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7月16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臺灣 志業體活動報導 以病為師領悟深 傳法滌垢致清涼

以病為師領悟深 傳法滌垢致清涼

E-mail 列印
以病為師領悟深 傳法滌垢致清涼

7月6日下午花蓮靜思堂舉辦的教育人文營,「飲一杯智慧水」課程,在校長 、主任們殷殷期盼中,終於準時開場,十五
名學員帶著愉快的心情分享,四位常住師父分組陪伴,在一來一 往中,師父法語如紅塵甘露,讓人排憂解惑,學員除熱惱,致法清涼。

「飲一杯智慧水」時間,學員分成三組再加上功能組,在四位指導師父德佩、德澄、德修、德恭師父陪伴下,有的學員抒發內心的壓力,有的開心暢談兩天課程的收穫,還有的提出下次人文營的課程建議,感恩堂內盈滿笑聲,覺得時間不夠無法暢所欲言。

◎ 真誠溝通 互蒙其惠

德澄師父首先感謝校長、主任撥空參加人文營,營隊的工作人員都卯足全力用心規劃課程,希望能聽聽校長們參與的心得及回饋。

「今天去慈中,哇!環境怎麼這麼漂亮,有一點可惜的是沒看到裡面的設備。」臺北市民生國中高敏慧校長表示,如果可以觀摩師生上課會更好。對於三天陪伴的隊輔葉瑞芬老師,讚譽有加,覺得葉老師來慈濟這麼久了,態度還是這麼謙和,校長應該學習這樣的精神。

「對於課程的安排,我們不知已經Update多少版本了。」德澄師父很希望非慈濟體系的校長、老師們提供教學經驗,彼此互相觀摩學習。這才是雙方最實質的互惠。

來自關島林佳蓉校長分享每次參加慈濟不同營隊,都感受到團隊的用心,都是一百二十分的誠意,充滿感動。建議未來營隊可規劃采風方式,有理論課程也有文化藝術之旅或是結合精舍淨斯志工體驗。那麼就可以了解精舍師父為什麼「一日不作一日不食」,精舍志工體驗對海外志工來說是非常需要的。

蘇碧基主任表示第一次參加人文營,整體上覺得慈濟的志業救災、醫療、教育,整個蠻完整的,收穫很多。他覺得營隊不可能滿足面面俱到,又要去人文采風又要去七星潭。他建議比較深入的問題,可以跟學校聯絡好,要達到什麼議題,像高中校長主任溝通的問題需求和國中的要做區隔,必要的時候帶幾位老師來學校學習看看,對這個題目再去深入。

德澄師父感恩校長主任對營隊的肯定,很多老師工作人員聽到會很歡喜,因為大家已經盡最大的努力,德澄師父又說:「現在老師壓力很大,需要心靈的沉澱,也是放鬆,覺得人文采風也有必要,同時也很想給予大家慈濟的教育理念,跟一些特色浸潤在一起,之後再看要怎麼結合在一起。」

蔡淑華校長則分享一位小朋友有情緒障礙,不喜歡班上的女同學,因老師說:這位同學是公主,連帶他不喜歡卡通影片的公主。校長引導這位小朋友說出不喜歡的感受,因為每個孩子都不一樣。

德佩師父回饋人的八識田就像是倉庫,所欣喜的東西,都藏在八識田,因為會對境界反應起作用。因此要相信因緣果報。「為什麼我們要與好人接觸,做好事?」上人聽到科學家講到人的腦有一個叫「慈悲利他」的區塊,所以要多接觸善人,常常去做慈悲利他的工作,讓腦中的八識田是乾淨的。

◎飲一杯智慧水

不同於熱絡的參訪心得分享,另一組則是心靈溝通及紓壓,氣氛上略顯沉重。德修師父以自身的病苦經歷和學員分享,每個人都會遇到困難,要用怎樣的心去面對困難。

去年他發現舌頭長了一塊肉, 開刀割除後發現是舌癌,癌細胞已擴散需做化療,上人對他說:「要心安」,德修師父說:「當時面對病魔其實是無法心安的,接受化療時,喝水只能一滴一滴地喝,吃東西需經麻醉才能吃,真的生不如死。」

