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7月04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臺灣 志業體活動報導 教學觀摩 海外教師獲益多

教學觀摩 海外教師獲益多

E-mail 列印
7月21日,靜思語教學與現代運用的課程之後,隨即進行分組活動,依照學生年齡層分為幼教、小學、中學,進行靜思語教學演示觀摩,「2019年慈濟全球教育團隊研習營」的學員,依照自己適用教案,選擇課程學習。

各級學校的負責老師分別有幼教教學演示的李美金老師,小學的呂鳳瑛老師和王瑋華老師,中學是由張龍珍老師及蘇佳玲老師負責。

◎快樂學習教學觀摩

「這裡是大愛幼兒園」,李美金生動活潑的帶動跳,炒熱了現場的氛圍,學員們瞬間變成五歲的小朋友,滿堂的笑聲,成為兩天課程以來,最歡愉、活潑的時刻。

六位學員分別站在隨機選取的一張圖片前面,再由一名學員自告奮勇上前「看圖說故事」。小鴨子沒有媽媽,在寄養家庭中遇到母親節來臨而萬分沮喪,然而在李美金的引導下,將故事情節帶入了多元家庭的觀念,讓小鴨子接納牠的繼父、繼母及兄、姊,將母親節感恩母親的狹義擴大為感謝身邊陪伴著牠的親友。

快樂的學習瞬間即逝,最後有學員提問:「若有不同年齡層的小孩在一起上靜思語時該怎麼辦?」李美金幽默回答:「讓年紀較大的孩子說故事或帶著小小孩一起做,一方面可以讓大孩子有榮譽感,另一面可以讓小小孩有學習的榜樣。」一場緊湊又精彩的課程在歡愉的笑聲中畫下完美的句點。

黃麗芳是一名幼兒園老師,擁有二十六年的豐富教學經驗。「我很喜歡我們寓教於樂的靜思語教學。」黃麗芳此次特別回來學習幼兒的教學,回去後就能有系統化教孩子。

黃麗芳非常喜歡李美金老師的教學方式,她說:「美金老師上課,不僅小朋友開心,大人們也感覺是回到了童年,讓她受益良多。」

◎給孩子最好的學習

國議廳裡由呂鳳瑛老師及王瑋華老師,分別進行小學組的教案演示。「需要?想要?」、「需要和想要有何不同?」王瑋華老師不斷提出問題,問起學員。
「需要,是身體必須要用的,而想要,是來自於欲望。」學員們熱烈的回應。

王瑋華以與小學生對話的口吻,舉例說明「需要」與「想要」的分別,並以一來一往答問互動,激發學員們的思考能力,也對教學內容留下深刻印象。

最後,王瑋華講述一個「爺爺一定有辦法」的靜思語故事,以一巧手爺爺因不捨丟棄一件破舊的毛毯,而把它改造成外套,再變成背心、領帶、手帕、鈕扣,愛惜物命,符合靜思語「一件東西能充分利用,它的生命價值才能存在」,引導學員們學習以靜思語故事及利用學習單來輔助思考,來加深學員們的印象。

加深印象除了以說故事呈現外,呂鳳瑛老師以多種動物的選項轉盤,讓學員抽選喜歡的動物,每一個選項都有不同的故事影片。就如影片中一個單腳的女孩,克服困難、堅毅的生命故事,不但激勵大家,也引導至靜思語學習,「心靈健康,要做好事、走好路,綻放生命之光照亮黑暗,才是真正的『好手好腳』」。

當生命故事遇見靜思語,就能「智慧花開、轉念運命」,呂鳳瑛並分享靜思語的由來,是早期證嚴上人在面對不同的人、事、物,即境開示的收錄語,也是上人「力行」的智能。「上人總是用很簡單的一句話,即刻令人瞬間解惑,心開意解。」她說,再經由洪素貞(靜原)整理後廣為分享,讓大家感到非常受用。

