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7月16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臺灣 志業體活動報導 破解迷思導正知 老歌清唱訴親恩

破解迷思導正知 老歌清唱訴親恩

E-mail 列印
破解迷思導正知 老歌清唱訴親恩

「慈濟教育人文營」7月6日在「花蓮靜思堂」繼續第二天的課程,「慈濟骨髓幹細胞中心」張筑聿專員,在「傳說中的骨髓捐贈」以圖、影互動問答的方式,破除捐髓迷思。晚間則倘徉 於知性與感性兼具的人文盛宴裡,臺藝大教授蔡永文,從音樂藝術人文角度談「教育工作帶領者永續價值的品德與修養」,参與者在歌聲與演講聲交會的感動裡,流下共鳴的淚水。

上人開示:校長與老師們都能以教育為職志,教育不是一份職業而已,是對於人間很重要的志業。若用做志業的心態投入,老師不只傳授學識,更注重學生的人格與品德,無論何時都抱持著教學育人的精神理念,是用生命投入教育,奉獻己能,不斷提升自己的生命價值。

◎破解迷思誤解 更新資訊

在「慈濟骨髓幹細胞中心」工作已經二十年的張筑聿專員,以「傳說中的骨髓捐贈」為題分享。她表示大部分的民眾對於捐髓的訊息,都是從電視或是網路上「聽說的」,課程中透過影片、圖片,加上問答互動的方式,破除捐髓觀念迷思,以生動活潑的方式引導捐髓的正確觀念。

她表示,骨髓捐贈一直存在許多的誤解,道聽塗說,例如捐幹細胞會危害生命、過程很痛苦,事實上並不會。傳說捐者和被捐者要同血型,事實上是受捐者血型會跟著捐贈者改變,種種流言假訊息,造成大家很多誤解。

骨髓幹細胞捐贈有兩種方式,第一種是從腸骨抽脊髓液,第二種是周邊血幹細胞捐贈,目前多採用周邊血幹細胞捐贈,親屬捐贈沒有年齡限制,非親屬則限制在十八歲到五十五歲之間。

◎美麗相遇的感動

張筑聿專員接著分享幾個受髓的故事,他們救的都不是一個人,而是一個家庭。
影片中八歲的小初說:「謝謝你讓我有媽媽陪我長大。」小初的媽媽患病時她才十個月大,移植成功後,伴隨著小初成長,陪伴小初度過每個重要的日子,她時常都會想到恩人,相見歡這天,小初演唱〈心肝寶貝〉感謝恩人,現場在淚水與感動中,訴說著生命的美麗相遇。

關於慈濟長期以來被質疑被誤會的收費問題,張筑聿說:「真的很冤,配對看不到的潛在成本:如志工成本、捐者交通費、捐者健檢或捐者突發狀況等成本都未計入,慈濟是慈善團體,資源有限,然而慈善,是把資源用在最需要的人身上才對。」

◎難行能行

慈濟三十年的骨髓幹細胞中心,從1993年開始到2023年9月底共圓滿六千五百三十六例捐贈。為了與世界接軌,志工訓練、認證制度建立必須與時俱進,疫情邊境管制,包機取髓、冷凍幹細胞,難行能行,另有企業建檔也需努力勸導,宣導模式隨潮流年輕化,在FB、IG、YT都可看到捐幹細胞的宣導。

不管如何耗時耗力,不變的是《無量義經》所說:「能捨一切諸難捨,財寶妻子及國城,若人刀仗來加害,頭目髓腦悉施人。」行菩薩道要尊重生命,他們都有權利活下去,慈濟創造給他們活下去的機會。

臺北市民生國中高敏慧校長表示,她参加過幾次「教育人文營」,每次來都很開心,也吸收很多新知,今天的骨髓捐贈又講的更清楚,資訊一直在Update,知道了有更安全的周邊血捐贈方式。」她希望能有更多教育工作者參加人文營,了解後傳遞正確訊息。

