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6月29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緬甸慈濟志工與消防局攜手 熱浪供水救命

E-mail 列印
這天,消防人員將「臺灣慈濟基金會證嚴法師捐贈」的布條掛在路邊,消防局與緬甸慈濟聯絡處合作,提供鄉親們日常生活所需用水。居民排隊取水,挑水的擔子雖沉重,但扛在肩上的是「希望」,讓笑容一個個綻放。

20 24年4月底,東南亞各國,迎來了大面積的熱浪襲擊,緬甸多個城市被列為「全球最熱城市」。高溫逼人極端的天候狀況,加上內戰,人民生活苦不堪言。位於德拉區的卡南昌華村,缺水情況更加嚴峻,仰光消防局提報給慈濟,水是大生命,5月23日,救命行動就此展開……

◎威脅 天災反撲人禍橫行

隨著4月初旱季到來,熱浪也隨之回歸,襲捲整個東南亞地區,高溫天氣籠罩菲律賓、越南、泰國、緬甸等地。近日緬甸中部城市馬圭(Myanmar)飆到45.9度的高溫,擁有八百萬人口的仰光也有45度高溫,顯得更加壓迫悶熱。

緬甸自2021年軍事政變以來內亂不息,破壞經濟,成千上萬的人民陷入極端貧窮。而極端高溫導致用電量激增,緬甸的電力原本來就難以負荷,在炎熱季節保持風扇和空調運轉。如今戰火連天,基礎設施遭到攻擊破壞,供電更不穩定。

加上海上天然氣儲量減少,昂貴的柴油價讓許多民眾無力購買來使用發電機。人民紛紛湧到公園、碼頭和河堤席地坐下來避暑。入夜後,許多居民選擇在公園或街頭納涼,頻繁的停電讓人們不願回家。

氣象局表示,受「厄爾尼諾現象」的影響,主要指太平洋東部和中部的熱帶海洋的海水溫度異常地持續變暖,使整個世界氣候模式發生變化,造成一些地區乾旱,而另一些地區又降雨量過多。四月至五月中下旬,緬甸全境面臨持續的高溫天氣;部分地區甚至出現異常降雨、風暴頻發及乾旱等極端天氣狀況。

「異常降雨,包括持續降雨、雷擊、閃電、冰雹。雲層較厚的地區,可能有強烈風暴侵襲。」氣象局大聲疾呼提醒民眾,果不其然,5月10日,仰光多地區因下冰雹導致樹木倒塌,危及民眾安全。

◎對岸 乘舟渡河愛有鏈接

位於仰光對岸的德拉區因為被仰光河分界,被當地人稱「對岸」。儘管德拉區地處仰光市區附近、地理位置優越。但也因無任何從此鎮區跨越仰光河,進入仰光市區的橋梁,沒有鏈接的通道,所以相對的德拉區,比仰光市其他鎮區還要沒落。不僅發展緩慢,也沒有自來水的供應,居民的飲水都靠儲存雨水來使用。

「再窮也不能窮教育」志工秉持證嚴上人教誨,對偏鄉的孩子,愛不遺餘力。普遍貧困的村莊,學生買不起一支尺、一本筆記本,也不忍再增加父母的負擔;2010年慈濟人乘舟渡河來到當地學校,帶動慈濟人文、致贈全校文具,讓親師生備受鼓舞。

今年(2024年),異常高溫的氣候,不但嚴重影響德拉區民眾,加上季風降雨的延遲、土地鹽化的問題,讓缺水的情況愈發惡化。

其中卡南昌華村原有五個蓄水池,四個水池因海水滲透受污染,全村僅剩下一個水池的水源可以飲用。從水池取出的水,需存儲兩個月,讓水中雜質沉澱後才可使用。水是大生命,鄉親們想盡辦法使用各種容器儲存雨水,但在旱季裡談何容易。

