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6月29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藍毘尼大學院校師資培訓 有心還要有方法

E-mail 列印
「其實尼泊爾的老師們都很有心,在教育的路上除了有心,還有方法,所以第一就是開啟他們的愛心,然後第二就是找到方法。」講師魏慧瑄是專門培訓老師的老師,這是她的專業,娓娓道出現今佛國的教育問題,並實際引領著 學員,就從愛與關懷開始。

來自雪隆分會的慈濟志工魏慧瑄(明佩),是「馬來西亞城市大學」的副院長兼「教育與社會學院」的副教授。5月下旬來到藍毘尼,也是大學講師的她課務繁重,能來這裡實屬不易,六天的行程,在庫達巴卡學院(Khudabagar Adarsh College)、藍毘尼佛教大學(Lumbini Buddhist University)及布德沃爾鎮高專學院,為師生開辦多場教育培訓,以創意教學引導思考,期盼為尼國孩子盡一分心力。

◎老師孩子書筆 改變世界

5月22日,這天教育團隊在李玉清(慈白)老師的帶領下,志工們浩浩蕩蕩來到庫達巴卡學院,大家各司其職,布置、清潔場地,電腦連上投影機,測試擴音機,再把點心準備好。一切就緒後,熱烈歡迎十七位學院老師的到來。

「藍毘尼的未來在孩子,而孩子的希望在教育。」為了這信念,教育團隊特地邀請講師魏慧瑄來授課。當大家明瞭有著專業素養,在馬來西亞身兼多重教務身分的她,排除萬難來授課,著實令人感動,這堂課老師們也特別珍惜用心。

「好老師需要具備哪三個要素?」課程一開始,魏講師便拋出問題,大家沉思一會兒,回答得不盡完善。她進一步闡述:要有知識(Teacher knowledge);會應用不同的策略(Use different Strategies);是用愛來教育(Teaches from heart)。

「拿起我們最強大的武器,一個孩子,一位老師,一本書和一支筆,就可以改變世界。」接著,魏講師引述巴基斯坦女教育家,十七歲就獲得了2014年諾貝爾和平獎馬拉拉·優素福扎伊(Malala Yousafzai)說的一句話,愛直達人心。

她把學員們分成兩大組,進行體驗活動「鏡中的你」,大家高度配合,融入情境,互相模仿對方的動作,玩得不亦樂乎。從中領悟到老師的言行舉止是多麼重要,是學生的一面鏡子,要以身作則。

講師還提出解方,如果教學上有煩惱,或遇到困難,拿起這本《良師之道》,就能找到解藥。隨書還贈送每一位老師一個靜思語吊飾的鑰匙圈,溫馨洋溢下,大家舉起書本和鑰匙圈,齊聲說出「良師之道和靜思語,我們是好老師。」

「一位盡責的老師,進到教室,要有觀察的能力。」講師提及並舉例說明,學生的桌椅不整齊,應該馬上要學生整理,劍及履及落實在日常,才是最好的生活教育。

最觸動人心的是,講師播放一則影帶《永遠的老師Teacher forever》,令好幾位學員紅了眼眶,淚水直打轉。看到老師是如何奉獻在教育事業,她指出「每個人都會死,好老師卻永遠留在學生的記憶裡。」真心實意的愛,會跨越生死,猶如慧命長存人間。

在感動中,講師將學員分成三組,一起討論影片帶給大家什麼啟發?只見每個人熱情抒發己見,明白「教育的力量是培育好的種子,將來長成參天大樹。」也愈發覺自己肩上扛著的重責大任。

「感恩慈濟教育團隊的用心,安排這麼棒的課程,大家收穫滿滿。」對慈濟教育人文大力護持,也加入教聯會的院長拉姆巴里(Ram Bali,誠願)由衷表達感激,不忘提醒老師們一定要將所學到的,實踐在教學中。

◎除性別不平等 自掃心地

5月23日,繼昨日老師的培訓課後,今天以庫達巴卡學院教育系的學生為主,一早,五十二位學生們歡喜來到。魏慧瑄講師讓學員們在體育場上列隊,告訴大家就在戶外上課。

「今天是什麼日子?」講師問道,學員們齊聲回應:「是佛陀出生日,所以我們來了。」接著問:「天上的雲美不美?」「美」。再拋出問題「學校四周美不?」「不美,因為有很多垃圾。」

