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7月04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臺灣 志業體活動報導 將心比心 與人相處無隔閡

將心比心 與人相處無隔閡

E-mail 列印
來到花蓮靜思堂分享個人的學習,楊世華老師覺得很榮幸,也細細體會,來到靜思堂自己有甚麼樣的感受?「我感動的是靜思堂的每一張照片、標語,慈濟精神的發揮,看到慈濟人的大愛、智慧、專注,讓我非常感動,也感到榮 幸。」

◎課前先訓練覺察

7月12日慈濟教育功能團隊合心共識營「慈悲與智慧・與他人對話」講師楊世華,一開始即言及慈濟人都是走入人群去接觸別人,慈悲中有智慧,所以「覺察」是此堂課的主題之一。

於講課之前,楊世華老師帶全體學員先覺察自己身體的感受。甚麼是情緒?簡言之就是心情。環境、話語可以影響心情,在心理學叫情緒,這一堂課,也是學習如何與別人在一起。

平時與人接觸時,都是張著眼睛不是閉上眼睛,楊世華請大家張著眼睛來練習覺察力,覺察力是自身的體驗、內心的關注,這很重要!從聽課的環境氛圍,到自己身體各器官的感受,讓學員一步步訓練覺察力,然後楊世華才正式進入講課。

◎情緒反應的對稱

情緒與情感不一樣,講話與情感是透過身體表達,同樣說出一句話,其表達有無入心,會令人有不同的感受,情緒與身體動做的表達有直接相關,就如志工到災難現場膚慰,其實慈濟人很早就在做這份同理心的工作,楊世華表示,「來分享只是補充關於心理學、科學怎麼說,如何去感知。」

情緒只有舒服與不舒服,沒有所謂的好與不好,一般人都會逃離不舒服的情緒,會去尋找舒服的情緒,有些孩子功課受挫,不知不覺的逃避,他藉由打電動挑戰分數,會得到快樂,以至於情緒沒有好好發展,就發生麻煩事。

情緒有合理與不合理,合理的情緒是一件快樂的事情發生合理的情緒,例如有孩子考試一百分,反應快樂的情緒,小事情小反應。也有小小的刺激,發生大反應,例如不小心跌倒,沒有受傷,也有沒怎樣,卻不甘心地大罵倒楣;這是小事情大反應,是不合理的反應。

好事發生,是情緒的來源與發展。情緒的反應,還有大事情大反應、小事情小反應;正面的事正反應、負面的事負反應......

楊世華舉例自己遇到的實例,有一位學生考試零分,卻說:「我考零分,我非常高興,因為我媽會氣死!」這是正面事情負面反應,老師就要覺察問題所在,況且這一位是資優生。也有孩子考了一百分,卻高興不起來,他會煩惱下次若只考九十五分怎麼辦!這也是問題,這些都可從孩子的表現,覺察孩子內在的緊張。

大事情大反應,譬如九二一大地震發生,大家立即動員賑災,當下是現在的事情現在反應。但是有人五年前跌倒受傷,現在跑去跟人家理論要告狀,把過去的事情,現在拿出來反應,這也是不合理;有情緒是正常,但是後續的作法是重點,就是覺察其反應,小事大反應,或大事小反應,正面情緒負面反應,這些是否對稱?

也有人沒有受到刺激源,卻無緣無故產生情緒,這是嚴重的表現,需要就醫;也有慣性的情緒、主動延展情緒等,這些情緒反應,都要了解所接觸的人,才能知道如何用同理心去對應。

◎同理心無一個我

從播放影片,看見一家人吵架的後果,讓大家了解如何用同理心表現,同理心是體會對方的情緒,並且用身體的語言、嘴巴的聲音說出對方的情緒,而不是在說我的情緒,同理心沒有一個「我」,不是把我的想法去對他說話,而是用我的嘴巴說出他的情緒,同理心不發表自己的高見!

除了影片,現場短劇演出更令人印象深刻,其中一段是一位母親失去女兒傷心欲絕,去安慰她的朋友告訴她:「妳要想開一點啦,也有人一樣發生不幸的事,人家都已經熬過去了。」楊世華老師立即告訴大家,這時候說這些話,這位媽媽是無法聽進去,因為你是在講自己的想法。

此時,這位媽媽是孤單的,最好有人陪伴不用多說甚麼,女眾志工可以握著她的手靜靜在旁陪伴她,而不是去發表自己的想法;助人準則,尊重當事人的意願,不能用自己的標準去改變別人,助人要掌握有大愛的理念,去了解對方的需求。

例如去訪視,到了案家千萬別說:「環境怎麼這樣髒!都沒整理,我來幫你掃一掃。」自己拿起掃帚開始掃地,這並不是幫忙,這樣會令人感到不尊重。生活的每一細節都有情緒,當去訪視、關懷弱勢或是去救災膚慰受災鄉親時,是要用同理心,有無覺察自己的同理心,有無先同理自己再去同理他人,學習跟人溝通,就如證嚴上人慈勉「慈悲也要有智慧。」

◎將心比心是同裡

來自桃園學員蔡尚格,聽課之後,才知道以前都不了解自己,一直認為自己想要怎樣,就怎樣,不懂得與別人相處。聽了這堂課,讓他想到很多面向,甚至發現與家人、親子、夫妻、朋友、同事之間的磨擦,就是自己缺少覺察力。

「兒子就讀高中,歷經叛逆期,我以前都不准他哭,他若哭,我就說要打死他,因為男兒眼淚不輕彈。」蔡尚格認為這可能是受到傳統思維的要求,後來才發現以前都在「似是而非」的觀念下成長,聽了楊世華老師的課,收穫很多,這些都可以應用在自己身上、生活上,讓自己認識自己,就能去同理身邊的人。

目前參加培訓的蔡尚格,覺得楊世華老師帶來這門功課,也是身為慈濟人的他所必修,因為要照顧好自己,才能去照顧別人、才能將心比心去膚慰受苦的人。

想到孩子過去種種行為,蔡尚格懺悔這也是自己所造成,「那時只是看到孩子叛逆的行為,沒有想到自己的作法,所以自己有很大的功課要做,首先要了解自己,學習同理心,才能懂得別人的心,這是我上課的收穫。」

圖左 :目前已參加培訓,來自桃園學員蔡尚格(左二),認真筆記,覺得楊世華老師帶來這門功課,也是身為慈濟人的他所必修的課。[攝影者:施龍文]
圖右 :短劇演出,一位母親失去女兒傷心欲絕,去安慰她的志工需用同理心去陪伴,而不是去發表自己的高見。[攝影者:施龍文]

圖左 :提問時間,楊世華老師與提問的學員互動,學員如醍醐灌頂,知道要顧好自己的心,才能照顧好自己的客戶。[攝影者:施龍文]
圖右 :於講課之前,楊世華老師帶全體學員從聽課的環境氛圍到自己身體各器官的感受,漸漸訓練覺察力。[攝影者:簡鴻海]
圖左 :楊世華老師請大家畫出一個人身體的每部位,靜靜用覺察力覺察自己的身體。[攝影者:簡鴻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