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7月01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臺灣 志業體活動報導 慈濟善用創新平臺 朝向永續護地球

慈濟善用創新平臺 朝向永續護地球

E-mail 列印
2024年七十六期靜思生活營,在5月26日上午,慈濟慈善基金會顏博文執行長,對來自全球十個國家三百二十六位學員,以「慈善願景」為題,分享慈濟四大志業、八大法印,源自靜思法脈與慈濟宗門的創意。

◎慈 濟從臺灣出發 愛的足跡遍全球

顏執行長先就4月30日至5月3日出席由美國國家航空暨太空總署(National Aeronautics and Space Administration)在加州柏克萊大學所舉辦的創新論壇,闡述如何善用開放創新平臺,維護賴以生存的地球。執行長以「 慈濟環保志業的模式 (Tzu Chi's Model on Environmental Mission)」分享。

許多證據顯示地球正快速暖化中,而人類的經濟活動是造成地球暖化的最主要因素。慈濟是1966年由證嚴上人所創立,以慈悲、濟世為宗旨,首推慈善的理念,繼而推動醫療、教育與人文四大志業,發展為互相連動的國際賑災、骨髓捐贈、環保及社區志工八大法印。

善於整理數據的顏執行長列出一串數字告訴學員,慈濟志業從臺灣出發,目前(截至2024年5月)在全球六十八個國家,超過六百個聯絡點或分支會所,人道救援足跡已達到一百三十六個國家地區。慈濟人醫會在全世界五十八個國家,超過一萬八千場的義診,超過四百萬個病患受惠;在全球十七個國家蓋兩百五十五所學校;十八個國家蓋超過兩萬兩千戶永久屋。

◎環保志工 不必長照還長照他人

慈濟的環保源自1990年,上人應吳尊賢基金會的邀請,在臺灣臺中的新民商工演講。過程中被觀眾熱情的掌聲打斷他很多次,上人想起幾天前,驅車路過馬路發現紙箱、塑膠袋與垃圾,因此有感而發請大家「用鼓掌的雙手做垃圾分類」。

隔天從一位在座的聽眾發心開始做環保,如此輾轉延伸,到目前(2024)全球有將近十萬位環保志工。志工無償付出創造極高的社會經濟價值,驗證上人「要對受助者說感恩」的教導,因為受益最多的是自己。

慈濟環保志工是地球的捍衛戰士,慈濟大量志工的無償投入,使慈濟資源運用的效益大增,他們發願,「做環保做到最後一口氣!我們不僅免長照,還要長照別人。」

全球有將近一萬個環保回收點,在臺灣就將近有九千個。2016年美國《華爾街日報》報導,讚歎臺灣環保回收率達到55%,遠高於美國的35%。

慈濟的環保志業貢獻,依據社會投報率(Social Return Of Interest,SROI)的總效益分析。慈濟環保站,不只做環保,還做環境教育、長者健康促進與供應、環保輔具的提供等。根據十九個步驟的分析結果,二十幾個受益的單位,包括環保志工、附近鄰居、大愛電視、協力廠商、合作夥伴等,其SROI值是81.18。

◎合作共善 慈悲濟世護人心

慈濟環保主要是經濟、精神及善三大循環。包括回收、分類、原料及環保產品;回收販售所得支持人文志業的大愛電視,即環保回收物變成黃金,黃金變愛心,愛心變清流,再由大愛電視將清流傳播到全球;透過人道救援、國際賑災,合作共善的善循環,是上人創辦慈濟慈悲濟世真正的宗旨。

大愛感恩科技回收環保物資,再製造的毛毯提供2022年的俄烏戰爭時,慈濟在波蘭的發放;2023年土耳其、敘利亞大地震,2023年非洲莫三比克水災,2023年美國夏威夷火災,以及2024年1月1日日本能登半島地震,2024年智利水火災等賑災。

2024年4月3日,花蓮發生規模7.2的大地震,慈濟花蓮總部,立即在靜思精舍成立賑災關懷中心,蒐集災情資訊,啟動應災機制,關懷受災鄉親,緊急調度物資。上人在地震的第一天親自到災區探望鄉親,安撫救難人員;精舍師父出動膚慰受災鄉親,並發放應急金。還在花蓮靜思堂,舉辦安心祈福會,讓災民的心可以慢慢安定下來。

震後四小時,慈濟首度在中華國小災民安置中心,正式使用環保隔屏,搭配提供多功能折疊床、桌椅和毛毯。日本NHA報導慈濟尊重人性安置災民的設計,大為讚歎。甚至顏博文執行長也接受美國、日本三家電視臺的訪問,美國CNN還連線採訪何日生副執行長。

