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7月04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臺灣 志業體活動報導 幼兒運動遊戲 理論實務二合一

幼兒運動遊戲 理論實務二合一

E-mail 列印
2019年7月16日,「幼兒運動遊戲(實務)」課程由一首「阿嬤的兩輪車」開始,「大清早,阿嬤起得早,兩輪車伊伊呀呀騎去做環保……」高雄幼兒園的團隊帶來活潑熱情的律動,扭扭腰、擺擺臀、雙手雙腳、唱唱跳跳 好不快活,一陣的安可聲讓大家開心地。

◎幼兒學程 理論開始

「幼兒身體動作課程的理論」由臺北市立大學幼教系李昭明老師分享,二年前他的孩子剛出生,從零歲開始吃、喝、拉、撒等等,都是需要從頭學習的過程,幼兒身體動作課程的理念與意涵,透過幼兒運動或遊戲需成為「課程」。

幼兒運動與遊戲的重要性,在於它顧及幼兒對世界好奇和探索的本能,幼兒成長與發展的需要,得以支持幼兒從事其他活動的基礎,國家對於幼兒階段重要學習方向的期待。

其實小孩最重要的是「吃」,幼兒運動與遊戲需成為課程,而非「動一動」或「自由遊戲」,因為身體動作能力需要逐步提升,所以連貫性變得很重要,進行運動與遊戲需要時間,所以應與其他活動做出區隔或整合,運動與遊戲需對幼兒有吸引力。

運動與遊戲不可能成為另一種分科教學,所以遊戲內容應強調能力與領域學習的統整性,運動與遊戲器材或場地的限制,不能作為無法進行運動遊戲的理由,幼兒身體動作課程的推動,需視為課程進行的規劃。

幼兒園教保活動課程大綱,是身體動作與健康領域的理念;身體動作就是要自主行動,靈活掌握身體自主的行動,健康是促進身體、心理及社會幸福感完好狀態的積極作為,身體動作發展良好,始能引發出良好的健康行為能力,他現場舉實例教小孩從舞臺上跳下來的方式。

李昭明老師推薦幾本書鼓勵大家可以參考,《身體就要這樣動》、《動得夠孩子更好教》、《潛能開發親子遊戲書》、《幼兒體育理論與實務》以上的書籍介紹體適能,分內圈為健康體適能與外圈競技體適能。

◎動靜體適能 專業加技巧

「BMI」就是體重除以身高的平方米,理想體重範圍是18.5≦BMI<24,當您的BMI≧24則代表「體重過重」,當BMI≧27時就代表「肥胖」了。身體的組成,肌力、肌耐力、柔軟度、心肺耐力為健康體適能;敏捷性、協調性、反應時間、速度、瞬發力、平衡性為競技體適能,他還現場測試大家是否有五十肩,藉由雙手臂的伸展可以注意自己是否有五十肩,拉腳提臀時速度不要快,防止有「卡卡」的聲響產生。

李老師請大家站起來雙腳不動讓身體慢慢往前傾,再慢慢往後身體要打直,請大家留意是身體那裡在用力,這是協調的目的在平衡,是全身都要用力,控制肌肉的力量。

基本動作技能:穩定性、移動性、操作性,「伸、彎、蹲、旋、擺」需要的是穩定性;他請一位學生做一次三百六十度的旋轉跳動;「走、跑、踏、跳、滑」需要的是移動性有爬與滾的動作;「投、接、踢、擊、運」需要的是操作性,如揉、捏、抓、握、放的扭與拍打精細動作。

他幽默風趣的臺風,讓臺下的學員們笑聲不斷,他表示讓孩子學習身體動作與健康領域能力,需要覺察與模仿、協調與控制、組合與創造,能注意當新事物的存在,意識或模仿生活中出現的各類動作與健康行為等。

身體領域課程目標學習指標的發展階段,第一階段是學習如何去動、第二階段是如何動著去學,第三階段拓展生活應用,第四階段建構健康行動的整體需求。身體動作活動時間每日應超過三十分鐘,上午與下午都應安排固定時間。上午為提高體溫,促進學習效率,下午為增強體力,有助於營養攝取和入眠,暖身和緩和活動的必要性。

