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7月03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臺灣 志業體活動報導 靜思生活營圓緣 企業共善同行菩薩道

靜思生活營圓緣 企業共善同行菩薩道

E-mail 列印
因為疫情睽違三年多,靜思生活營再次舉辦,今(2024)年第七十六期全球實業家靜思生活營,包含臺灣共來自十一個國家的學員三百二十六人,在花蓮慈濟靜思堂三天兩夜的活動於5月26日圓滿落幕。

營隊圓緣典禮 由司儀王昭文串場,精舍與靜思堂連線同時進行,首先透過影片回顧活動點滴。人文真善美團隊接力熬夜趕製出來的回顧影片中,有海內外學員相見歡、學員整齊的行儀、活動花絮、上課的精彩片段、學員分享喜悅、感動與發願、更可看見工作人員的菩薩身影。

◎企業經營 與人共善與自然和諧

善菓餐飲集團嚴心鏞董事長,原本受邀擔任靜思生活營講師,卻意外地來當學員。三天的課程讓他深深感受到臺上分享的講師,都有著大愛利他的精神。曾國藩教授的大體老師課程,更讓嚴董事長震撼及感動,他說:「真的希望有一天,我也能夠成為這樣的大體老師,能為大家做最後的貢獻。」

三天課程下來,嚴心鏞給自己立下了目標:讓自己餐飲集團與慈濟大學合作,設立烘焙科系,一定要讓這些家境貧苦的孩子能夠返鄉生根,幫助他們在花東地區,有屬於他們的麵包店;希望能幫助更多的青年,帶著孝順、感恩的心,去成就利他的素食餐飲系列。

中華賓士董事劉楚明二十八歲開始吃素、追求佛法至今三十年,曾經在緬甸短期過出家人的修行生活,有幸聽聞佛法,能以正思維、正知見,學習放下與包容,讓他日後可以樂觀經營蔬食餐廳,以正能量面對挑戰與困境。營隊課程中,他非常認同與讚歎企業與教育在經營的同時,也能與自然和諧共處,尊重生命、愛護環境。

企業永續發展的績效指標,ESG 是一種指標,三個字母分別代表,環境保護Environmental、社會責任Social、公司治理Governance。劉楚明分享,上人的想法與慈濟精神走在世界潮流之前,與ESG永續經營的概念不謀而合。他慶幸自己經營事業的理念跟慈濟精神是一致的,希望能跟大家一起努力一起共善。

馬來西亞再生能源創辦人林猷量、江欣燕夫婦在慈濟團體找到正能量。江欣燕感恩上人創辦了慈濟世界,因為走入慈濟世界,才發現以前的人生是那麼的糊塗,她自許要努力精進,在這條菩薩道上繼續學習。

林猷量從事垃圾回收分解發電,曾發願要為眾生服務、美化環境。參觀內湖環保站時,看到環保志工無所求心的付出,深受感動,他發現慈濟是他推動為眾生服務、美化環境願景很好的平臺,在未來他會參與更多的慈濟活動。

◎用自身的影響力 帶動善的循環

新加坡CK連鎖百貨創辦人洪振群因2000年,捐贈物資給慈濟在牛車水會所舉辦的慈善義賣會,而與慈濟結下不解之緣,「行善行孝不能等」這句話影響他很深。因為上人改變了他,他經常把上人的話、慈濟的精神,跟身邊的好朋友分享,邀約他們參加慈濟活動,持續八年來不間斷。他也把行善的路寫成一本書,將呈現給上人,還將今年(2024)四月份舉辦的書畫展所得款項部份捐出,他也每年定額捐錢給慈濟,洪振群說:「即使到我的下一代,也會持續做下去」。

越南擁有近二千名員工的日產汽車總代商阮氏鈺蝶和大媳婦何鈺可珍及未來的媳婦阮氏薔薇,來臺灣參加靜思生活營。他們通過慈濟志工在網絡分享的靜思語而逐漸了解慈濟,這次婆媳三人來到臺灣,深刻感受到慈濟的大愛精神。阮氏鈺蝶表示:「我們在越南有自己的慈善基金會,以前都是跟美國配合,現在我認識慈濟了,我發願要發揮公司的力量,讓慈濟在越南發揚光大。」

臺中市西區區公所區長王瑞嘉分享,在疫情期間,臺中市府為守護市民,共進行了六十二場大規模疫苗施打。慈濟在疫苗接種過程中提供了全面的支持,讓市民能夠安心接種疫苗。包括場地、人力、物力的支持,並且提供素食便當,讓無肉不歡的他對素食有了不一樣的看法。

在0403花蓮大地震後,臺中市府組織了多個團隊前往花蓮支援,區公所結合里長及社區宮廟大家一起採購花蓮的特產品來支持當地經濟。尤其這趟,真的是入寶山,沒有空手而回。

來自佛陀的故鄉,十二位印度學員首次參加全球靜思生活營,印度菩提伽耶•國際佛教協會助理秘書、印度東部區國際人權委員會主席Ngawang(濟法)發願要學習中文,深入慈濟法髓,他說:「我回到菩提迦耶,會帶更多賢達來見上人,上人我愛你。」

