊承 擔。

◎從零開始 步步踏實

內湖布展團隊從去年開始,即著手進行裝置藝術的構思、準備及製作等。今年的地球呈現,不論是在軟體或硬體部分都做了大幅度的提升,為慈濟即將迎來的一甲子暖身。

去年,團隊首先製作了一組直徑二十公分包括大氣層和球體的地球模型恭呈證嚴上人,得到上人的讚許,讓團隊信心大增,於是在2023年10月份《無量義‧法髓頌》經藏演繹結束後,隨即展開實體地球製作。

今年地球設計內外兩層,內球體沿用去年直徑一百二十公分的壓克力球,今年於外層再加一層大氣層,大氣層也是壓克力材質,整體球體的直徑為一百五十公分。為真實呈現七大洲、五大洋的地貌分布,必須先繪製出比例圖。比例圖是由現任實踐大學資訊科技與管理學系主任的志工鄭王駿負責。

鄭王駿將等比例地球表面平面圖畫分成十二等分,使用九十六張A3影印紙印出後再拼貼而成。由於紙張容易破損,志工們用巧思將裁切後的地貌圖紙先背膠,再一個區塊一個區塊黏貼上球體,作為繪製地球的依據。

◎手工彩繪 精益求精

兩層球體表面均以手工繪製,所用顏料則為壓克力顏料。學有專精的周三裕承擔彩繪地球的重責大任,他以實體圖樣為參考,一邊看圖樣、一邊調色、繪製,花了將近一個月的時間,除了上班,其他時間都是在園區為地球上色。

剛開始上色並不順利,佔地球總面積超過百分之七十的海洋部分,第一次繪製完成,當內部加上光源後發現透視效果不如預期,必須擦掉重新上色。而且上色有技巧,筆觸的呈現要統一,無法假手他人。外層球體是大氣層,要呈現出氣流的動態感,也是完全由周三裕一個人承擔。繪製期間,來來回回、塗塗改改不在話下。

◎機具電路 考驗不少

浴佛當天,地球會配合現場活動進行,展現升降及旋轉動態,內球還會發光,內裝通電線路十分複雜。因此,地球運轉時,內部線路如何安排才不致打結、斷落,考驗著志工的經驗及克服困難的決心,最後是使用集電滑環才終於解決問題。

機械電路部分均由有多年製作地球經驗的志工謝銘源負責,由於用到的零件,例如啟動運轉的大小齒輪,雖然花費許多時間和廠商溝通,但因無法進入生產線,需客製化,有些部分甚至要靠手工打造,很難達到精密程度,只好一修再修,廠商無法做到的,最後還是由志工發揮巧思和耐心補強或修改。

往往屈就技術上的問題,成果就會打折,但堅持成果的完美,技術上又難以克服。要呈現出一顆溫暖發光,栩栩如生的地球,燈光與彩繪的配合也是重點考量之一。光線的亮度、色塊的濃淡、透視的效果,每一個細節都考驗團隊的觀察、用心和堅持。

◎彼此相挺 默契十足

從發想到呈現,是一段從零到有,化不可能為可能,而且使命必達的歷程。志工郭璟德和周三裕兩位志工,是裝置藝術的主要發想者和創作者。在平時的工作上,郭璟德是日理萬機的企業主,周三裕則是學有專精的藝術工作者。企業主習慣「講求效率」,藝術工作者重視的是「完美呈現」。

「三裕!三裕!要畫快一點,先求有再求好,不然會來不及……」

「我知道、我知道,要快也要好,別擔心,我心裡有數……」

彩繪期間,郭璟德和周三裕常常出現以上的對話,郭璟德看似在催促,但周三裕理解郭璟德是體貼,擔心身體有微恙的他會太累。周三裕說,除了繪製,製作上的瑣碎事情還很多,郭璟德也總是不厭其煩地去處理,他們兩人因多年在布展團隊中合作,早已培養出十足的默契及彼此相挺的情誼。

◎裝置藝術有法味

裝置藝術的製作不僅是布展團隊的事,也是內湖所有志工樂於參與的事。只要在團隊群組中看到製作的進度,不管是見習培訓志工或是其他志工,往往不請自來,自己會找到可以參與的時機。例如需要剪貼比例圖時,或是搬運球體時,不論是否有人邀約,大家看到訊息就會適時地加入協助作業。

看著地球的製作一步步接近圓滿,就好像經歷一段圓夢的過程,每每令人感動不已。郭璟德說,地球在中正紀念堂呈現時,球體會升降,內球五分鐘一轉、外球三分鐘一轉,並透光發亮,呈現出地球真實又強大生命力,期許能讓所有參與浴佛的大眾感受,浴佛現場就是法會現場,裝置藝術猶如法器,在這四大不調、國土危脆的時代,體會美麗的地球需要人人用心用愛去維護之外,也呼應效法佛陀「無緣大慈,同體大悲」的精神,感念父母恩、三寶恩、眾生恩及國土恩等。

圖左 :志工鄭王駿將等比例地球表面平面圖畫分成十二等分,使用九十六張A3影印紙印出後再拼貼而成。[攝影者:林豐隆]
圖右 :由於紙張容易破損,志工們用巧思將裁切後的地貌圖紙先背膠,再一個區塊一個區塊黏貼上球體,作為繪製地球的依據。[攝影者:黃麗琴]

圖左 :今年地球外層再加一層大氣層,大氣層也是壓克力材質,整體球體的直徑為一百五十公分,要呈現出氣流的動態感,也是完全由周三裕一個人承擔。[攝影者:丁碧輝]
圖右 :兩層球體表面均以手工繪製,所用顏料為壓克力顏料。學有專精的周三裕承擔彩繪地球的重責大任。[攝影者:黃麗琴]

圖左 :為了掌握地球發光效果,彩繪時不但要打上燈光,繪製時的筆觸和色彩濃淡,都要邊繪邊調整。[攝影者:黃麗琴]
圖右 :志工郭璟德(右)和周三裕(左)兩位志工,是裝置藝術的主要發想者和創作者。[攝影者:黃麗琴]

圖左 :機械電路部分由有多年製作地球經驗的志工謝銘源負責。[攝影者:林豐隆]
圖右 :地球會配合現場活動進行,展現升降及旋轉動態,內球還會發光,內裝通電線路十分複雜。[攝影者:劉偉興]
圖左 :5月11日,地球裝置藝術,正式進入中正紀念堂浴佛大典現場,隨即展開架設。[攝影者:劉偉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