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6月17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臺灣 志業體活動報導 環保精進研習 堅持初發一念心

環保精進研習 堅持初發一念心

E-mail 列印
「一個人做事成不了事,一群人做事會成就歷史。」來自海南島的陳惟文與鄭蝦美夫妻檔,環保精進研習後,娓娓道出他們的感動與收穫。一連三天在臺中分會進行的「2017年海外環保幹事精進研習會」, 6月15日舉行 圓緣。來自全球十個國家三百六十三位學員及工作人員,共六百四十六人,透過視訊連線花蓮靜思精舍,與證嚴法師相會在雲端。

◎ 把握時間勤精進 讓愛行遍全球

證嚴法師讚歎科技神通廣大,讓分別在臺中靜思堂進行的環保精進研習,桃園靜思堂舉行的人文真善美精進研習,以及在花蓮靜思精舍的靜思人文精進研習,無秒差地相會。

法師歡喜聽到新發意志工,一路走過來的感動篇章,環保法門也可以度進慈善的關懷,將家庭的困境翻轉,手心向下幫助他人。在「人間」才能聽聞佛法,如規如矩身體力行修十善;也才能在苦樂參半的人間,反觀自省,修養自性,尋找妙法脫離苦難。快樂時,不再迷失人生,把握時間勤精進。他舉薩爾維亞近年來的災難為例,經過法國官員來臺精進,搭起互助的橋樑。從無到有、從小到大,慈濟的善與愛,遍行全球,為苦難人付出。

環保愛護大地,是全球重要的議題。證嚴法師明示,想要身體很健全、很平安,首先要保護好大地,方能有好生態與生活環境。近年來氣候的異常,常透過氣象達人彭啟明的分析,俟機設置防災中心,快速安排防範。法師呼籲人人做環保,回收再利用,不要浪費大地資源。

◎ 推動「111蔬醒」 一起護地球

來自越南的吳亭誼,在媽媽蔡小華的陪伴下參加環保研習。亭誼表示,在娘胎時,媽媽就常常帶著她做慈濟。雖然沒有讀慈濟的小學,但國中、高中是回臺就讀臺南慈濟中學,今年高中畢業即將升大學,未來要加入慈青。亭誼表示要改掉自己的小習氣,讓父母安心,且會將「111蔬醒」活動帶回越南推動,邀請鄉親一起素食救地球。亭誼發願「要承擔使命,請師公(證嚴法師)放心,在慈濟道路上更加精進與努力。」讓在場的人感到欣喜慈濟幼苗已在越南生根茁壯。

另外,來自柬埔寨的孟梨亞,透過翻譯,她痛心表示,柬埔寨原來有如一塊黃金,如今已經變成垃圾一片,讓她感觸頗深。參與這次課程,讓孟梨亞發願從自己開始做環保。她將自己比喻為蘋果,也比喻為一顆種子,希望萌芽長成一棵樹。她有信心要從家庭開始推動,教育小朋友做環保。孟梨亞的父母都是老師,她一直不敢將環保理念帶給他們;但是經過環保研習後的她,願意將收穫帶給家人,鼓勵他們一起做環保。

還有來自馬來西亞的羅繡甄,1996年開始在學校說環保,教孩子做環保過程中很生氣,有時候也覺得同事不好教。但她很感恩有這樣的互動,讓她醒悟靜思語所說的「嘴巴、脾氣不好,心地再好也不算是好人」。

羅繡甄承擔環保幹事已經五年了,當中遇到很多困難;但是在這三天兩夜的課程中,讓她覺得「不再是困難」;因為看到臺灣及大陸志工,還用扁擔挑環保資源,走路回環保站,感受到自己的幸福。2017年初剛從教職退休的羅繡甄,發願要來當全職志工。經過研習知道環保是世界的課題,她要發揮良能,好好推「111蔬醒」,把環保教育做好。