來自臺中、任教於朝陽科技大學的劉素娟教授,總結這幾天在營隊的收穫,充滿感恩、感覺、感心、感應、感動、感悟,尤其這幾天課程都在講蔬食,自己在教育的領域,希望能傳承給年輕人。更感謝上人的感召之下要更努力,回去後要用自己的影響力,感染更多人一起來做。這次的旅程讓她實在太「有感了!」

吳壬堯是國興資訊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與妻子劉素娟一同參加。原本勉強來參加這活動,過程中真的受到感動。不管是在慈善、醫療、教育、環保,慈濟都是很有規劃而付諸行動。他希望把這樣的精神帶到公司和同事分享,讓他們有機會也能來參加相關活動,讓家庭、社會更和諧。

海內外的實業家,放下頭銜,反思自己的社會責任,除了經營事業,更要投身公益。實業家願用自身的影響力,帶動社會善的循環。

◎從學而覺 佛法真實之路

全球志工總督導黃思賢以曾經是美國實業家的經驗來分享自己走入慈濟,不只見證上人的大愛,更肯定上人「普天三無」(普天下沒有我不愛的人、普天下沒有我不信任的人、普天之下沒有我不原諒的人)、「三不求」(不求身體健康,只求精神敏睿;不求事事如意,只求毅力勇氣;不求減輕責任,只求力量增加),不是口頭說的,而是真正的實踐。

「您的一百元新臺幣可能只是一杯飲料,卻是非洲貧民一家的三日糧;一千元,可能提供一個遊子走上回家的路。」黃思賢在慈濟看到小小的錢,卻能發揮很大的效用。他還分享達賴喇嘛身邊有多位保鏢,「請問上人,您的保鏢是什麼?」上人說:「佛法,就是我最好的保鏢。我需要的是天下平安,人人互相尊重,這才是真正的人間平安。」

肯定實業家在社會的表現,證嚴上人開示說:「做事業,擋不住時間分秒,擋不住生老病死,不管有幾兆的錢也都擋不住,為善才有福氣。人的生命一直過去,到底我留住什麼、 你留住什麼,去盤點財產有這麼多,用得到嗎? 這都不知道。不如我們要把握因緣,今生多跟人結好緣。」

上人又說:「進入佛教,最重要的價值是覺悟。學佛一定要經過菩薩道,所以要利他,其實利他就是利己。弘法不是只有出家人的事,法是真實法,是真正的慈善法,每一個人都有這樣的責任。不管你從哪一個國家來到臺灣,或是在臺灣發心菩薩,回來精進,回來幫忙帶路、報路。我都很感恩!感恩愛的能量互相招呼進來,同行菩薩道。」

圖左 :善菓餐飲集團嚴心鏞董事長給自己立下了目標,希望能幫助更多的青年,帶著孝順感恩的心,去成就利他的素食餐飲系列。[攝影者:管海玲]
圖右 :中華賓士董事劉楚明分享,上人的想法與慈濟精神走在世界潮流之前,與ESG永續經營的概念不謀而合。他慶幸自己經營事業的理念跟慈濟精神是一致的,希望能跟大家一起努力一起共善。[攝影者:管海玲]

圖左 :馬來西亞再生能源創辦人林猷量、江欣燕夫婦在慈濟團體找到正能量,走入慈濟,放下身段為眾生服務,滿心法喜。[攝影者:楊凱誠]
圖右 :越南日產汽車總代理商阮氏鈺蝶(中)和大媳婦何鈺可珍(左)及未來媳婦阮氏薔薇(右)來到臺灣參加靜思生活營,深刻感受到慈濟的大愛精神。阮氏鈺蝶表示,在越南有自己的慈善基金會,現在認識慈濟了,發願要發揮公司的力量,讓慈濟在越南發揚光大。[攝影者:簡鴻海]

圖左 :來自新加坡洪振群,是經營多家百貨公司的總裁,因為上人改變了他,因此積極投入行善,護持慈濟,發願要直到下一代。[攝影者:楊凱誠]
圖右 :臺灣愛爾麗集團的執行長劉怡萱分享,感動慈院醫師慈悲,不只想到自己院內的患者,還想到偏鄉的病患。集團於2018年與花蓮慈濟醫院合作,捐贈四部AED(自動體外自動去顫器)用於搶救突發性心臟停止跳動的病患。[攝影者:管海玲]

圖左 :來自佛陀的故鄉,印度菩提伽耶•國際佛教協會助理秘書、印度東部區國際人權委員會主席Ngawang(濟法)發願,要學習中文,深入慈濟法髓;回到菩提迦耶,會帶更多賢達來同行菩薩道。[攝影者:歐明達]
圖右 :國興資訊公司董事長吳壬堯與任教朝陽科大的妻子劉素娟,發願回去後要用自己的影響力,感染更多人一起來做;尤其在教育的領域,希望能帶動蔬食愛地球及行善行孝的理念給年輕人。[攝影者:影片截圖]
圖左 :臺中市西區區公所區長王瑞嘉(前右)分享,在疫情期間,臺中市府為守護市民,共進行了六十二場大規模疫苗施打,慈濟提供了全面的支持。0403花蓮大地震後,臺中市府及區公所結合里長,一起採購花蓮的特產品來支持當地經濟。[攝影者:陳正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