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7月04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臺灣 志業體活動報導 教師精舍巡禮 體驗師父日常

教師精舍巡禮 體驗師父日常

E-mail 列印
7月22日,「2019年慈濟全球教育團隊研習營」學員來到了靜思精舍,學員們排列整齊兩兩成行,走在美麗的林蔭大道上,眼見一片的農場,各個精神抖擻臉上充滿了既興奮又愉悅的神情,天空不時飄來一片白雲與青山互 相遮掩,似前似後,遠眺這青山美景真是不免讓人駐足片刻。

在精舍巡禮中,分成六小隊依序參訪「方正合齊」、「穿衣有道」、「靜思靜斯」、「敬天愛地」、「篩心立香」、「妙手回春」等六站,由精舍師父帶領學員了解師父們的日常生活。

◎處處有法惜物愛物

德佺師父領著學員來到擺放著棉被的長桌前說:「人、事、物哪一種最難處理?」大家異口同聲說:「人。」師父說:「對,人最難處理;但是摺被子也有做人的道理喔!」

師父舉例,有一次,大家洗被子,但還有二十件被子未洗,這時大家都說有事,留下他一人處理。當下佺師父起了煩惱,就用上人的法來開解,他說:「掀開上被(上輩)鋪好下被(下輩),此輩非彼被。」意思是要做好這輩子,為下輩子鋪路,就要每天薰法,不知道佛法,要如何做人?這一生要好好晨鐘起薰法香,用法行入人生。

來自馬來西亞許賢珠專注聽著德佺師父說的「方正合齊」,她認為,要很踏實過每一分、每一秒,摺棉被看似很簡單,可是它蘊含做人的大道理,即便很小的事情,如果沒有實踐,道理終究還是道理。

「而師父說:『小習性不改就會變成大惡習』。」她深深的聽進去,因為自己有很多的小習氣,如果不改,就像師父說的,它會演變成一個大的危機,甚至會影響到別人。

協力鐵工廠牆壁上貼著「為工作而工作是很幸福快樂;為生活而工作是很辛苦」,德偌師父面露微笑,歡迎教育團隊的到來。

「從小家境清寒,出生12天之後……」師父提及小時候家貧送人做養女。小學時,每天的便當只有二條地瓜,而受老師的幫助,「感恩,這輩子有老師真好。」德偌師父說,因為沒有學歷,為了生活,他不得不勇敢接受挑戰,不能怕手髒,不能嫌工作辛苦,那裡有錢謀生就把握因緣,只因為了活下去,所以訓練出自己獨立堅強、不怕挫折。

來到精舍跟著上人,也是抱持一顆學習的心態,六年前承擔起協力鐵工廠的任務。德偌師父仔細說著如何將器具,一件件用生活上的智慧,敲敲打打,讓它延續物命。學員們忍不住讚歎師父的生活智慧與學習精神。

移民阿根廷已三十三年,是當地第一位種子的志工張鄭桂雲忍不住感動落淚,更感佩德偌師父追隨上人敬天愛地、愛鄉愛民的道心。

◎法在心中延續物命

在靜思書軒總店,德勘師父與學員分享靜思法脈的精神。他說,從靜思書軒進來,就會看到佛法僧、上人的法相,還有佛陀的講經說法。早期精舍的生活是一無所有、生活刻苦,要去撿野菜、去撿人家不要的花生米等等,但是堅持不受供養。

為什麼慈濟走到今天?勘師父說,五十幾年來,慈濟擴展全球,精神理念從沒有改變過,靜思法脈是慈濟的精神,「世間災難這麼多,是人心出了問題,要有更多的法水來澆灌,才有辦法淨化人心。」

學員黃偉玲是一位高中老師,最近在生活當中有很多煩惱,在教學與引導學生方面也很有挫折感,她說:「這次回到心靈故鄉,我希望多汲取一些法水,從這次學習當中獲取更多的東西,回去傳遞給學生,有更好的成長。」

非常用心做筆記從學校輔助老師退休的杜玉芬,:「我把喜歡環遊世界的夢想改掉,因為慈濟最好。」杜玉芬表示,以前她不能忍受人家說她不好,現在會放下身段,那怕有人說她不對,也會感覺他們說的都是對的。

一到衣坊間,除了兩張偌大工作檯外,右側有三臺裁縫車,左側的衣架上則掛滿了製作完成灰色修行服,整個環境相當整齊簡約。

德佩師父分享,精舍弟子奉行「一日不作,一日不食」的修行原則,過往至今,為了生活,衣坊間做過許多代工。「每個人都要穿衣,以前人衣服都是自己做;現在成衣使用機器製造,快時尚盛行,每個人衣物過多、淘汰過快,已造成環境污染。」

在德儀師父建議下,「衣坊間」開課,要讓大家了解穿衣服的使命。精舍延續物命,破洞的棉被套,還能裁剪縫製成四個鞋袋。德佩師父示範使用回收的緞帶,做鞋袋的束口帶。

接著又示範用回收塑膠袋,三刀裁剪成一件防水圍裙。學員們也都迫不急待、躍躍欲試的大顯身手。穿上自己做的成品,馬來西亞的謝曉燕很開心說,好像回到小時候,媽媽幫她們做衣服。做環保圍裙,體會垃圾真的能變黃金,大家說塑膠袋是千年老妖,經過巧手,就變成耐用的千年寶物。