後來在臺北慈院遇到一位教聯會的師姊,推薦他去看中醫,吃藥後血壓下降、口腔潰爛也消失了,並且可以講話、深呼吸;他說:「上人要我們行菩薩道,廣結善緣,如果沒有慈濟,沒有上人,我就沒有因緣遇見教聯會的師姊;所以在我們的人生曾經付出的,總在最需要的時候,有人拉你一把;當時我體會到上人所說『要心安』,不管我的病會好,或不會好,即時是離開人世,我也心安理得。」

德修師父繼續分享他的心得:「人生如戲,戲如人生,在人生旅程扮演好自己的角色,時間到了,該下臺時,也能心安理得,因我已盡力。」

他殷殷叮嚀學員:「所以當我們遇到困難,若能像上人所說『甘願受』就不會那麼痛苦難受,因為『前世因 今生果』未來因緣果報,都要從今生開始;其實各位校長、主任你們好有福,你們的一句話,一個政策,都會影響無數個學生、家人。如果善的力量多,凝聚福報,福氣就多,這樣不只是個人平安,整個臺灣也會被保護著,所以不要小看自己的力量,我們所做的點點滴滴,有天在我們最需要的時候,有人拉你一把,更希望我們都能成為可以拉人的人,在別人需要我們的時候,拉他一把。」

雲林縣和平國小車達校長接著談起,最近感到煩惱的事情。十年前和平國小學校人數還有七十個人,近年因少子化,學生減少到去年6月畢業生只剩二十八人,校長因為在教育方面有要發揮的空間,且因任期的關係要轉調其他學校,但另一方面對該學校已有深厚感情,對學生很不捨。

德修師父回饋:「我們能感受校長的悲情,我只能說不變隨緣,希望校長有更大的願力,在教育上發揮,同時也可連絡慈濟師兄、師姊去做關懷。」師父表示用虔誠祝福的心,祝福這群孩子好好成長,將來長大成人後,能夠了解校長對學生的關懷與愛。

◎事理相融 轉識成智

德恭師父喜歡科學知識,今天他與功能組飲一杯智慧的水,提到科學跟生活要結合。他表示,有次在大寮,看到一位精舍師父,向一位拿著刨絲器在刨胡瓜的師父說:「你不要這麼靠近,站遠一點。」 他想不透,其實不用那麼遠,應該是靠近一點才對,後來他知道了,原來是燈光產生的影子遮到刨絲器,那位師父沒有學科學,但生活經驗累積的智慧,跟科學相互印證。

在《靜思妙蓮華》三百五十八集跟三百五十九集之中,上人對「知識」與「智慧」的區別,有做詳細的開示,而那位師父,他是一位碩士,他不用去計算燈光怎麼樣,但知道影子跟時間的道裡,所以佛法要讓它生活化,在生活上用得到,而不是高高地擺在上面。

早期上人對德慈師父那種教法,大概沒有一個人可以留得住,因為很嚴格,現在的人比較沒有抗壓力。以前,上人講過,弟子就要趕快做,其實精舍很多執事是辛苦的,七天的大寮,那種無形的壓力是會有。但這個過程,就是成長智慧的資糧。我們每天在聞法,如果沒有境界來印證這個法,就像智慧跟知識,各自獨立存在,無法轉識成智,用在日常生活中。

因為平常心比較粗糙,一般不管怎麼樣,就是不能去遮光,如果去遮到光,要有警覺,可是我們都不會,像上人那樣時時安住於當下。上人做的每件事情,為什麼這麼圓融,就是心很細,可以知道一切,大家就是很急。

後來想想,為什麼這麼急?因為不熟,所以很多事情,不知道要怎麼樣做,很多時候,像一個營隊,這當中都有甘苦,這個甘苦如何化成下一次的力量?

