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6月22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臺灣 志業體活動報導 喜添丁辦「桌」 十足準備

喜添丁辦「桌」 十足準備

E-mail 列印
臺中分會地下一樓廚房傳出轟轟聲,轉動的抽油煙機,快速吸出大爐上陣陣滾熱的炊煙,香積志工在充滿香氣的廚房有條有序地忙著備料、切菜、煮菜,有的細心擺盤,擺出一道道佳餚,慈濟添丁辦喜事,大家歡喜來迎接11月 9日從海外歸來的家人。

沖泡香積飯 精舍師父細細量

除了準備不同的菜色之外,最為感動的是體驗香積飯沖泡,「每一位學員都是種子,要將好吃的香積飯帶回當地傳揚。」香積組窗口江月霞說,幾天緊湊的課程中會安排海外家人體驗自己沖泡香積飯的方法。

下午,趁著學員報到之前,靜思精舍德晗師父、德曉師父帶領課務、隊輔先行體驗飯與粥的沖泡比例、步驟,好讓隊輔將這方便可隨身攜帶的香積飯在課堂上帶動學員沖泡。

拆開一大袋香積飯,拿瓷碗一一量,在每一個飯鍋盛入六碗香積飯,不多、也不少;調味料有玉米、咖哩、番茄、蔬菜等符合海外家人的四種口味;調味的重量精準細算,每份過磅秤,適量地調味更能襯托出香積飯的特色。德晗師父、德曉師父示範步驟給大家看,在場的志工認真學習、用心筆記。

江月霞說:「香積飯的泡法,雖然包裝袋背後有註明,但是大家很少去注意!這麼好的香積飯被我們沖泡出來並沒有很好吃,經過德晗師父的指導,我們依照師父的教法做出來就是口味佳,特別不一樣!」

香積大結合 突破以往新嘗試

「很高興能與二十一個國家海外家人結這分緣,大家都很期待、很高興展現拿手菜。」臺中的香積組大家結合開菜單。開菜單的人就來當主廚,每一道菜都有一位主廚,每個人都可以做桶箍(讓團隊合協的領眾者),這是一個突破也是特色。

人人以真誠付出,然一開始仍要謀合,菜色一直在改進。為了照顧海外家人的胃蕾,要大家吃得營養又健康,帶著飽滿的精神上課,還要讓他們將所感受的帶回當地去撒播。

食材不使用加工品,各具巧思,簡易樸實是主要的考量;以契合上人給慈濟人的精神理念-修福粒米藏日月;持慧毫芒有乾坤。當思慈濟從無到有的艱辛,像早期上人都要向普明寺借米、借油的時候,還願意去幫助困苦的人。所以香積組也安排一餐用麻油爆香老薑末的慈濟經典炒飯「師公飯」配鹹豆腐,讓學員體會「克己、克勤、克儉、克難」的精神。

果雕展手藝 迎接未來佛

在廚房隔壁,也喜氣洋洋,果雕團隊忙切水果,擺出美美的花朵,楊桃搭配紫色葡萄。窗口林梅珠將楊桃切半,刻出花狀,就如一朵蓮花,紫葡萄作點綴,林梅珠說:「這代表蓮花朵朵開,用很虔誠的心切水果,來供養未來佛。」林梅珠想到每一位都是未來佛,就歡喜承擔,先以「蓮花朵躲開」與大家結好緣,並要讓吃到水果的家人都很歡喜。

果雕材料都是當季水果,「蓮花朵朵開」的楊桃又甜又多汁,是位志工用有機栽種,不噴藥,正好採收二百斤來結緣。林梅珠既高興又感恩說:「這時候正好海外家人回家,真是好因緣。」

林梅珠以前總覺得把水果切一切能吃下肚就好,當主廚的兒子常看到她把切好的水果堆滿盤子,便告訴她,「擺美美的就會不一樣,吃也有美學。」這句話林梅珠聽入心,兒子也漸漸傳授果雕、擺盤的手藝,讓林梅珠學出興趣,更應用到慈濟的活動。

「真快!一轉眼兒子往生二十一年了。」林梅珠想起一場發生於1995年2月15日晚間七時,臺中市「衛爾康餐廳大火」一場大火中往生的兒子說,因為他,走過二十一年才有今天的手藝。林梅珠以媽媽心來承擔「2016年慈濟海外培訓委員慈誠精神研習會」第三梯臺中場的果雕點心。

在靜心中自有智慧,每天晨鐘起薰法香,用心聆聽作筆記。林梅珠說平時培養靜心,用法於生活中,在果雕領域自然就有靈感。薰法讓她思考不費時,此值慈濟五十周年的歷史時刻,她將有一道別具意義的果雕──慈濟Logo的香蕉擺盤,呈現給學員。

圖左 :志工在德晗師父指導下,調味的重量精準細算,每份過磅秤,適量地調味更能襯托出香積飯的特色。[攝影者:林昭雄]
圖右 :楊桃切半,刻出花狀,就如一朵蓮花,紫葡萄作點綴,果雕團隊擺出美美的花朵,歡喜迎家接海外家人。[攝影者:林昭雄]

圖左 :果雕窗口林梅珠,想到每位家人都是未來佛,就歡喜承擔,先以蓮花朵朵開的擺盤與大家結好緣。[攝影者:林昭雄]
圖右 :臺中的香積組大家結合開菜單,開菜單的人就來當主廚,每一道菜都有一位主廚,這是一個突破也是特色。[攝影者:林昭雄]
圖左 :德晗師父教導香積飯的重量與沖泡比例,在場的志工認真學習、用心聆聽。[攝影者:陳基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