之後,慈濟短期針對輕災戶進行修繕,中、長期規劃與花蓮縣政府合作,針對弱勢族群家庭、獨居長者永久屋的援建等,慈濟的賑災模式。

◎慈濟60 永續淨零六大計畫

2023年是全球有史以來最熱的一年,是天災年,也是武力衝突年,全球風險觀測結果是持續惡化中。臺灣在2021年9月2日,有二十七家企業共同發起淨零行動聯盟。不但產業的轉型,生活方式也跟著要轉型,還有社會公平公正轉型等等,提倡綠能和循環經濟,也提倡蔬食食譜,簡約生活,舉辦論壇來倡議。

慈濟四大志業八大法印與全球SDG(Sustainable Develoment Goals)十七個永續發展目標結合,可以看出上人當初創辦四大志業的睿智。

顏執行長具體說明,「慈濟60永續淨零六大計畫」,推動環境教育,目前慈濟現有三臺行動環保教育車,在全省各級學校推行環保,非常受歡迎與肯定。防災意識的推展,慈濟培育防災士,並與臺灣大學葉炳成教授合作,規劃PaGamO電競遊戲,推動環境防災教育,在臺灣已經深入一千多所學校。

推動蔬食方面,臺灣臺北松山的慈濟東區會所地下一樓植境蔬食,提供舒適的用餐環境,供應各種素食料理,還有素料超市,入口處擺放許多綠色植栽,呼應全方位「植感生活」。推動慈悲工程,在人道援助與創新AI科技的應用。推動淨零倡議,近年來落實各項行動的承諾。推動環保,慈濟的模式獲得國際的認證。

2023年是慈濟溫室氣體排放基準年,慈濟志業淨零認證路徑,依序有2021至2023年ISO14064溫室氣體盤查,2022至2023年ISO14064擴盤與SGS認證,2022至2023年RE100綠能規劃與建置,2024至2025年ISO14064能管建置與節能。

◎素食減碳 讓世界更美好

越南學員 TRUONG THI BAO NGOC,聆聽顏執行長分享後,更認識慈濟志業的寬廣,且與全世界接軌,發揮各人的能力與價值,協助全球需要幫助的人。目前還是葷食的她,發願增加素食天數,減碳維護地球資源,並付出她的時間,參加慈濟活動。

新加坡學員王毓甯,以前總懷疑「慈濟是怎麼做到的?」經過三天的課程及顏執行長的分享,發現慈濟組織龐大,且足跡遍及全世界,終於解開她的疑問。她說,慈濟志工有感恩的心,願意跟隨上人,將世界變得更好。王毓甯願意付出各人微薄的力量,一起讓世界更美好。

臺灣學員張雅涵,對「要對受助者說感恩」有很深的啟發,認為因為對方讓自己成長。年紀輕輕的她認為,在同溫層裡看不出外面的生活,但是當成為手心向下幫助他人時,能明確看到低階層的生活,反饋到自己就能感受到幸福快樂。

慈濟從證嚴上人以「為佛教、為眾生」兩大使命,一生無量,三大願景的「人心淨化、社會祥和、天下無災難」,四大志業「慈善、醫療、教育、人文」,六大關注的會員、職工與志工、受助戶,以及媒體、政府及大眾。善盡溝通的量能與實際行動,友善治理與友善合作等八大友善重點。

圖左 :慈濟慈善基金會顏博文執行長,以各種數據分析圖表,分享慈濟四大志業八大法印,遍及全球愛的足跡。[攝影者:陳正忠]
圖右 :海外學員戴上耳機透過口譯,聆聽慈濟慈善基金會顏博文執行長,分享慈濟「慈善願景」。[攝影者:陳正忠]

圖左 :越南學員 TRUONG THI BAO NGOC(中),聆聽顏執行長分享後,目前還是葷食的她,發願增加素食的天數,減碳維護地球資源,並付出時間,多參加慈濟活動。[攝影者:楊凱誠]
圖右 :新加坡學員王毓甯(右),經過三天的課程及顏執行長的分享,終於解開她疑問,願意付出個人微薄的力量,讓世界更好。[攝影者:楊凱誠]
圖左 :臺灣學員張雅涵認為,在同溫層裡看不出外面的生活,但是當成為手心向下幫助他人時,能明確看到低階層的生活,反饋到自己就能感受到幸福快樂。[攝影者:管海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