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7月07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臺灣 志業體活動報導 教育大豐收 做最好的陪伴者

教育大豐收 做最好的陪伴者

E-mail 列印
一艘別具意義的慈濟「靜思號」法船,吸引五百四十四位學員,用心腳下,登上寶座,航向三天課程;從心理學、同理心,察覺自己,與他人對話、與自己對話、與社會對話,了解社會脈動,拉近與年輕學子的心,朝向社區、朝 向未來。

◎圓圓分享 老師驚喜連連

時間飛逝,三天研習課程7月14日已告圓緣,學員紛紛上臺分享。從營隊開始搭上「靜思號」法船,讓來自彰化林良姿驚喜連連,也不斷驚醒:「原來教育可以這麼地活潑,這麼地有『趣』味。」「竟然精神抖抖,瞌睡蟲不上身」,課程(Design For Change Challenge簡稱DFC)行動挑戰,翻轉教育,孩子不在是聽著指令的學生,老師也不是發話要求孩子,做這個、做那個。

所以讓臺南區吳妙芬老師說,教育資料應該「共享經驗、共享人才、共享教材。」她感恩,「有中區給我們堅定的後盾。」以後不只臺中辦營隊要參加,慈濟人辦的營隊都要參加。靜心課程與正念飲食,把八正道融入課程主軸,以佛法貫穿,吳妙芬學會課程的設計方向,「把學習的主動權還給孩子,讓孩子主動去體驗、感受、省思,然後實踐、分享。」真的放大了自己的視野。

課程內容,體驗佛陀所說「自覺覺他」,做最好的自己,當最棒的陪伴者。來自新竹曾綉梁老師也發現自己當「正念飲食」中,感受到牙齒、舌頭跟喉嚨的肌肉,有更多的可能,多了很多安住在當下,跟自己在一起的時間。三天課程,從搭上靜思號法船開始貫穿到心理學、同理心,曾綉梁發覺自己可以跟他人對話,也可以跟社會對話,瞭解社會的脈動。

在來之前,發現新的教育工具「DFC」,不知道有沒有可能(嘗試),但是(因緣巧妙)就學會了,可以用這樣結合,把學習的主動權還給孩子。這次課程收穫很多,曾綉梁說,上臺的目的就是要感謝團隊,可以把這麼好的課程與慈濟人文結合,讓社區常態班的越來越好。

上人經常提起莫忘那一年、莫忘那一念、莫忘那一人。許月桂老師分享,她大學參與慈青,到現在已經走過二十三年。上人用大愛與慈悲在她心中種下的種子,也是讓她一直在慈濟的原因。當她覺得累的時候,上人總是會在她夢裡出現,驚醒過來的時候,她告訴自己要繼續堅持走下去。營隊中讓她印象最深刻的是講師的一番話,「如果我們都沒有辦法好好愛自己,要怎麼去愛別人。」從跟自己對話到跟他人對話,再學習與社會對話,這一門功課雖然難,但她期許自己能好好實踐,從心出發。

中區李欣融老師分享說,在營隊中第一次聽到DFC(Design for change),回想曾經做過的事也符合這個概念。在整理房間時發現有很多塑膠袋,為了環保,她上網買了食物袋,決定從生活中做起。在上班前用食物袋買早餐,老闆問她說:「這個可以裝嗎?」讓她能藉著個機會推廣環保。此外,她也希望能用身體力行的方式把環保的概念分享給同事,帶動他們「莫因善小而不為」。

北區吳欣諭老師,身為幼教老師,因為孩子是無法等待的,因此吃飯的時間變得很短,有時候生氣起來或忙碌時甚至不吃。「正念飲食」讓她在細嚼慢嚥的過程中體會到食物的原味,本來是甜的葡萄乾吃到最後竟然變成酸的。她想到孩子的味覺比較靈敏,更能感受到食物的味道,讓她學會用同理心去面對那些吃飯很慢的孩子。而從遊戲過程中帶領孩子瞭解什麼是因果的桌遊「與業同行」則讓她瞭解到教學法門沒有好壞之分,因應孩子的本質選擇適合的教學方式才是最好的。

已經一年沒到花蓮的陳淑娟,記得第一次到花蓮的心情,是來上課也是渡假,卻發現一連串又嚴謹的課程無比的歡喜。陳淑娟在社區承擔親子成長班、大愛媽媽進校園、社區據點,勤務緊湊,家裡有老人家、先生洗腎,時間緊繃,「這次課程讓我學習靜心看見自己、感恩自己。」「經行中我告訴自己的身體、膝蓋、腳,感恩它們讓我能來到花蓮。」說到此,陳淑娟略帶哽咽:「地面上的落葉,每一片都那麼美那麼漂亮,也希望自己好好努力做上人的好弟子。」

◎一家四口 法脈傳承

最後分享者,來自中區李素芬老師一家四口,先生、兒子、女兒上臺分享。李素芬說,「自己沒什麼慧根,卻很會跟。」2013年受證那一年,第一次參加合心共識營李素芬也上臺分享,當時發願要接引先生,果然如願以償。

先生章宏達進入慈濟六年,他感恩地說:「是李素芬用妙法把我度進來,我努力做慈濟時,不忘回頭看二代有無跟上來,現在兒子、女兒都來了。」兒子章博皓說:「我是中區人文真善美,從親子成長班一直成長上來,因為有師姑、師伯的照顧,現在我長大了,也要幫師姑、師伯留足跡。」

