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7月01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臺灣 志業體活動報導 海外學員尋根之旅 傳遞善與環境永續

海外學員尋根之旅 傳遞善與環境永續

E-mail 列印
因新冠疫情,睽違四年,今年2024再次舉辦第七十六期全球靜思生活營。來自馬來西亞、印度、尼泊爾、新加坡、印尼、菲律賓、越南和柬埔寨等地的一百七十多位海外實業家和慈濟志工,回到臺灣參與尋根之旅,預計從5 月24日起有四天的行程。第一天,海外學員乘坐五部遊覽車,從萬華的凱達飯店出發,參訪臺北的內湖環保站、關渡人文志業中心和新店慈濟醫院,當晚將搭火車回花蓮。

希望參與這次營隊的海外學員們,能將所見所聞帶回自己的僑居地,在當地灑播愛與善的種子,並讓更多人跟隨他們的腳步,人人皆能發揮生命的良能,用生命走入苦難人的生命。發揮愛的循環,帶動善影響力,一起行善造福利益人間。

◎大愛慈悲科技 善盡環境保護

5月24日一早,雖然天空飄著細雨,但內湖園區的志工們早已準備就緒,各就定位。不到九點,海外學員們來到園區,抵達的遊覽車由志工引導沿著事先規劃的動線,參訪了環保分類區、塑膠袋區、瓶罐區、巧藝坊,以及寶特瓶回收再利用的環保一條龍區。

在環保分類區,志工們一樣如常地進行回收分類。志工跟學員們解說如何將回收來的資源進行分類,塑膠製品通常會被分成薄片、透明綜合、不透明彩色罐、二號白色奶罐等不同類別進行處理。這樣的分類幫助回收的資源能夠得到有效的利用和再生,讓環境保護能夠永續。

另外,環保一條龍區,志工詳細解說寶特瓶經過回收,從壓製環保瓶片、環保酯粒加熱抽絲到製成環保紗線,再利用這些環保紗線製作慈濟國際賑災用的毛毯,或展示大愛感恩科技的衣物、購物袋、鞋子、行李箱等物品。結合環保與科技的概念引起海外學員的興趣,他們專心聆聽並提出問題,充滿好奇心,也有學員現場購買了行李箱。

◎人文永續之旅 傳遞善的循環

海外學員抵達之處,志工們都排隊站在門口熱情迎接,更有吉他現場彈唱「歡迎 歡迎 我們歡迎你」這種真誠開心的歡迎讓海外學員感受到溫暖與親切,讓他們彷彿回到家的感覺。

學員們第二站抵達關渡的人文志業中心,展開了一場豐盛的人文之旅。從主播體驗、媒體運作的理解、科技傳法,到靜思堂的導覽,讓每一位參與者都更深入地認識了慈濟的理念,展現了慈濟人文志業的力量和善意。要讓人文永續,傳遞到世界各個角落。

人文志業合心精進長姚仁祿分享指出,雖然科技飛速發展,地球氣候異常,但眾生本具佛性不變。我們的使命在於喚起人們內在的善念,引導他們實踐善行。慈濟重視人文的目的是化成天下,人類的文化和禮儀制度,就可以教育人民、祥和社會。將善的循環一一串連,期待透過交流,發揮影響力,讓人文永續。

加入慈濟是立志在人間,透過人與人之間來修行。每個人如同一顆鑽石,在菩薩之道上接受磨練,面對困境時展現智慧解決,最終在慈濟的人間路學習與實踐,逐漸覺醒,變得更加慈悲且智慧。人文志業的座右銘是「我們是社會和諧的催化劑」,匯聚每個人的善念和善行,助人離苦得樂,致力於提升社會、實現心靈祥和的領導傳媒。

在關渡靜思堂享用的午齋是志工們精心準備的五心級蔬食料理,每一桌精美擺盤,招牌擔仔麵搭配蘿蔔糕和滷味,每人享有一顆蘋果,色香味俱全,為這美好的人文之旅留下了難忘的一餐蔬食饗宴。

◎守護生命磐石 遇見更好自己

下午,學員們抵達位於新店的臺北慈濟醫院,院長趙有誠致詞表示,有多位在印度和尼泊爾付出很多的星馬菩薩,之前在電視上才看得到,很高興今天都見面了。趙院長說,每一年實業家的營隊,他都很期待,即便他今天的門診有一百二十八位病患,他一定要抽空來跟大家打招呼,祝福大家平安健康,能盡快見到上人。

臺北慈濟醫院副院長張恆嘉分享,明年就是他行醫四十年的里程碑。而臺北慈濟醫院在2005年5月8日成立至今已有十九年,當時他從其他醫院來到這裡服務,這是他做出的最好決定。他非常感恩上人賜予他的法號「濟性」,性字包含了心臟和生命的本質,這也正是身為心臟科醫師的職責所在。

張副院長提到,慈濟醫院是一所節能減碳的醫院,並且曾獲得美國建築協會的設計獎。儘管這所醫院只有一千張床位,卻每天努力致力於搶救生命。上人說,慈濟醫院不是為了獲利,而是為了賺大愛。有苦的人走不出來,有福的人要走進去。他自從進入慈濟後,跟隨醫療團隊和志工到偏遠地區提供義診,儘管是醫生在看病,實際上是病人在教導著他。這與他在診間所看到的不同,原來這個世界上真的有許多需要幫助的人。

