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7月16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臺灣 志業體活動報導 陪孩子 找到媽媽的第一志願

陪孩子 找到媽媽的第一志願

E-mail 列印
「我在做月子的時候,我的一位同事就推薦我看大愛電視臺節目,坐月子的時候就一直看。記得我當時看的是〈大愛一條街〉,後來陸陸續續看大愛電視臺節目沒有停過。」此次陪同大女兒賴旻琦前來參加「2019年慈濟大學 『師親生』學群研習營」的林佳蓉,分享著讓孩子就讀慈濟學校的原由。

「後來看到就是演『花蓮白開水校長』的故事,我看了就覺得,她的教育方式是和我們要給孩子的一樣,我們有相同理念。」臉上泛起了笑容,林佳蓉說起這段過往,滔滔不絕、鉅細靡遺,就如同昨日發生。

◎孩子教育 全家搬遷

大愛電視臺八點檔電視劇,「竹音深處」主要是描述人稱白開水校長的前花蓮慈濟小學校長楊月鳳,終生未婚,專心投入教育,奉獻六十年的歷程。劇中敘述楊月鳳擁有和孟宗竹一樣筆直的性格,她用一生的歲月做教育園丁。

楊月鳳在擔任慈濟小學校長期間,為學校建立完整的制度,堅持品格教育、生活教育,也為德、智、體、群、美五育並重的全人教育奠立良好基礎。她認為在學校裡,從老師到校工每一個人都是孩子的老師,都是孩子的榜樣,大家都要以身作則,而她本身也是嚴以律己。

因為看到了『花蓮白開水校長』,林佳蓉和先生想要讓孩子在這樣的教育下成長,就決定從苗栗搬到臺南,就是為了讓孩子接受慈濟學校的教育。「當初也是在選擇要不要到花蓮就讀,但是考慮到長輩,從臺南回苗栗路程較短、較方便。」

「禮貌,是念慈濟的學校與別的學校不一樣的地方。」對於孩子在慈濟的教育成果,她樂於分享:「孩子對基本的禮貌都做得不錯,就像她們看到了有一面之緣的師姑,就算不熟,像這次來團隊,她們都會很主動說,師姑你要不要怎麼樣,師姑你先請,他們就會把師姑或師伯這個稱謂掛在嘴邊。」

◎孩子善變 轉換跑道

賴旻琦從慈小念到國中畢業,九年的慈濟教育後,年少夢想,她想飛出熟悉的環境,嚮往飛奔,看看不一樣世界的蠢動。媽媽林佳蓉表示,當初的旻琦也很掙扎,於是和她有了共識,「我說你有你的第一志願,我有我的第一志願,我尊重你的選擇,你如果考上你的第一志願就去唸,如果沒有就回來念我的第一志願。」媽媽聳聳肩,笑著說:「她就考上其他的學校了。」

那賴旻琦心中的慈濟學校和外面學校有何不同呢?目前在其他學校就讀高中一年級的她靦腆地說:「外面的午餐沒那麼好吃,就是有些素質上還是有差;在慈濟,對師長的尊重和跟同學相處還是有差別,尊重對方、尊重師長,尊重彼此的互動方式,還是有差別。」

她欲言又止,靜默一下再繼續分享:「教育上還是有差,在慈濟裡面學到比較多,外面的學校大部分教課業,不會再多有像禮儀課、花道、茶道那些人文課程,就都還是有差別。」

◎慈濟學校 重溫人文

其實,這次研習營課程,林佳蓉、賴旻琦母女並沒有報名成功。後續經過了有幾位慈濟志工的協助,直到1月25日她們才確定可以參加。「連車票都是一位師兄幫我們買好來回票,我們是到車站集合。」母女就補臺北的缺額,於營隊前一天(1月26日)搭高鐵到臺北,再與北區集合一起搭火車到花蓮。

「我是覺得孩子在慈濟的教育裡面,也已經習慣慈濟的人文,我覺得她不排斥,我就願意再從新再帶她回來。」林佳蓉希望目前高一的女兒,可以有多一點的時間慢慢探索,找到她以後想要讀的科系。

對於慈濟大學的印象是?林佳蓉以愉悅的音調說:「學生很活潑,不會讓人覺得一直在慈濟體系的學校讀書,可能會變得『呆板』。這次來,我覺得慈濟大學的學生真的很棒。」

對於女兒的一分期待,她希望如果孩子喜歡,還是希望孩子可以回來慈大讀書。最近因為長輩身體不舒服,這次的營隊中,賴旻琦親身經歷比較有感受,「她覺得好像只有念醫,才能幫助很多人。」

媽媽憶起,賴旻琦上了高中之後,與她分享想要讀的科系,第一個應該是心理系,第二個是社工系。因為女兒並不會很主動與人交談,而擔心科系不適合女兒的林佳蓉:「她是比較靜的,所以要唸社工可能比較有挑戰;就是在體驗課程,教授講的,社工要非常能跟人溝通,能觀察很多細微的地方。」

◎確立興趣 適能適才

在「2019年慈濟大學『師親生』學群研習營」的課程學習及體驗中,社工系比較引起賴旻琦的興趣,她想多了解這個科系。接著她又補充說:「還有護理,最近聽到也蠻心動的。就是剛好慈濟有這些科系,設備也很完整;慈濟又是一個蠻熟悉的環境,我也不排斥,就來了解看看。」

「昨天聽學姊說,我覺得公共衛生也不錯,它的範圍很大,以後的出路也很多,就算是自然組跟後社會組都可以讀。」賴旻琦表示,在營隊中也會發現自己真的不喜歡的,「很多科系就是只看名字也不太知道它是做甚麼,但是經過這次的參訪就認識了這些科系,就真的對這些科系不喜歡,以後就不會選它們。」

她以生命科學系為例,原本誤以為生命科學是心理系,在營隊的體驗中,認識了生命科學,對植物、小昆蟲沒有好奇心,也沒興趣的她,就將這個科系排除在外。

「其實,我想當醫生,只是我的成績不太適合當醫生,會很辛苦,應該是考不上;我想做的工作是能為社會付出的。」賴旻琦表示,對社會工作學系比較有興趣。社會工作很符合她為社會付出的志願,賴旻琦帶著燦爛的笑容:「可以幫助弱勢團體,為沒有爸爸、媽媽的小孩找到家,或是找到機構去幫他們,讓他們可以維持基本的生活需求。」

希望藉由三天的體驗,無論家長或老師都能為孩子找到符合自己的第一志願,並與孩子的志願配對成功,將來進入適能適才的就學環境。

圖左 :林佳蓉、賴旻琦母女,於營隊前一天(1月26日)搭高鐵到臺北,再與北區集合一起搭火車到花蓮。[攝影者:鄧建中]
圖右 :在課程學習及體驗中,社工系比較引起賴旻琦的興趣,她想多了解這個科系。(拍攝者:余湘淇)[攝影者:李志成]

圖左 :林佳蓉、賴旻琦母女與學群營學員參訪七星潭風景區。[攝影者:張進和]
圖右 :林佳蓉(左)、賴旻琦(右)母女與學群營學員參訪中藥草園,一面聽著導覽解說。[攝影者:鄧建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