就讀慈中二年級的女兒章丞儀也說:「我是人文真善美攝影志工,在這次營隊看到師姑、師伯,無論在臺前、臺後,盡心盡力為營隊付出,我要跟師姑、師伯一樣,跟隨師公上人的腳步一起做慈濟。」

一家人分享後,李素芬補充說明,她將每年領到的考績獎金,全部護持先生購買攝影儀器;「因為照相機、錄影機是他的法器;因為做慈濟會讓他很健康,如果拿去旅遊、吃喝玩樂浪費生命。」她將妙法提供給每一位學員參考,希望在做每一個家庭都能相他們一樣,一起做慈濟。

◎師父期許 用愛航向未來

營隊圓緣了,大家是否有找到寶藏?扮演船長的課務站到臺上大聲問。船長又高喊:「三天來,我們找到的寶藏,是專注、分工、同理、溝通、創意、使命。」

當工作人員把這六種寶藏大塑膠球,傳出去時,學員們興奮地立即站起來,高舉雙手標上手印,有歡笑聲、有驚喜聲,更有淚水。

德本師父,對大家的表現,表示感動,首先感恩營隊的每一位參與者,並提醒:「這次課程,發現很多新的東西,大家回去之後,要將這些新名詞、新的名相,深入心中仔細思考;當學習新知的時候,更要將舊有的法找回來,溫故知新,記得把慈濟的精神和理念加入,才能展現足夠的正能量,傳到孩子的身上。」

德本師父又說,上人一直期望教育能夠發揮更大的力量,給孩子的東西不要急,讓孩子成長中,得到更好的學習,而不是從3C產品、社會媒體中去認識新知。

教育這條路,希望老師們都能讓孩子走起來是平坦、順遂;教育不好做,老師很難當,希望大家用有愛的教育給孩子,做到愛的傳承,這需要靠大家的努力。

翻轉東非的環境,也要靠教育,上人的五句真言「感恩 尊重 愛」大家要真正做到「共知、共識、共行」,讓正法深入心中。最後德本師父祝福大家:「深心信解、入法精髓;行在法中,慧命增長。」

經過三天的洗禮,這航道已為大家開啟,把握時間、空間、人與人之間,司儀引領大家:「生生世世努力的方向,就是,愛上人所愛,做上人所要做的事,靜思法脈是我們的方向,在此相約明年再見!」

恆持初發心,願佛法綿延不息,人人合掌虔誠唱頌〈立願文〉此時,許多人已不禁紅了眼眶,偷偷擦拭淚水,手中的想師豆,它代表者「一生無量,無量從一而生」輾轉乃至無量義。一顆「想師豆」沒有加以修飾,只是很單純的一顆豆子,代表著慈濟法脈與心的傳承,期許人人提起一念單純的初發心,不忘上人給予的祝福和期待,更不忘帶著滿滿的寶藏回社區努力傳承,用心堅持繼續將啟動的「靜思法船」航向更長遠、更平坦的未來……

圖左 :中區教育團隊演繹《無量義經—說法品》,經文告訴大家,修行的方向沒有偏差,最等級;相對教育給予孩子正知、正念,提高信心、並自我覺醒。[攝影者:周士龍]
圖右 :三天課程已告圓緣,學員們感動滿滿,抑制不住自己的感情,互相擁抱,相約明年再來。[攝影者:周士龍]

圖左 :從營隊開始驚喜連連,也不斷驚醒,來自彰化林良姿老師說:「原來教育可以這麼活潑、這麼特別,行住坐臥都是禪。」[攝影者:楊凱誠]
圖右 :臺南區吳妙芬老師說,教育資源應該「共享經驗、共享人才、共享教材。」以佛法貫穿,把學習的主動權還給孩子,讓孩子主動去體驗、感受、省思,然後實踐、分享。[攝影者:楊凱誠]

圖左 :曾綉梁老師芬享三天課程,從搭上靜思號法船開始貫穿到心理學、同理心,發覺自己可以跟他人對話,也可以跟社會對話,瞭解社會的脈動。[攝影者:楊凱誠]
圖右 :許月桂老師分享,她大學參與慈青,到現在已經走過二十三年,是上人用大愛與慈悲在她心中種下的種子,也是讓她一直都在慈濟的原因。[攝影者:楊凱誠]

圖左 :中區李素芬老師一家四口,先生、兒子、女兒上臺分享,先生人文真善美志工章宏達說:「我努力做慈濟時,現在兒子、女兒都來了。」兒子章博皓說:「我現在我長大了,也要幫師姑、師伯留足跡。」女兒章丞儀也說:「我要跟師姑、師伯一樣一起做慈濟。」[攝影者:楊凱誠]
圖右 :德本師父提醒教育團隊,當學習新知的時候,更要將舊有的找回來,溫故知新還要把慈濟的精神理念加進裡面,展現足夠的正能量;德本師父祝福大家:「深心信解,入法精髓;行在法中,慧命增長。」[攝影者:楊凱誠]
圖左 :「一生無量,無量從一而生」,一顆「想思豆」沒有花俏,只是很單純的豆子,它代表著慈濟法脈與心的傳承,人人提起一念單純的初發心,將想師豆握於手中,永遠不忘上人給予的祝福和期待。[攝影者:楊凱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