仰光消防局因為浴佛節,參與了慈濟「一把米供熱食」的共善活動,而認識慈濟,從此愛有了鏈接。消防局將德拉區的現況提報給志工,志工急急了解和評估安全性後,明瞭事件的急迫性,緬甸聯絡處決定為當地居民安排供水。

◎水荒 供水外也修建水池

5月23日,鄉親們聽到有團體來供水,只見不分大人、小孩,紛紛從家裡把能夠裝水的桶子、容器,全部帶出來排隊取水。

消防局出動兩輛消防車,平時用於救火的消防車今成了救命的供水車,十五位消防人員,七位慈濟志工,投入供水穿梭其間。協助引導村民們一遍遍將水注滿容器,此刻,愛也盈滿心田。

兩輛的供水車,每輛車可供應約一萬兩千公升的水,分裝到八百個十八公升的塑膠桶,分發給鄉親。除此之外,志工也派發瓶裝飲用水給全村,作為應急之用。

愛如及時雨,總共二萬六千五百公升的水車;四百九十公升的瓶裝飲用水,嘉惠七百戶家庭,讓三千位居民受惠,稍解燃眉之急。

據聯合國報告,全球有二十至三十億人身處缺水困境,其中約占世界人口的百分之二十六。德拉區卡南昌華村的鄉親們,正是其中面對缺水困境的一部分。村民其實曾嘗試鑿井,但開挖了九百多英呎,冒出的水雖然清澈,味道卻太鹹,無法當民生飲用水。

戰亂下貧困的村落,鄉親請求慈濟協助打造村裡唯一能蓄水的水池,水池床需鋪設防水布,防止海水滲透免於污染。村裡土地鹽化,除了將唯一蓄水池鋪上防水布也別無他法。

「發放水是應急,僅能供鄉親們兩天的用水。」志工明白村民的艱難也不捨其困境,於是團隊經討論通過此方案,預計費用美金六千元(約合新臺幣二十萬元),水池將趕在雨季前做好,雨季來臨時,村民就得以儲備生命之水,讓日子不再枯竭乾涸。

圖左 :緬甸德拉區的卡南昌華村,旱季熱浪來襲缺水情況嚴峻,仰光消防局提報給慈濟,水是大生命,5月23日,救命行動就此展開。[攝影者:陳勇珽]
圖右 :2010年慈濟人乘舟渡河來到當地學校帶動慈濟人文、致贈全校文具,讓親師生備受鼓舞。[攝影者:不詳]

圖左 :卡南昌華村原有五個蓄水池,四個水池因海水滲透受污染,全村僅剩下一個水池的水源可以飲用,但淨水需耗時兩個月。[攝影者:陳勇珽]
圖右 :5月23日,消防局出動兩輛消防車,平時用於救火的消防車今成了救命的供水車,十五位消防人員,七位慈濟志工,投入供水,穿梭其間。[攝影者:陳勇珽]

圖左 :消防人員將「臺灣慈濟基金會證嚴法師捐贈」的布條掛在路邊,消防局與緬甸慈濟聯絡處合作,提供鄉親們日常生活所需用水。[攝影者:陳勇珽]
圖右 :鄉親們聽到有團體來供水,只見不分大人、小孩,紛紛從家裡把能夠裝水的桶子、容器,全部帶出來排隊取水。[攝影者:陳勇珽]

圖左 :居民排隊取水,挑水的擔子雖沉重,但扛在肩上的是「希望」,讓笑容一個個綻放。[攝影者:陳勇珽]
圖右 :愛如及時雨,二萬六千五百公升的水車;四百九十公升的瓶裝飲用水,嘉惠七百戶家庭,讓三千位居民受惠,稍解燃眉之急。[攝影者:陳勇珽]
圖左 :慈濟協助打造村裡唯一能蓄水的水池,將趕在雨季前做好,雨季來臨時,村民就得以儲備生命之水,讓日子不再枯竭乾涸。[攝影者:陳勇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