◎ 化無用為有用 成為沒問題的人

來自廈門的吳紅建,雖然第三次站上臺,卻分享不到三句話,既緊張又感動到哽咽而無法言語。她說:「我們學到的不僅僅是上人的法,而是看到這麼多『沒問題的師兄師姊』,那種法入心法入行,一種好樸實、好感人、很踏實的言行。」她很懺悔,自己做的並不多。發願回到僑居地,做個「沒有問題的慈濟人」,而且要把一則則「沒有問題的故事」,帶回到社區分享,配合團隊發揮個人良能。

在公司已執行四年環保分類的吳紅建,已經常態化到沒甚麼感動了。但是經過這次充實的學習,知道如何落實社區的環保工作。在基金會柳宗言講授的「大時代環保願行」課程,吳紅建聽到「……大體老師化無用為有用……」突然間開竅了。她表示,將馬上設計「生命的5R(循環)」,在公司內先試講,再推展到社區、學校,希望是一堂更好的心靈成長課題。」

吳紅建發覺,環保路雖難行,但必須行,而且無論怎樣困難都要行遍全地球。真正在推動下,回饋到心中,心才能清淨。讓自信得以在環保法門中,可以明心見性。她發願,走好「師公路」追隨上人(證嚴法師),圓滿慈濟的如來家業,期望下次的研習,帶回環保種子講師。

◎ 見習思齊 發心成典範

「一個人做事成不了事,一群人做事會成就歷史。」來自海南島的陳惟文與鄭蝦美夫妻檔,娓娓道出他們的感動與收穫。妻子鄭蝦美在花蓮靜思精舍德倪師父,講授「如何在靜思中」課程有所省悟,她表示,在人與人面對面的互動中,「如何讓人感受到有溫度的愛」是她要學習的。蝦美要將這份愛不但傳遞到社區,也要承擔法親關懷,把師兄師姊愛出來。

太太做慈濟的堅持,也影響了先生陳惟文。課程中,臺上一位位的人品典範讓陳惟文很震撼。例如,中區志工陳滿,早期做超市,每天七點到晚上十一點,她竟然有大把的時間做志工;那怕2011年罹患「重症肌無力」,陳滿一年換五次血,求醫無門之餘,後事也交代好了,但仍心繫付出助人。另一位鄭明滿志工,罹患癌症,化療中仍然分秒不空過。

陳惟文舉著罹患精神分裂症的姪兒,一發作什麼事都做得出來的危險。因為接觸一位個案,比姪子還嚴重,持續做環保後而好轉,竟然和他同一期受證成為慈濟志工。讓陳惟文產生「只有上人可以救這個孩子」的想法。

所以每天早上陳維文連哄帶騙,帶著姪兒天天到海南島共修處開電腦薰法香,也一起開環保車。姪子養成習慣,很奇妙,近兩年來很穩定沒再發作。就像是每天聽證嚴法講述《法華經》,不管聽得懂或聽不懂,日積月累成為好習慣。陳維文發願自己也要成為人品典範,分享故事影響更多人。

◎ 歷經大水患 看見慈濟愛

馬來西亞的林智強,從事雜貨店生意。當面臨家業、事業及志業三頭忙時,他感恩地說:「如果沒有上人的法,不知道如何解決面臨的問題。」2014年全馬發生大水災,他看到雪隆分會動員兩千多名志工清掃、發放。林智強從不信任、懷疑到感動,而開始投入賑災行列。在「以工代賑」措施中,林智強看到志工用證嚴法師的法與愛,感動了很多民眾一起幫忙。

課程中一對夫妻檔志工分享,做元宵花燈做到肩膀瘀青、磨破皮,也沒有怨言繼續而不停歇。林智強說:「他們體諒上人挑全天下大事……」這時臺上的他哽咽了。林智強反思自己,所挑的只是小小社區擔子,不能懈怠還要更精進。