每一次大寮,雖然被念到很慘,可是進步很多,下一次可以更高一層,甚至還可以再教別人。剛好有這樣的因緣,跟大家來分享。

看到上人,隨著時代進步,有一次很資深的師兄,剛好也在大寮,他跟上人說:「好想回到以前的時代」,因為早期人心純樸,現在的人很難教,知道上人怎麼回答嗎?大家猜猜看。上人說:「沒進步。」就是已經不可能,那就要進步,所以上人說:不要那麼執著。煩惱也是因為執著,前一陣子聽上人開示,為什麼會執著,上人說:現在的人做事情,都會想說要有計畫,或者想要有什麼成果,所以他會有煩惱。

上人其實是,對的事情做就對,可以成功,或不能成功,不重要。可是這件事情應該要做,他就去做,他不會管能不能成功。就像說上人要救人,當然是量力而為,可是這件事情是要做,只是要做到什麼程度。能跟著上人是大家的福報,從這當中得到很多智慧。

「飲一杯智慧水」是充電、是解惑,更是心靈沉澱,學員帶著豐收的喜悅,邁向下一堂課程。

圖左 :德佩師父回饋人的八識田就像是倉庫,所欣喜的東西,都藏在八識田,因為會對境界反應起作用。因此要相信因緣果報。上人聽到科學家講到人的腦有一個叫「慈悲利他」的區塊,要多接觸善人,常常去做慈悲利他的工作,讓腦中的八識田是乾淨的。[攝影者:溫巧好]
圖右 :飲一杯智慧水結束,第三組學員由右三至左,沈桂枝校長、車達校長、施雪玲主任、粘淑珍老師、王宣文主任與德修師父合影留念。[攝影者:溫巧好]

圖左 :飲一杯智慧水時間,學員分成三組再加上功能組由四位指導師父德佩、德澄、德修、德恭師父陪伴下,有的學員抒發內心的壓力,有的開心暢談兩天課程的收穫,還有的提出下次人文營的課程建議,感恩堂內盈滿笑聲,覺得時間不夠無法暢所欲言。[攝影者:許永豐]
圖右 :飲一杯智慧水第一組學員和德佩師父分享,教學所遇到的人事問題,向師父請益。[攝影者:許永豐]

圖左 :德恭師父喜歡科學知識,今天他與功能組飲一杯智慧的水,提到科學跟生活要結合。我們每天聞法,如果沒有境界來印證這個法,就像智慧跟知識,各自獨立存在,無法轉識成智,用在日常生活中。[攝影者:郭林淑芬]
圖右 :常住師父頒發結緣品給學員,希望學員多瞭解慈濟人文,高敏慧校長表示每次參加人文營都很開心,除了吸收新知,心靈也充飽電,收穫很多。[攝影者:郭林淑芬]

圖左 :飲一杯智慧水結束,第二組學員由右至左,蘇碧基主任、莊惠秀主任、高敏慧校長、葉瑞芬老師、林佳蓉校長、楊瑞濱主任與德澄師父合影留念。[攝影者:郭林淑芬]
圖右 :飲一杯智慧水結束,第一組學員由右二至左,溫榮坤主任、謝在明校長、蔡淑華校長、蔡淑梓主任、林翠榆主任蔡金腰老師與德佩師父合影留念。[攝影者:郭林淑芬]
圖左 :德澄師父感恩校長主任師長對營隊的肯定,很多老師工作人員聽到會很歡喜,因為大家已經盡最大的努力,德澄師父又說:現在老師壓力很大,需要心靈的沉澱,也是放鬆,覺得人文采風也有必要,同時也很想給予大家慈濟的教育理念,跟一些特色浸潤在一起,之後再看要怎麼結合在一起。[攝影者:郭林淑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