學員楊文芳在今日課堂中學習到,靜思語教學可以更靈活運用,運用小動物來吸引孩子們的興趣,或運用活潑的方式教導,讓孩子們更能受用。

學員徐曉暉帶來利用破舊的牛仔褲,製成的小吊飾,與現場的學員們結好緣,也把惜福愛物的觀念,傳達給大家。

從今日課程的學習,她了解原來只要短短時間,也能做靜思語教學,傳遞給孩子們正向的理念;運用種種方法,將靜思語融入孩子們的生活,帶入他們的心中,給孩子們最好的學習。

◎現場學習設計教案

大愛展覽區裡,一群中學教師抱著滿心期待,希望將上一堂的理論課程,在接下來的演示觀摩教學中得到實際印證。

學員們,七人為一組共分十二組,一起參與「人生迷宮」的體驗活動。講師蘇佳珍拿起麥克風提出第一個問題:「請問大家是否做了『選擇』才來到這裡?」她繼續問大家,「各位從一早便開始做選擇,是先刷牙或洗臉?接著是穿那套服裝出門?要選擇中式或西式早餐?……」人生無不是一直不斷地選擇,才能成就到現在。

在與學員互動之後,接著講師下指導語,大家一起合作設計出「人生迷宮」;當課程的主導權轉換給學員時,組員們無不七嘴八舌開始針對活動目標進行討論。

王萍是初入教育職場的中學特教老師,對於如何協助一群天生障礙的孩子找到人生方向,她這個新鮮人也不知所措?正因為急著找妙法,所以自己更積極地投入遊戲的設計。

活動結束後,王萍更不吝嗇上臺代表自己組別的設計來分享。她說:「一開始設計的源頭是一位中學生喜歡時裝設計,但經過一連串的分岔選擇後,他終於成為一位歌手。如何引導孩子做正確的選擇,進而找到人生的方向,對一位從事教育的經師而言,人師更為重要。」

講師張龍珍最後提醒學員們,課程內容要做延伸,若在教學現場設計教案時,最好能用日常生活為例子,更容易用淺顯易懂的方式教會「守規」。

在最後十分鐘的問與答中,學員中學校長姚蒔菁回應,校園裡充斥著「手機使用的泛濫問題」,她說:「家長們把教育孩子的問題丟回學校,但實際上教育的根本不該只是單行道,更應該是家庭教育、學校教育、環境教育一起齊頭並進,特別是慈濟人文及品格教育更要凌駕在知識本質上。」她再次強調,教育不論是在那一個位置,都要扛起教化人心引導方向的重責。

靜思語教學演示觀摩,經過講師呈現多種靈活教學方式介紹,提供學員們選擇不同教學方式,將靜思語融入於各種不同的課程中,讓靜思語在淺移默化中,更容易運用在日常生活中。

圖左 :李美金老師生動活潑的帶動跳,炒熱了現場的氛圍,成為兩天課程以來,最歡愉、活潑的時刻。[攝影者:楊淑惠]
圖右 :李美金老師的教學方式,讓大家感覺是回到了童年。[攝影者:楊淑惠]

圖左 :王萍上臺代表自己組別的設計來分享:「一開始設計的源頭是一位中學生喜歡時裝設計,但經過一連串的分岔選擇後,他終於成為一位歌手。如何引導孩子做正確的選擇,進而找到人生的方向,對一位從事教育的經師而言,人師更為重要。」[攝影者:李茗秉]
圖右 :學員楊文芳在今日課堂中學習到,靜思語教學可以更靈活運用,運用小動物來吸引孩子們的興趣。[攝影者:鄭啟聰]

圖左 :學員徐曉暉(右)帶來利用破舊的牛仔褲,製成的小吊飾,與現場的學員們結好緣,也把惜福愛物的觀念,傳達給大家。[攝影者:鄭啟聰]
圖右 :講師張龍珍最後提醒學員們,課程內容要做延伸,若在教學現場設計教案時,最好能用日常生活為例子。[攝影者:李茗秉]
圖左 :學員們,七人為一組共分十二組,一起參與「人生迷宮」的體驗活動。[攝影者:李茗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