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6月18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臺灣 志業體活動報導 飛越百里共嬋娟 人文相會在江西

飛越百里共嬋娟 人文相會在江西

E-mail 列印
如何把「2018年寒冬送暖」發放做得更完善,同時也留下美好的記錄!大陸江西省南昌志工把握難得因緣學習。12月21日臺灣、江西志工前往東湖區政府場勘,結束後,以二小時的時間共識與分工,還特別安排兩地人文 真善美志工交流圖、文、影的經驗和傳承。

◎有緣相會 傳承經驗

八位江西省人文真善美志工把握共修機會,南昌人文真善美窗口鄒國平說:「我們功能組缺人,大都是二合一做文字和簡報記錄,比較少有三合一,因此我們還沒有做過新聞,很期待今後有很多作品在大愛臺播出。」

「又如何才能寫出有慈濟人文和法味的文章?大藏經如何下小標呢?每週例行的讀書會和敬老院關懷活動都一樣,如何呈現簡報呢?」窗口鄒國平為夥伴們請益。

十多年,承擔人文真善美行政窗口的張如容,是文字、也是圖像志工,更是文稿編輯志工,她感恩慈濟給予十一次的海外記錄,豐富了出班經驗。她說在臺灣的小區團隊也是有二合一的情況,這現象代表──正是培養人才的好機會,「在多元化時代,我們也跟著多元學習。」然後將所學再去分享、傳承,「說我所做,做我所說。」吸引志工加入。

出班前,要先企劃,甚至簡報也要企劃、有轉場。上人常開示「轉識成智」,張如容勉勵在座要以此融會貫通上人的「以事顯理,以理會事」做為記錄的精神;文稿有了生動的事相,可以感人,最主要還要有人文、法味的內涵,更能啟發人心,這除了留史之外,啟發人心向善也是報導的用意。

張如容以在營隊所做的簡報,向大家分享簡報以圖為主,圖片要清晰,圖說可為圖片簡述故事;而圖片可為文稿加分。呈現舉辦活動的用意,還要看見志工在過程中的用心、會眾或學員的觸動,也不要錯過代表性人物在公務繁忙之中來投入,等等的記錄。

簡報,可以有活動報導;加上會眾、學員、來賓花絮;志工、人物的小故事。再使用「空景」或「特寫」圖片,做為簡報的轉場,而這空景或特寫,是要與活動相關的圖片;一則簡報,大約在五十頁左右。

在文字深耕二十多年的王鳳娥,一路走來始終如一,大家可在《慈濟》月刊,閱讀到她的作品,她分享在記錄活動時,要抓住活動主題來寫,並要做採訪,善用第一人稱對話框方式和第三人稱敍述交錯使用,這可使文章生動活潑;少說道理,是用「故事來顯理」,也要有起承轉合,並告訴大家如何下小標等。

此行,負責攝影的吳碧珠,更是社區的司儀,用她的文字底子寫司儀稿,她以多年拍照經驗分享在記錄活動時,如何抓住最感動、最美的剎那,「一定要有大景、中景和特寫;拍照者要蹲點抓拍,也要注意出班人文。」

「還有一個小撇步喔!」張如容提醒攝影者要當場檢視照片中的人物,如果看見圖片的左右邊人物是拍到三分之二的身影,被切到了,表示構圖不很理想,要趕快重拍,「都要尊重圖中的任何一位人物;且讓自己寫圖說時,可以很清楚標示主角所站立的位置,是左一、圖中、或是右二.....」

撰文概念,活動中的採訪對象很重要!要串連他的背景小故事,環扣到他參加慈濟的觸動,以及他轉變想法或看法、加入慈濟後和以前的人生有何不一樣,寫出這位人物的特色做主軸,再把點放大,也就是「凸顯特質」。

鄒國平表示,「南昌的錄影做新聞,還是像剛出生的嬰兒,很期待學習及成長。」臺灣人文真善美領隊余景昇說:「一個影片是用分鏡串連起來呈現的,要送新聞,六、七個場景即可,但要抓出主題來,找出特色及採訪。」

◎感受不同 成長更多

共修後,南昌志工問:「甚麼是起承轉合?」張如容用最簡單的譬喻解說,當樹苗有了陽光、空氣、水與愛的照顧,樹根會往下扎根、主幹會向上慢慢伸展茁壯,在這成長過程可能會遇到天氣不穩定,也許要克服大風、大雨、乾旱,再經過「風調雨順」又長出綠葉、樹枝有形、開花結果。風調雨順後的變化、轉折,以此基本概念,可以令人看到深入、感動,且豐富的報導。

在二小時交流中,江西人文真善美志工像海綿般地努力吸收、傾聽和做筆記,共修後,到了晚上進入「溫馨互動」的出班,余景昇一邊帶動錄影志工現場實作;一邊解說大、中、特景的運鏡。余景昇與張如容是夫妻檔,兩人同師同道,做得法喜。

