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6月17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臺灣 志業體活動報導 青年公益實踐 教育面面觀

青年公益實踐 教育面面觀

E-mail 列印
由慈濟慈善事業基金會舉辦的「全國第二屆青年公益實踐計畫」,2019年6月14日在東區聯絡處舉辦該計畫年中展演(Demo Day) ,除了十組公益團隊外,還有眾多貴賓、合作夥伴、媒體朋友與會。

每組展 演僅六分鐘,然後請貴賓、合作單位就簡報內容進行合作意向表達舉牌,每組團隊可以利用交流時間和先賢、前輩請教。此計畫合作單位之一的聯合報願景工作室策略長何振忠表示選出的十個隊,都非常精彩而且計畫可行;年輕朋友們透過自己的專長、運用科技,以及有創意地設計思考來融入於計畫中,去解決社會問題。參與了第一、二屆的評審,何振忠感覺年輕人關懷社會的層面越來越廣了,他們並不是大家想像中的那麼草莓,對於公益實踐這件事非常重視,而且有專業、有創意、還有方法。

「逆風劇團」團長成瑋盛,上臺報告不諱言自己曾是問題少年,表示逆風劇團是全臺灣第一個由中輟、高關懷少年所組成的劇團,成立了四年時間,陪伴了將近一百位孩子,幫他們走回正軌。劇團以青少年自己的故事為主軸編寫劇本,反觀自照也讓社會角落的故事讓更多人看見,使偏離航道的少年在還沒成為更生少年以前,能被藝術拉回。成瑋盛表達欲將過去被社會列為阻力的非行少年,透過正確的引導,「讓他們從社會的阻力變成社會的助力」。劇團甚至讓成員走入社區舉辦「青銀藝術共創計畫」讓獨居高齡長者在藝術培訓裡跨出自己,活出生命的精彩。兩個社會角落中不同的族群,透過藝術的方式,共生、共融、共創、共榮是他們公益實踐的方向。

「玩轉學校」隊長黎孔平說團隊把最擅長的議題式遊戲變成是教材書,要印一千五百份送及全臺灣各級學校的老師手上。不只透過原有的工作坊,再透過這樣教材書的方式,讓學校老師可以很輕鬆知道議題式遊戲在班上怎麼操作,如何符合新課綱的素養導向教學。黎孔平表達這次能免費提供教材,要很感謝慈濟有這樣的計畫,之前團隊跟其他單位合作,都有一些他們期待的主題要做,而這次的計畫,慈濟完全是一個支持的角色,讓團隊可以去選定自己喜歡的主題,可以更貼近到學校跟老師的需要。目前已經訪談三十幾位的各級學校老師,也聘請其中有三位老師當教材顧問,以霸凌議題為模板玩轉青少年主動關懷的勇氣,以遊戲教學為策略玩轉教師社群的生命力,是目前正在進行中的計畫。

「Ibu部落共學團隊」團隊都還是大學生,平均年齡二十歲,隊長郭孔寧因為到臺東縣延平鄉武陵村布農族部落,打工換宿之後,看到的問題已經不再是學業低成就或是實質資源上的缺乏,而是在目前部落的生活環境裡面,大人或小孩對自己生涯發展的觀念是比較固著的。因此,此次實踐計畫要針對十二歲至十八歲階段的孩子,透過課程去探索未來的生涯發展,開發的模組是符合在地的而不是外面的資源進來的,讓孩子們在部落找到帶得走的實力與勇氣。

「好食機-食農職人培育計畫」,現在臺灣約共有四十五萬個小型的生產者,透過教育訓練還有實地輔導的方式,讓農民們生產的食品能夠兼具美味以及安全。隊長周倫弘表示慈濟青年公益執行團隊會主動幫團隊尋找一些需要的資源,還有會幫他們媒合業師,透過這些業師或是外部的資源,能夠讓團隊從其他的角度來檢視自己整個計畫的架構,還有執行的方式是不是有甚麼需要調整的地方,對團隊來說幫助是非常大的。現階段開設相關的訓練課程,因為有計畫經費的挹注,是以免費方式來作招生,農民朋友願意來上課的意願也會很高。周倫弘相信透過每個月的慈濟提供的培力課程充實自己,以及十組團隊相互交流、資源流通,希望計畫執行結束之後,可以拿出亮眼的成績。