鄧田是國小老師,平日自己很喜歡手做。她很喜歡「衣坊間」師父們親切的分享,從中學習了廢物利用、資源再造,「很適合帶回去教學校的孩子們,將環保落實在生活中。」

◎自力更生自利利人

「上人在修行之初,看到傳統的蠟燭,燭淚滴在桌面不惜福又不乾淨,如何讓油盡燭滅,完全燃燒,將寺中點完短短的蠟燭回收過來自製蠟燭來供佛?」德劭師父講起製作蠟燭的因由,「我們的不掉淚蠟燭是放在杯子裡,讓它可以完全燃盡,一點一滴都不浪費。」

傳統蠟燭是用白色棉線當燭心,幾經改良,精舍以線香當燭心,燃燭的時候,香也同時點燃。大家也在師父的指導下,體驗蠟燭裝盒及裝箱。

第三次回來心靈故鄉的劉麗君, 分享:「看到蠟燭,就會想到上人的那分悲心。」;黃翠英於2009年接觸慈濟,此次是第一次回來。在蠟燭間包裝蠟燭,她覺得很有趣;但是,想到師父們長期很謙卑、縮小自我,她很感動,並發願要向他們學習。「會把此行所學到的到社區運用,期待自己能順利通過培訓,成為上人的得力助手。」

為了迎接海外學員前來,協力工廠「靜思淨斯——食品」師父們已準備好自家生產的點心,招待學員們品嚐。「這個米菓,是志學農場的有機糙米製作的,旁邊有淋上香蘭汁液的腰果,是獨家特有的香蘭,能使腰果不躁不膩……」德晗師父介紹著點心的由來,並以簡報介紹農場所生產的產品。

為什麼要做這些淨斯產品?德晗師父說,因為精舍要自力更生,運用農場來維持這個慈濟人的家,做為全球慈濟人的後盾,同時要讓所有愛用者,都能到吃到真正健康、無毒的天然食品,從1984年開始製作榖粉及賑災用的香積飯。

晗師父介紹後,學員分成三隊分別由三位師父帶領參觀巡禮。德慶師父介紹廠房涵蓋的產品有榖粉、香積飯……每一項產品的製作,都是精舍師父們的用心,透過不斷研發創新,從原料的品質控管、挑揀、清洗及生產環境、機器的清潔保養,一點都不敢馬虎,用心做好每一個細節。

德杰師父則分享草創時期克難起家的過程,一念自力更生的修行堅持,一分自利利人的單純心意。

任職於特殊教育的胡永清,經常接觸特殊品性的孩子,情緒常受影響而起煩惱。聽到師父說,甘願做歡喜受,非常受用;想到自己可以幫助這些孩子,非常有意義,轉念之後,就更有勇氣繼續承擔。

周慧聆聽師父詳細介紹淨斯資糧,感動於師父的悲心、用心及歡喜心,「真的非常感動,不分有錢人或是窮人,就是要讓大家都能吃得健康。」她期望把每字、每句都記錄下來,帶回去與更多人介紹、分享。

靜思精舍是慈濟人的心靈故鄉,是慈濟人的後盾,每一位精舍師父的日常生活、每一寸土地都充滿法。經過一天的巡禮,回來參加營隊的海外家人心中都有著滿滿的感動,充滿法的資糧。

圖左 :德佩師父分享,「每個人都要穿衣,快時尚盛行,每個人衣物過多、淘汰過快,已造成環境污染。」[攝影者:柏傳琦]
圖右 :黃偉玲是一位高中老師,她說:「這次回到心靈故鄉,我希望多汲取一些法水,回去傳遞給學生。」[攝影者:李昭田]

圖左 :用回收塑膠袋,三刀裁剪成一件防水圍裙,馬來西亞的謝曉燕很開心說,好像回到小時候,媽媽幫她們做衣服。[攝影者:柏傳琦]
圖右 :德佺師父說:「摺被子也有做人的道理喔!」[攝影者:鄭啟聰]

圖左 :德劭師父分享,「我們的不掉淚蠟燭是放在杯子裡,讓它可以完全燃盡,一點一滴都不浪費。」[攝影者:楊淑惠]
圖右 :第三次回來心靈故鄉的劉麗君:「看到蠟燭,就會想到上人的那分悲心。」[攝影者:楊淑惠]

圖左 :任職於特殊教育的胡永清,聽到師父說,甘願做歡喜受,轉念之後,就更有勇氣繼續承擔。[攝影者:黃瑞芬]
圖右 :德偌師父仔細說著如何將器具,一件件用生活上的智慧,讓它延續物命。[攝影者:李茗秉]
圖左 :德晗師父說,因為精舍要自力更生,運用農場來維持這個慈濟人的家,做為全球慈濟人的後盾。[攝影者:黃瑞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