◎ 歌聲傾訴思念

國立臺灣藝術大學表演藝術學院音樂學系教授蔡永文,一連分享好幾曲臺語藝術歌曲,也清唱一曲〈黃昏的故鄉〉表達對媽媽往生這二年來的思念。

蔡永文教授是很有經驗的教育工作者,他一直堅持用「愛」來教育,在美好的樂音中,發揮最高的人品影響力。

他說:「我先來唱一首歌,感謝我的母親!」他唱的歌曲是〈黃昏的故鄉〉第三段「叫著我,叫著我,黃昏的故鄉不時的叫我……請你帶著阮心情,送去給伊我的阿母喔……不通來忘記ㄟ……」蔡教授唱到送去給伊我的阿母時,他高亢的聲音有點哽咽,但很快又恢復正常,尾音ㄟ音還可上揚,讓人有一種餘音繞樑,三日不絕於耳的感動,隨即現場響起如雷的掌聲。

蔡永文教授最後以慈濟歌曲〈最美的笑容〉與大家分享,他並表示,今天最重要的是要懷念,要感恩父母的養育之恩,他說:「對社會做無私的奉獻,這是所有教育工作最重要的使命。」

他表示,今年就在這個地方,從孝順開始,愛自己、愛家人、愛社會。感謝校長、主任、好朋友們,也感謝慈濟給這個機會,我們以父母給的身體做好事,回報父母恩,這才是盡大孝。

◎好友相挺

與蔡永文教授相識四十餘年,關係亦師亦友的黃清淵督學,談起蔡教授是滿心的敬佩與讚仰。

他表示,蔡教授曾經擔任過小學的教師,透過努力,保送師大進修,一個好因緣下,他轉到國立臺灣藝術大學,從助教開始,由於他的努力不懈,在他擔任助教期間,再進修取得碩士學位。

後又來獲得了教育部公費前往法國巴黎師範學院文憑的研究,獲得最高聲樂研究文憑,是一個很高的學歷,這是他的求學過程。在學校由於他為人誠懇,很認真負責,所以他由助教慢慢的晉升到講師,之後晉升到副教授,後來又晉升真正有學問論述的一位教授。

他的職務在國立臺灣藝術大學的時候,擔任音樂系、西洋音樂系系主任兼研究所所長,後來又晉升到這個表演藝術學院院長,而且也擔任了五屆的金曲獎評審委員。

他一步一腳印的耕耘過程,是大家學習的典範,尤其以聲樂專長療癒人心,為社會注入一股溫暖的力量。

第二天精彩又豐富的課程,在樂音繚繞中結束,學員在淚水與音符交織的感動中,大家燦爛的笑容裡寫滿豐收的喜悅。

圖左 :在「慈濟骨髓幹細胞中心」張筑聿專員為學員分享,骨髓捐贈一直存在許多的誤解,道聽塗說,傳說捐幹細胞會危害生命、過程很痛苦,事實上並不會。傳說捐者和被捐者要同血型,種種流言假訊息,造成大家很多誤解。[攝影者:許永豐]
圖右 :蔡永文教授最後以慈濟歌曲〈最美的笑容〉與大家分享,他並表示,今天最重要的是要懷念,要感恩父母的養育之恩,他說:「對社會做無私的奉獻,這是所有教育工作最重要的使命。」[攝影者:許永豐]

圖左 :人文營學員專心聆聽蔡永文教授從音樂藝術人文角度談「教育工作帶領者永續價值的品德與修養」。[攝影者:郭林淑芬]
圖右 :蔡永文教授生動、精彩的演講,現場笑聲不斷,林佳蓉校長(右三)笑得開懷。[攝影者:郭林淑芬]

圖左 :與蔡永文教授(右二)相識四十餘年,關係亦師亦友的黃清淵督學(左二),談起蔡教授是滿心的敬佩與讚仰。[攝影者:郭林淑芬]
圖右 :張筑聿專員分享幾個受髓的故事,他們救的都不是一個人,而是一個家庭。
影片中八歲的小初說:「謝謝你讓我有媽媽陪我長大。」學員們觀看中不禁感動落淚。[攝影者:許永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