「社團法人國際城市浪人育成協會」創新教育軟實力外交,將已在臺灣舉辦五年的流浪挑戰賽,設計在亞洲舉辦巡迴挑戰賽,建立跨國網絡,帶領亞洲青年探索自我、邁向使命。執行長張希慈一上臺就帶動大家玩遊戲,讓在場者審思自己是否有熱情?是否有使命?加深大家對該團隊的任務印象,呼籲青年有勇氣跨出舒適圈,去探尋自己的熱情與使命。

「我們都有病-用知識打造病友友善社會!」謝采倪本身是癌友,和三位癌友決定成立病友社群,並找到志同道合的病友和醫病工作者共同經營——打造「我有病,我驕傲」、「我沒病,挺有病」的雙贏社會局面。曾經主辦過的病友友善活動包括知識型講座、公益型病友聚會、娛樂型生病主題的音樂會、大型探討疾病服務的論壇等等,目標是創造讓病友舒適的社群,搭建讓非病友理解疾病的橋樑。

在十組展演圓滿後,與會者將手中「你是我的菜」小徽章釘貼在心中的最佳隊組牌上,最終由「我們都有病」奪得最高票,獲頒水滴狀、由春池玻璃製作的獎盃,這是回收玻璃再製的,彌足珍貴。該組能博得與會大部分人的認同,公益合作單位之一的臺灣公益團體自律聯盟陳琬惠秘書長,覺得年輕人自發性所成立的病友組織,其實是很少見的,他們的服務方式、他們的語言,他們貼近想要服務對象的方式,跟過去服務團體在服務的方法也不太相同。

陳琬惠並表示今年的十組團隊,活力很夠,議題多元即便像是教育性議題,所服務的對象也不相同,服務的方式也不相同。她對每一組都抱以高度的期待,期待他們未來可以持續性的,在我們社會上發揮更大的社會影響力。

圖左 :(左起)合作單位:聯合報願景工作室策略長何振忠,德式馬企業股份有限公司黃華德董事長,於臺上Demo後舉綠色牌表示「我要合作」。[攝影者:游濬紘]
圖右 :「玩轉學校」隊長黎孔平說我們把最擅長的議題式遊戲變成是教材書,要印一千五百份送及全臺灣各級學校的老師手上;並表示這次能免費提供教材,要很感謝慈濟有這樣的計畫來協助。[攝影者:游濬紘]

圖左 :「好食機-食農職人培育計畫」隊長周倫弘表示慈濟青年公益執行團隊會主動幫我們尋找一些需要的資源,還有媒合業師,能夠讓從其他的角度來檢視計畫的架構,是否有需要調整的地方。[攝影者:游濬紘]
圖右 :「Ibu部落共學團隊」隊長郭孔寧發表這個實踐計畫要針對十二歲至十八歲階段的孩子,透過課程去探索未來的生涯發展,開發的模組是符合在地的而不是外面的資源進來的,讓孩子們在部落找到帶得走的實力與勇氣。[攝影者:陳何嬌]

圖左 :「社團法人國際城市浪人育成協會」執行長張希慈一上臺就帶動大家玩遊戲,讓在場者審思自己是否有熱情?是否有使命?加深大家對該團隊的任務印象,呼籲青年有勇氣跨出舒適圈,去探尋自己的熱情與使命。[攝影者:陳何嬌]
圖右 :在十組Demo圓滿後,與會者將手中「你是我的菜」小徽章釘貼在心中的最佳隊組牌上。[攝影者:游濬紘]

圖左 :最佳人氣獎由「我們都有病」團隊獲得,獲頒一只水滴狀、春池玻璃製的獎盃,這是回收玻璃再製的,彌足珍貴;(右三)謝采倪與團隊和頒獎人慈濟慈善基金會顏博文執行長(右二)合影。[攝影者:游濬紘]
圖右 :公益合作單位之一的臺灣公益團體自律聯盟陳琬惠秘書長,表示今年的十組團隊,活力很夠,議題多元即便像是教育性議題,所服務的對象也不相同,服務的方式也不相同。[攝影者:陳何嬌]
圖左 :Demo Day 活動圓滿,全員快樂合影。[攝影者:游濬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