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7月03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臺灣 志業體活動報導 靜思家風 是洗滌心靈的一帖良方

靜思家風 是洗滌心靈的一帖良方

E-mail 列印
2024年七十六期全球靜思生活營開營第一堂課是「靜思家風」,由靜思精舍德諦師父授課。德諦師父細說慈濟的起源,「慈濟的源頭就是靜思。上人說,一日不做,一日不食。 就是這樣抱持著農禪的精神, 而且不接受供 養。」

回朔1960年代的東部,是非常困苦的。上人帶著跟隨他的僧團弟子,秉持著克己、克勤、克儉、克難的精神,在1966年,上人,還在借住普明寺的時候,就已經成立了「佛教克難慈濟功德會」。

德諦師父談到,功德會初期為了救濟,每人每天多做一雙嬰兒鞋,又號召三十位家庭主婦日存五毛錢來救人。隨著時代的進步,「靜思家風」依然沒有改變,還是過著自力更生的生活。

◎克己 迎來心靈平靜

來自馬來西亞檳城的學員吳迪權分享到,這堂課讓他思索到要學會「克己」,靜思家風教會他要懂得自律及自我約束,因為約束是心靈成長的關鍵。通過克己,能獲得內心平靜的智慧,以及自我提升。

吳迪權有嚴重的社交恐懼症,這次檳城只有他一個人來,太太要照顧六歲的小孩無法同行。一開始他有點擔心,「但到了花蓮,看到好多的師兄、師姊熱情歡迎,我的心安了,不再害怕。這次的課程我會好好做筆記,回去跟太太分享,希望今年九月能讓太太來參加靜思生活營,能夠跟太太一起進步。」

◎一念堅持 成就修行

笑容可掬又親切的德諦師父,娓娓道出他出家修行的過程。從慈青到承擔精舍影視組同仁,那分想追隨上人的念想,變得越來越強烈。直到2009年2月3號,聽到法鼓山聖嚴法師圓寂了,當下非常震驚。

德諦師父直言,每一位慈濟人總有一天也要面對這一天。一個夢境,看到自己結婚生子......因為沒有堅持,選擇了不同的路,當時的「她」跪在地上嚎啕大哭。這樣的情境把她嚇醒。當天晚上,跟影視組指導師父說要當清修士,便開啟了德諦師父修行的生命之旅。

課堂中德諦師父以幽默、自我解嘲的方式,說出修行的點滴。例如如何斷除追日劇、適應五個人同居一室,用小書桌,最重要的是失去外出的「自由」等等。「心裡面那個坎,在當時真不容易,沒有堅持,就是放棄了。」回頭看,德諦師父很感恩自己堅持住,精舍忙碌的生活,讓他忘了怎麼又得到自由了。

從克己,讓心不再去造作,克勤,接受不熟悉的工作輪值,如大寮、出坡等,無不都是挑戰及學習。德諦師父自我揶揄地說,「我從一個只會煮泡麵,經過時間的淬煉,現在也可以煮兩百人的便當,有照片為證喔!」學員們笑得掌聲不斷,太佩服師父的那分勇敢與堅持。

◎轉念 是往下走的動力

學員周素如來自臺中后里,她自己成立一間工作室,工作繁重得事事都要自己來,過程中也有很多的「坎」讓自己猶豫是否繼續。這次她放下平日繁重的工作,參加靜思生活營,給自己沉澱一下,思考人生未來的方向。

聽到德諦師父的分享很有感觸,彈鋼琴的手變成丟垃圾的手,打電腦的手變成做菜飯的手,回顧以前過不去的坎,現在看起來也沒什麼了。從舒適圈到職務上的挑戰學習,這中間的最重要的就是轉念。心念轉了,就能去面對它、處理它,就有動力繼續前進。

兩年前父親往生,母親是一位慈濟志工,為了陪伴她,所以跟著一起入經藏演繹,認識了一群青年志工。「我們這群夥伴經常碰面,有時承擔社區活動,品書會等。我們有一個口號,『一開始就不寂寞』。」從2023年到2024年都在一起成長,這群夥伴今年(2024)都參加培訓,修行道路上作伴,互相鼓勵。

證嚴上人年輕時就清楚自己的方向,創立佛教克難慈濟功德會迄今五十八年,恪守農禪生活不接受供養。所帶領的僧團也都謹守靜思家風,克己、克勤、克儉、克難,所有的執事(工作)沒有完全仰賴機器,最多是半自動。靜思家風也是全球慈濟人洗滌心靈的一帖良方,境界來時沈澱反思,反求諸己。

正因為如此,全球各地的賢達人士受到上人的感召,有錢出錢,有力出力,一起為社區、社會、國家盡心力,帶動良性善循環,打造一個共善、共好的社會。

圖左 :來自馬來西亞檳城吳迪權(戴口罩)分享,靜思家風教會他要懂得自律及自我約束,因為約束是心靈成長的關鍵。[攝影者:管海玲]
圖右 :臺中后里學員周素如(最後排左二),放下平日繁重的工作,參加靜思生活營,給自己沉澱一下,思考人生未來的方向。[攝影者:楊凱誠]
圖左 :德諦師父向七十六期靜思生活營的學員開示,只要肯發心,肯立願,就是利益天下眾生,利己、利天下。[攝影者:楊凱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