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7月04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臺灣 志業體活動報導 適時運用技巧 時時皆是愛

適時運用技巧 時時皆是愛

E-mail 列印
2019年7月16日上午,教學經驗豐富的謝美慧老師,利用自己的教學經驗與實際案例,來與學員分享。幼兒教學著重全方位教導,孩童正確的生活習慣與行為舉止,是日後品格發展的基礎。

然而資訊爆炸時代,資訊來 源太過偏激、暴力,容易影響孩子的情緒。在不安穩狀態下,孩子不安的心,相對影響孩子日常生活行為。所以適時的「行為輔導」可以引導幼兒正確觀念和正向行為,鼓勵行為、改變情境……,皆是輔導幼兒正向的策略。

日常生活中,學習積極聆聽孩子的話語,聽出孩子的情緒反應;也可以在表情態度,了解孩子的情緒狀況。以同理心來理解孩子的思緒,以引導的觀念來指引孩子,能讓孩子增加自信產生信心。

孩童情緒會因環境、同伴而產生不安穩情緒。所以教學環境、情境設計,須配合幼兒年紀;而規劃學前課程,要合乎邏輯、有良好的動線規劃,這才是最適合孩子的教學法。

每個階段的孩子,對人、事、物會有不同的反應,常會在行為出現偏差,發脾氣、說謊、退縮,就是幼兒這階段常見的現象。

遇到挫折後忍耐力不足,是現今孩童普遍的問題;「發脾氣」是孩子此時最直接情緒反應;
在遇到困境和壓力,孩子多會用「說謊」來掩飾自己窘境,最後孩子就會選擇「退縮」來逃避現實,唯有陪伴孩子學習壓力調適;讓孩子增加自信,才能減少孩子行為偏差。

來自新加坡的歐鳳儀,課堂上低頭詳細的記錄著螢幕上簡報。原來幼兒園裡有些孩子的狀況,就如講師舉例解說的案例一樣,雖然有些孩子已經運用講師所教導技巧來陪伴,但有一些還是找不到方向來處理,吸取別人的教學經驗,是最快速實用的方法。

「用孩子的同理心來了解孩子。」歐鳳儀說。幼兒階段脾氣控制,是最常發生的事,經由課堂講師所舉的例子,要用孩子的立場來了解事件原委,不是一味地生氣與指責。

品格發展自幼培養,適時的溝通輔導、陪伴關懷,能讓孩童減少挫折,增加自信心。

圖左 :馬來西亞團隊帶來濃厚東南亞音樂氣氛,〈我用馬來西亞的天氣跟您說我愛您〉輕快節奏感染了大家。[攝影者:吳明土]
圖右 :謝美慧老師分享多年研究心得,學員們專注聽講,有的善用手機照相功能,記錄講師的重點精華。[攝影者:吳明土]

圖左 :學員吳沸雯專注神情,用心聆聽講師面授寶典,用筆勤加記錄,帶回去好好應用。[攝影者:吳明土]
圖右 :本梯慈濟大愛幼教老師成長營司儀游孟雅 (明濬),憑藉多年累積經驗讓營隊圓滿。[攝影者:吳明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