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7月01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臺灣 志業體活動報導 10國嘉賓巡禮靜思精舍 見證慈悲大愛力量

10國嘉賓巡禮靜思精舍 見證慈悲大愛力量

E-mail 列印
靜思精舍是佛教克難慈濟功德會緣起於花蓮的原點,不只是一間供人修行的道場,更是證嚴法師及全球慈濟人心靈的家。新冠疫情蔓延世間進入第四年後,終於鬆綁,國與國之間的交流不再閉鎖,慈濟海內外志工終於盼得回到心 靈故鄉的契機。

2024年5月26日,第七十六屆靜思生活營海內外學員三百三十九人,回到心神嚮往的靜思精舍。每人接觸慈濟的因緣各有不同,或許原鄉因天災或人禍受到慈濟的幫助進而加入慈濟,也或許是認同大愛精神,不管因緣如何,大家不約而同開始走上做慈濟的真實之路,都是想多探究這個充滿真善美的團體而來。

然而,兩天時有大雨的天候,不減人人興致,尤其當眾人下遊覽車隨著引導人員走入精舍的這一段綠蔭大道時,眼眸不由自主地被道路兩旁翠綠的楓葉、松枝、樟林緊抓不放。這一片自然的田園景觀,讓實業家們暫時放下塵囂的俗擾,走向心靈靜思的精舍山門,「家到了……」

◎情牽二九載 再次回家了

站在行列中,等著拍大合照時,來自尼泊爾的蘇曼更是歸鄉情怯,因為相隔二十九年,終於再次回家了。

1993年尼泊爾水災,慈濟曾經為兩個縣、三個村的災民,援建一千八百戶大愛屋。回憶當年因緣,蘇曼心痛家鄉受難,眼看來援助的國家很多,捐一點錢,送一點物資就走了。但是,慈濟這個團體不一樣,他們的愛如此貼心,慈濟的證嚴法師是什麼樣的一個人,他內心做了決定:「我一定要去見他!」

他有一個朋友是臺灣人,他問:「能不能給我一個機會認識上人?」時隔兩年,終於接到朋友電話,「你真的要見上人嗎?你趕快來!」1995年7月3日,蘇曼一行人終於來到靜思精舍,「歡迎回家,用餐了嗎?」接待他們的是德如師父,方知上人行腳臺北。一行人又奔赴臺北, 7月5日終於在臺北如願見到上人。

「我等一下一定要見德如師父。」蘇曼說得一口流利的中文,他拿出手機,秀出當年和德如師父一起在大殿前的合照,二十九年光陰倏忽而過,當年影中人青絲已變白髮。

◎心田播種 收穫纍纍

「我們都生活在同一片天、同一片天之間,人與人之間要互相關懷。上人教我們不只要愛家人,還要愛一切眾生。」德昕師父指著剛犁過的田地說:「每個人的心就像那畝田,若能撒下好的種子,就會開出美善的果實。」沿著精舍小徑步道,師父為來自越南和馬來西亞的學員介紹精舍的農禪生活。

「布施不是有錢人的專利,而是有心人的參與。」在海報看板步道區,德昕師父向學員講說佛典中「貧婆施布」的故事。近午時分,雖沒強烈的日照,仍有一分逼人的暑氣,年輕的越南學員阮氏薔薇貼心地拿出隨身的折扇,幫德昕師父搧風取涼。

在越南從事日產汽車經銷商的阮氏玉葉,因為女兒在佛寺舉辦佛化婚禮而認識了慈濟人。大媳婦何鈺可珍懷孕兩個月,阮氏薔薇即將嫁入家門,這次阮氏玉葉帶著這兩位媳婦一起參加靜思生活營。

「自造福田,自得福緣」,聽到師父的話,阮氏薔薇很有同感。她目前服務的企業也做到與社會共善,服務的對象很多是教育單位和學校,期望日後可以多牽引當地的教育人士來認識慈濟的教育志業。

◎巡禮精舍 體會靜思家風

來到大殿(小靜思)前,德佩師父說「慈濟的源頭就在這裡。」1964年證嚴上人與弟子借住於普明寺,直到1969年才終於有了自己的家——靜思精舍。大殿雖然只有三十三坪,上人從此地開展出四大志業,利益寰宇。

聆聽德佩師父的導覽,看到精舍師父在田園忙碌的身影,學員高振洲想到今天早上課程中德諦師父分享,「『靜思家風』就是克勤、克儉、克己、克難精舍常住眾農禪生活,一日不做,一日不食。師父自力更生,全部自己來,這是不容易的。以前聽過,但沒有那麼多感覺,現在親身來見證,感受很深刻。」