同樣來自馬來西亞的劉渼嬌,在課程中聽到德倪師父的「……體態、聲態、表達很重要,不要邊走邊說……」她恍然大悟。劉渼嬌說:「原來我就是邊走邊說,無明風就這樣飛起來。」之前,她女兒就常講「媽媽你到底在講什麼呢?你一面走,一面講都聽不懂?」提醒了她不好的習慣。劉渼嬌很懺悔,沒有做好環保幹事的職責,回去後要好好地磨一磨自己,精進於志業上。

花蓮精思精舍德晉師父、德惇師父及德倪師父,幾天來在臺中陪伴環保志工精進。德晉師父表示,平時忙於工作的同時,只看到自己。透過營隊,聽到來自各地的分享,打開視野,看到每個人的發心立願,難行能行,突破各種困難的過程。在每個人的生命當中,都會遇到困難與挫折,常常陷入煩惱堆裡。又看到其他志工,尤其是老菩薩,似乎沒有困難──做就對了,值得深深的學習。師父叮嚀,要秉持初發心,銘記願力,薰法協助突破難關。

證嚴法師謹示,「天災、人禍不斷,首先要把人心調好,才能調和天氣,平息人禍。悲痛的歷史終究會過去,不要記恨,付出能將仇恨消除,要播下愛及善的種子,天下才能平安。」圓緣中上人提醒,莫忘初發一念心,已走入人間的道路,更要堅持初發心,聞法精進,勤行善法,寸寸鋪成愛的慈濟路。

「傳承法脈心相繫,弘揚宗門志不移……」一場透過雲端相會的圓緣,在臺中分會來自全球的靜思弟子,謹記法髓,發心立願,保持初衷,願將慈濟的愛與善,遍布全球。

圖左 :圓緣末了,花蓮精思精舍德晉師父,叮嚀大家,要秉持初發心,銘記願力,薰法協助突破難關。[攝影者:蔡文脩]
圖右 :一樁樁感動的分享,撼動圓緣會上的學員,獲得如雷的掌聲不斷。[攝影者:葉唐銘]

圖左 :「傳承法脈心相繫,弘揚宗門志不移……」一場透過雲端相會的圓緣,在臺中分會來自全球的靜思弟子,合掌唱著「立願文」,發心立願,將慈濟的愛與善,遍布全球。[攝影者:徐金生]
圖右 :來自廈門的吳紅建,發覺環保路雖難行,但必須行。真正在推動下,回饋到心中,心才能清淨。她發願,走好「師公路」追隨上人(證嚴法師),圓滿慈濟的如來家業,期望下次的研習,帶回環保種子講師。[攝影者:歐明達]

圖左 :來自馬來西亞的劉渼嬌(右)及羅繡甄(左),邀約現場馬來西亞的志工,跟大家揮揮手。劉渼嬌並代表向證嚴法師發願,馬來西亞在四大八法中做到無孔不入,達成法師在多國董事會時提出「百萬好菩薩」的祝福。[攝影者:歐明達]
圖右 :柬埔寨的孟梨亞(右),透過潘曉彤(左)的翻譯,她發願從自己開始做環保,並將自己比喻為蘋果,也比喻為一顆種子,萌芽長成一棵樹,將課程中的收穫帶給家人,鼓勵大家一起做環保。[攝影者:歐明達]

圖左 :馬來西亞的林智強,在2014年全馬發生大水災,看到慈濟動員兩千多名志工清掃、發放。他從不信任、懷疑到感動,而開始投入賑災行列。在研習中一對夫妻檔志工分享,做元宵花燈做到肩膀瘀青、磨破皮,也沒有怨言繼續而不停歇。他哽咽省思,發願不能懈怠還要更精進。[攝影者:蔡文脩]
圖右 :感動的分享不斷,臺下的學員聚精會神地聆聽;有時也寫下動人篇章,作為警惕。[攝影者:蔡文脩]
圖左 :臺中分會的環保精進研習的學員,透過雲端於視訊螢幕前,向在花蓮靜思精舍的證嚴法師揮手道別,並要「上人放心,我們會用心做慈濟。」[攝影者:蔡文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