「希望以後有更多的臺灣家人來到南昌,為什麼呢?如果沒有人文真善美的共修,我就沒有那麼大的收穫、沒有那麼大的看見,也沒那麼大的成長。」南昌文字志工鄧娜感動的說著。

鄧娜表示,「我的文稿都是被催出來的;因為我真的沒有甚麼東西可寫出來。臺灣的師姊說一定要實地採訪。過去我沒有嘛!就只有去套、去編,很慚愧,也很感恩這次有成長的機會。」

「臺灣的窗口告訴我,到了靜態課程,文字志工可以坐在最後面,總觀全場的氛圍,還能維護道氣。」到了晚上「溫馨互動」時刻,鄧娜就坐在最後面,「這讓我感受了不一樣的學習,很感恩臺灣家人給很多的指導。」

◎把握機會 事前企劃

之前的小活動記錄,南昌志工方益萍會覺得有壓力,對文字、圖像、簡報,不知從哪做起,以前是拍了之後,去找文字,再來做這些工作,經常照片堆了一堆,可能要等一個星期才要開始著手做日誌;拖久了,就沒有當時的感受,回頭要再去核對就印象模糊了。

這次因為活動之前,有此次的共修溝通,窗口鄒國平與臺灣家人企劃分工,有方法,思路一條,方益萍覺得做得很好。攝影志工提供圖片給文字志工看圖加深回憶;文字志工提供簡文給攝影志工參考、寫圖說,就不存在拖延的問題了,「知道這次的交流,一個是技巧性、一個是真實性,很感恩。」

轉換跑道學習錄影的付潔,感恩臺灣志工余景昇這麼熱心幫助,「因為他教我要用上人的法,付出無所求,去活動當中體現出來,不是流程式的記錄,是求真實的畫面,也想到自己之前做的簡報就像流水帳一樣,很慚愧!」

「感恩臺灣三位文字師姊,來指導,我感覺我們有很大的成長空間!」付潔平時喜歡拍照,美美的照片讓自己看了很舒暢,卻又因為南昌欠缺錄影志工,就轉學錄影,曾為了理解剪輯工具的使用,自己摸索到天亮。付潔說:「剪輯時,常常不知道取捨,這次就跟余師兄學了這些,確實心裡很激動也很開心。」

笑起來很甜美的吳平,大學時是慈濟受助學生,於2014年回到宜春,以感恩心投入人文真善美行列。此次她把握機會向臺灣文字志工張如容、王鳳娥請益如何寫文稿,兩人不吝地傾囊相授。吳平說:「過去在記錄時有許多盲點,經師姊提點後,我更清楚如何抓住主題去寫,也知道文章要用故事來顯理,及如何起承轉合,寫出感動、有法味又精簡的文章。」

智慧,都是從力行與經驗累積而來,臺灣人文真善美團隊希望南昌人文真善美團隊一步步踏實成長,今後能為慈濟活動留下美善的足跡;更期待為寒冬送暖,記錄感人的報導。

圖左 :承擔人文真善美多年行政窗口,有文字、圖像經驗的張如容(左三),與江西家人分享製作簡報所要呈現的特色,以及撰文背後的精神意涵。[攝影者:吳碧珠]
圖右 :一直在文字深耕的筆耕志工王鳳娥(右一),分享在記錄活動時,要抓住活動主題來寫,並要有對話方塊,但也不能太多對話,才不顯得鬆散。[攝影者:吳碧珠]

圖左 :因為南昌欠缺錄影志工,付潔就從圖像組轉換跑道來學習錄影;在活動中,緊跟著余景昇學習錄影取鏡。[攝影者:吳碧珠]
圖右 :此次負責攝影的吳碧珠(左一)也是文字志工,以多年拍照經驗與南昌人文真善美志工分享在記錄活動時,如何抓住最感動、最美的剎那。(圖片提供:江西志工)。[攝影者:鄒國平]

圖左 :來自江西省宜春市的吳平(左),大學時是慈濟的助學生,以感恩心投入人文真善美行列。在發放日,不放棄學習機會,一直坐在張如容的身旁學習。[攝影者:張如容]
圖右 :南昌志工楊會琴(左)在出班中,想學習不一樣的記錄方式,與臺灣志工張如容(右)交流記錄的方向與內容。[攝影者:吳碧珠]

圖左 :因為12/21吳平(左二)來不及從宜春趕來南昌參加人文真善美共修,在發放當日把握機會向臺灣文字志工王鳳娥(右一)及張如容(右二)請益。[攝影者:鄒國平]
圖右 :兩地人文真善美志工一起記錄、一起工作、一起完成作業,就像一家人充滿溫馨。(圖片提供:江西志工)[攝影者:鄒國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