各種遊戲型態都有其價值,不應偏廢,自由遊戲與有規劃的運動,自我挑戰與團隊的運動;教學是如何豐富身體動作活動?身體、勁力、空間、關係的活動。評量原則建議「以影像搭配文字註解」的方式進行。

◎理論和實務 體驗得要領

原本他想請學員上臺表演動作,結果變成學員說明動作由臺上的李老師表演出來,惹得臺下笑聲連連,人體的協調性很重要,要注意孩子的活動安全。

三十分鐘出汗性大肌肉活動的取向,思考幼兒經驗和能力挑選課程目標或學習指標,選擇主要的動作技能,書寫活動流程思考實際教學者所說的引導語,對應合一的動作要領,他表示活動本身有很多的變化,期待下午的實務課程讓大家一起來體驗。

李昭明老師與李怡靜老師延續早上課程「0-5幼兒運動遊戲(理論)」,銜接下午課的主軸是實務,讓學員親身實作體能,學好體能操作,可以融於課程,因為幼兒是好動的,透過身體的運動,培養孩子的定力平衡感,小朋友的互動也能發展團隊精神,還能給幼兒歡喜與保護不因運動而受傷。

首先,講師讓學員分組坐成小圓形後做軟身操,先雙手打開做身體左右擺動,再讓頭做前後左右的旋轉,還有單腳站立、雙手抱腳站立……連續幾次聽講師喊口號作1234……

一個小小動作,兩人一組手牽手,在腳尖對腳尖然後同時站起來,有人很容易站起來,有人就速度慢,再三個人、四個人、五個人同樣做法,人數一多就要更大的默契與體力,大家尖叫聲不斷,也會有人拍手鼓勵,講師也講明人多就要講求技巧,只要腳用力撐,身體彺前,像在拔蘿蔔的方式,就能輕而易舉地站起來。

老師讓小助手把一張報紙貼在身體不能掉下來,講師說如果掉下來就要罰錢,然後,講師也親身示範貼報紙走一趟,結果卻掉下來,學員馬上高呼:「喔〜罰錢。」這個貼報紙遊戲,讓學員天真的像個小孩,人人笑嘻嘻,這邊衝過來、那邊衝過去的,又笑又喊。

連續幾個運動,有呼拉圈,跳繩,全都是需要團隊完成,講師幽默談話方式,引起學員的莫大共鳴,只見學員滿臉笑容,把內在的小孩也喚出來,各個玩得開心不已。

無論理論或實務,教學技巧無他,就是同理與感同身受的角度,多一點專業加耐心,面對幼兒的情緒及肢體反應,教學者若能時時化整為零,將心態及思考層面向下,把今日所學落實至校園,相信幼教師在面臨考驗時,也都能迎刃而解。

圖左 :下午課程開始前,講師、學員與工作人員,一起合十虔誠祈禱,祈願無災無難。[攝影者:吳明土]
圖右 :學員們單腳站立,再想辦法,要讓其他夥伴無法單腳站立,大家努力想要獲勝。[攝影者:吳明土]

圖左 :夥伴們圍成小圓,大家手拉手、腳靠著腳,團隊合作同時用力,讓全員一起站立。[攝影者:吳明土]
圖右 :雙手雙腳唱唱跳跳好不快活,一再的安可聲,讓大家開心地騎不完的兩輪車。[攝影者:汪秋戀]

圖左 :一首〈阿嬤的兩輪車〉,高雄幼兒園的團隊邀約各隊輔,帶來活潑熱情扭扭腰、擺擺臀可愛的律動。[攝影者:汪秋戀]
圖右 :身體肌力肌耐力、柔軟度、心肺耐力為健康體適能;注意是否有五十肩,防止有「卡卡」的聲響產生。[攝影者:汪秋戀]

圖左 :學員說明動作步驟,由臺上的講師示範,當講師呈現出奇怪、不順暢的動作時,讓臺下學員笑聲連連。[攝影者:汪秋戀]
圖右 :幽默風趣的李昭明老師課程分享,從孩子零歲開始都是需要學習;幼兒運動或遊戲都可成為「課程」。[攝影者:汪秋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