他感恩能有機會幫助他人,這樣的經歷讓他更具智慧,更深刻體會到佛法並非僅僅是禪修,而是要在日常生活中與人群中實踐修行。慈濟醫院是一個修行與助人的道場,而不僅是一間醫院。張副院長感恩上人創造了慈濟世界,讓我們成為更好的人。

海外學員們分組進行醫院巡禮,分別參觀不同樓層,以便更深入地了解慈濟醫院是一個守護生命、守護健康、守護愛的地方。讓他們能夠感受到醫院的使命,並對慈濟醫院的硬體建設、工作及服務有更深入的認識。

◎學習之旅 收穫良多

來自佛國印度和尼泊爾的學員坐在第二車上,許多第一次來到臺北的海外學員,當他們坐在遊覽車上前往下一個目的地時,一些學員拿起手機,捕捉窗外的景色,想記錄下來與在僑居地的家人和朋友分享。他們珍惜這個機會,藉由分享這次旅程的見聞,一同細細感受這趟靜思生活營的體驗。陪伴的隊輔志工們先分享自己的心得,然後邀請每位學員分享他們來參加這次營隊的因緣和感動。

來自印度菩提迦耶的GARJA MAN GURUNG表示,他曾擔任二十年的部長,目前擔任顧問工作。他來到臺灣後,對慈濟所做的事項深表佩服。在他們的國家,寶特瓶是被禁用的,但未來可能會開放使用。他希望在當地設立一個環保站,向臺灣學習資源回收的方式。參訪慈濟的志業後,他的身心靈合一,期待能見到上人,得到上人的祝福。

MD ANSAR ALI來自印度菩提迦耶表示,在環保站看到很多菩薩放下身段,捨去自己的時間做回收整理資源的工作,真是不簡單的事。另外,中午參訪大愛臺,讓他更深切了解大愛臺的運作。也看到大家都很歡喜的付出,很盡責地準備豐盛可口的午餐,都想把事情做得更好,這是很特別的地方。

下午他來到慈濟醫院,發現醫院的衛生和清潔非常棒,在印度看到的是髒亂,但是這裡很有秩序,醫師很有耐心,真的是為病人着想,讓病人有家的感覺,不會感覺是在醫院,如此病人也會更快恢復健康的身體。

來自尼泊爾藍毘尼的RAKESH TRIPATHI參訪環保站後,他打電話給媽媽,媽媽說怎麼不是帶你們去觀光看建築物比較有歷史價值的地方,怎麼帶你們去一個回收場。但是他覺得佛陀也在講苦,這也是要讓大家見證在城市就製造了很多垃圾,如何減緩這些問題,就要靠慈濟這樣子的方式做回收,然後減輕垃圾及環境負擔。他看到九十多歲的長者如此用心地在做資源回收,讓他很感動,更感受到人人都需要為環境保護和美麗的地球盡一分心力。

圖左 :第七十六期全球靜思生活營,有來自馬來西亞、印度、尼泊爾、新加坡、印尼、菲律賓、越南和柬埔寨等地的海外實業家和慈濟志工,回到臺灣參與尋根之旅。[攝影者:陳何嬌]
圖右 :海外學員們來到內湖園區,依序參訪了環保分類區、塑膠袋區、瓶罐區、巧藝坊,以及寶特瓶回收再利用的環保一條龍區。[攝影者:陳何嬌]

圖左 :在綜合分類區,志工解說如何將回收來的塑膠製品進行分類。通常分成薄片、透明綜合、不透明彩色罐、二號白色奶罐等不同類別,期能得到有效的利用。[攝影者:陳何嬌]
圖右 :在內湖環保站的「巧藝坊」,海外學員聽取志工說明環保毛毯的製程,大約七十八支寶特瓶可製成一件慈濟賑災用的毛毯。[攝影者:陳何嬌]

圖左 :臺北慈濟醫院副院長張恆嘉分享,慈濟醫院是一個修行與助人的道場,而不僅是一間醫院。他感恩上人創造了慈濟世界,讓我們成為更好的人。[攝影者:陳何嬌]
圖右 :來自尼泊爾藍毘尼的RAKESH TRIPATHI(左一)對於臺北慈濟醫院的巡禮和志工解說,勤作筆記,希望將這一所有愛的醫院帶回僑居地分享給更多人了解。[攝影者:陳何嬌]

圖左 :全球靜思生活營首日,經歷上午的內湖環保和關渡人文志業參訪後,下午抵達臺北慈濟醫院。在國議廳,志工帶領大家一起動動身體,唱著「幸福的臉」。[攝影者:陳何嬌]
圖右 :來自印度菩提迦耶的GARJA MAN GURUNG表示,他來到臺灣後,對慈濟所做的事項深表佩服。未來他希望在當地設立環保站,向臺灣學習資源回收的方式。[攝影者:陳何嬌]
圖左 :來自印度菩提迦耶的MD ANSAR ALI表示,慈濟醫院的衛生和清潔非常棒,在印度看到的是髒亂;這裡醫師也很有耐心,讓病人有家的感覺也會更快恢復健康。[攝影者:陳何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