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6月17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臺灣 志業體活動報導 慈青實體驗 洗地清心地

慈青實體驗 洗地清心地

E-mail 列印
2018年慈青幹部訓練營進入第三天的課程。7月8日一大早,近六十位慈青學員跟著靜思精舍德恭師父等四位師父,一起上寮房三樓頂,清掃曬衣場的周圍地板、太陽能板,以及曬棉被。

從頂樓遠眺,慈青可以看見青翠 的遠山,以及精舍周圍的環境,頓時心胸無比開闊。在焰熱的太陽底下,大家戴上師父準備的斗笠,捲起褲管、脫下鞋子、打著赤腳或穿上雨鞋,準備一顯身手。

◎惜水愛物 找到答案

「我們一年清掃一次頂樓,主要是地板的青苔及太陽能板的清潔。」德曼師父分享著。一旁德謹師父帶著一些同學推大水箱出來,準備盛水。「清掃用的水是水塔裡的水,水塔明天要清理了,正好拿來用。」德格師父告訴大家。

大家先用掃帚將水泥地掃一遍,再潑水淋濕,然後拿著刷子刷洗一番,再以刮刀刮去髒水,再用清水沖洗一次,這樣反覆的刷洗,頑垢的青苔就清潔溜溜了。雖然揮汗、彎腰用心清潔每一個角落,甚至連背部都濕透了,同學們卻開心、專心地體驗精舍師父們的農禪生活。

來自澎湖科技大學的黃裕鈞同學,雖然是第一次住在精舍,感覺精舍生活是如此地豐富、清靜。他說:「每天的時間總是排得滿滿的,有種來不及的感覺。」

平時在家裡就習慣做家事的黃裕鈞,用力刷洗地板,感覺到:「赤腳工作,有腳踏實地的感覺。」剛清洗潑水時常會潑到別人,讓他當下警惕自己,做事要與別人協調好,且體悟到要手腳並用,「清淨地板就像清淨大地,還要懂得愛護身邊的人事物。」

去年參加「薪傳營」後,黃裕鈞發願開始薰法,每天早睡早起,從網路薰法到親自往靜思堂薰法,讓他不僅作息規律了,自己也在遇到困難時,時常能在隔天的薰法中找到答案。

幹部訓練營三天下來的課程中,第二天的「馬來西亞的黑區變亮區」讓他印象很深刻。「他們那個地方沒有人間菩薩,我們就要走進去。」黃裕鈞發心立願要將菩薩的精神,發揚到每一個角落。

◎修行體驗 去除雜念

就讀靜宜大學的江怡萱同學戴著一頂白帽,很用力刷洗地板。雖然汗水從額頭滴下來,她卻能體會到,「清掃之外,壓力、煩惱都離開了。而且和志同道合的夥伴一起工作,都不感覺累!」

原本木訥內向的她,參加慈青社後,活動多,接觸的人也多,不僅要規劃活動,也要上臺分享,讓她的人生變廣了,感覺自己也變勤勞了。「不像以前愛生氣,朋友也變多了。」現在的她,話變多了,也開朗許多,江怡萱很開心地分享自己的改變。

看著地板青苔不見了,露出水泥色,乾爽許多,賴昱亘同學感到很有成就。「大家分工合作,把握時間,就比較快。」又到屋頂幫忙曬棉被,她也很有體驗:「赤腳在屋頂那種體驗很特別,那樣才更了解師父的作息。很棒!」

來自慈濟大學的李佳儒同學,前幾天去菜園拔草感覺很熱;她原本以為今天到頂樓刷地板可以玩水,沒想到在這裡更熱。對於農禪生活,李佳儒分享她的體驗,「拔草就像拔心中的煩惱一般,但是不能亂拔,不小心就連蘆筍都拔掉了。」

刷洗地板時需彎腰在太陽能板下工作,一不小心就會撞到頭部,這讓她體會,雖然人生有正確的目標,但是,還是要去顧慮周遭人事物,才能完美成就。

來自高雄師範大學的卓雨暄同學,成長在一個慈濟的家庭。她覺得:「每一個孩子都有受教育的權利。」所以,她期待自己能在畢業後,進到偏鄉教育資源較少的地方服務,將慈濟的精神與大愛分享給需要的地方。

在大太陽底下與大家一起出坡,雖然很累,但很感動,師父長年累月不變地作息。「大家為了一個共同目標而努力,內心可以培養出那分堅定毅力。」卓雨暄很珍惜這幾天的團體生活,及在精舍所看、所學。

德瑅師父很感恩昨天的一場雨,讓今天去除青苔的工作比較容易。德瑅師父也勉勵大家,「勤耕福田,掃地、掃地、掃心地,期待人人把好的習慣繼續帶回去運用。」

圖左 :靜宜大學的江怡萱同學,體會到「清掃之外壓力煩惱都離開了,而且和志同道合的夥伴一起工作都不感覺累!」[攝影者:陳秋元]
圖右 :慈濟大學的李佳儒同學,刷洗地板時需彎腰在太陽能板下工作,一不小心就會撞到頭,讓她體悟到雖然人生有正確的目標,還要顧慮到周遭人事物才能完美成就。[攝影者:周建成]
圖左 :來自澎湖科技大學的黃裕鈞同學,感覺精舍的生活是如此的豐富、清靜,每天的時間總是排得滿滿的,有種來不及的感覺。[攝影者:周建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