「我是讓上人的大愛所感動!」來自柬埔寨學員王祥業知道上人創立慈濟,做慈善、蓋醫院救人、帶動環保,事業已經穩定的他,決定走入慈濟參加見習,期盼能跟太太一起讓上人授證。王祥業出生於大陸,二十二年前因工作移民柬埔寨,第一次前來臺灣。他說:「能參加實業家生活營很高興,很多大陸人想來都沒機會,這就是我的因緣。」

從抵達臺灣,進人慈濟大門,受到志工熱情款待、細心照顧,王祥業感受很深,「我會好好學習,帶更多人一起做慈濟。」他發願從自身做起,節約能源、減少製造垃圾,帶動家人孩子一起吃素,響應環保護地球。

◎從佛國故鄉 回到心靈故鄉

「0403的花蓮地震,7點58分發生地震, 8點20分左右,上人帶著大家在精舍露天草皮,馬上成立災難應變處。」德安師父向學員講述災難發生當天,精舍立即處理的狀況,讓學員知道慈濟面對災難時的積極處理態度。

臺灣發生地震時是如此,海外災難發生時,慈濟亦是以同樣的動員方式協助賑災。以尼泊爾為例, 2015年尼泊爾發生大地震,慈濟再次援助尼泊爾,回饋佛國故鄉;2019年林碧玉副總帶領馬來西亞團隊再次進到尼泊爾,擴建義診中心;2022年4月至今新加坡、馬來西亞慈濟人的足跡,踏遍尼泊爾藍毘尼(佛陀生長地)、印度菩提迦耶(佛陀成道地)與王舍城(佛陀弘法地靈鷲山)等地,陸續開展四大志業,奠下菩薩道人生的足跡。

尼泊爾學員蘇曼在精舍巡禮的過程中,終於如願和德如師父相見。站在主堂前,他秀出二十九年前和師父的合照,也向德如師父道感恩,歲月如梭,慈濟在尼泊爾烙下的足跡一日日,一步步加深。

「我是佛教徒,經常看佛經,我感謝慈濟讓尼泊爾人再次認識釋迦牟尼佛。」蘇曼又說,「印度、尼泊爾這麼熱,我們本地人都難以忍受,但是星加坡、馬來西亞的慈濟人為了困苦的人長住那裡耕耘,我要深深地感謝。」

靜思精舍後倚中央山脈,前面遠眺太平洋,四周是青翠田園,散發靜謐平和的氣息。常住師父導覽,語中有禪意,話中帶法語,海內外學員漫步其間,沉澱心意,明天(5/26)圓緣後,個人將帶著各自的願力,回歸屬地,以善以愛,發揮影響力。

圖左 :來自馬來西亞吉打的實業家學員陳姵汕﹙圖中﹚,熱心響應德安師父的募心募愛。[攝影者:李彥緰]
圖右 :來自菩提迦耶的 Aayush(右) 與父母一同參加實業家靜思生活營,看到寶特瓶可以製作成 T 恤、包包和毯子,非常讚歎。[攝影者:李彥緰]

圖左 :新加坡學員王毓甯(左)聽到德安師父說,「世界上有兩件事情不能等,一是行善,一是行孝。」王毓甯很遺憾,因為母親年事已高,無法與母親一同回來精舍。[攝影者:李彥緰]
圖右 :來自柬埔寨學員王祥業(中,拍手沒戴口罩)發願要好好學習慈濟人的精神,帶動更多身邊的朋友一起做慈濟。[攝影者:李彥緰]

圖左 :在越南從事日產汽車經銷商的阮氏玉葉(中),帶著大媳婦何鈺可珍(左),以及未來的媳婦阮氏薔薇(右)來參加靜思生活營,她們感受到慈濟是個美善的團體,回國後會多參與當地的慈濟活動。[攝影者:簡鴻海]
圖右 :精舍巡禮時,體貼的越南學員阮氏薔薇貼心地拿出隨身的折扇,幫德昕師父搧風取涼。[攝影者:簡鴻海]

圖左 :來到大殿前,德佩師父告訴學員:慈濟的源頭就在這裡。靜思大殿只有三十八坪,但小廟做大事,上人從此地開展出四大志業,利益眾生。[攝影者:陳正忠]
圖右 :學員高振洲(中)表示,以前聽過精舍師父自力耕生,不接受供養,但沒有那麼多感覺,親身來見證,感受很深刻。[攝影者:陳正忠]
圖左 :情牽二九載,尼泊爾學員蘇曼(二排右二)再次回到靜思精舍。[攝影者:陳麗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