「學校是我們的家,我們一起來打掃。」就這樣她一步步引領著學員們,於是大家開始行動,拿起有限的打掃工具,把走廊、教室、操場、窗戶、風扇等打掃乾淨。結束後,還不忘叮嚀大家把打掃用具歸位。

「感覺如何?」望著席地而坐的學員,講師問著大家,「感覺真好!」同學笑著回饋,之前讓大家坐在操場上,沒有一位願意坐下,現在每個人都毫不猶豫地坐著聽她上課,並分享打掃後的心得。

「我從未在家做過家務,這是第一次,覺得打掃雖然不容易,但感覺很好。」在重男輕女的藍毘尼,這是普遍現象,男學員焦提(Jyoti Bhuj)說出他的初體驗。潘瓦(Pawan Kumar Baniya)也說道:「團隊合作非常重要,這樣可以更快完成工作了。」他學會了如何在和諧的環境中與人配合。

現年二十四歲的拉思米(Laxmi Singh),已有身孕,挺個大肚子,仍堅持受教育,主修數學和科學。她來自另一所大學,聽聞這活動很棒,就主動來參與。她強調,「保持環境清潔不僅是在學校裡,無論在任何地方都有責任維持乾淨與整潔。」

接著,講師提問「教育是什麼?」學生們很有見識地侃侃而談,賓德拉瓦利(Bindrawali Jadav)說:「教育是建設國家的主要支柱,教育就像園丁種植樹木,用愛心努力照顧,讓它們茁壯成長。」吉田爾(Jitendra Tiwari)則說:「教育是培養孩子品格和道德的主要來源,是社會的根本。」

最後,講師點出課程的主要意義:「『掃地掃地,掃心地。』掃去心中的瞋恨、黑暗,教育不只是愛人類,還要愛所有的生命,愛大自然。」魏慧瑄一心盼,藉由靜思語教學,在愛與關懷下,剷除性別不平等,展現人性及世界和平之美。

◎尼泊爾的未來 教育為鑑

5月24日,下午魏慧瑄與團隊來到藍毘尼佛教大學,再為三十七位學生授課。課程以「大風吹」遊戲破冰,把學員重新分組。導入課程主軸「世界和尼泊爾未來十年將面對的問題」,探究大家對時事的關心,學員們踴躍回答。

阿舒託什(Ashutosh Mani Tripathi)說:「教育是培育孩子懂得分辨對錯的能力。」阿米莎(Amisha Lamsal)說:「未來十年環境污染是個大問題,造成很多孩童生病甚至死亡。」

魏講師再以馬拉拉‧尤沙夫賽(Malala)的名言,提出性別平等,男女互相尊重的課題,大家都很認同,男同學也贊成要分擔家務事。講師引導大家觀想自己五十歲時會在哪裡?在做什麼?

二十五歲的莫妮卡(Monica Kandel),想了想,一臉熱切地說著:「五十歲時我已經完成佛教博士课程,去世界各地遊學,然後回來為國家做出貢獻。」這番雄心壯志贏得大家熱烈的掌聲。

學員們分成四組,各組研討一個課題,分享討論的結果。第一組「科技如何提升生活質?」學員報告:「我們會利用科技提升農業生產,提升教育的品質,利用科技做環保,協助國家的發展。」

第二組「尼泊爾人民需要什麼?」學員彙整分享:「我們強調品格教育的重要性,而不是追求學業成績,消除人人的貪瞋癡三毒,尤其是貪婪與貪污。要為國家栽培熟練的科技人員,為孩子提供有素質的教育。」

第三組「如何讓你的國家乾淨?」學員心有所感,說明:「尼泊爾風景優美,文化底蘊豐富。希望人民維護環境衛生和整潔,灌輸環保知識,將環保落實在生活中。」

第四組「如何讓人民安全的生活?」學員告訴大家:「我們會努力關心政治,為人民服務,監督政府,支持憂國憂民的政府。加强品格素養,為人民提供心理咨詢服務。」

大家不分彼此,盡情發揮,同仁馬健智(Anish)也分享見證他和慈濟的因緣,學員們深受感動。愛,有志一同,有三位學員詢問「要如何加入慈濟大家庭?」,志工邀請他們,5月28日來參加新進志工培訓課。

◎唯教育能翻轉 育苗成林

5月25日,團隊這次來到布德沃爾鎮(Butwal)的寶瓦飯店(Pauwa Hotel)舉辦培訓,四十一位高專學院的老師再進修,汲取教育法水。

魏講師先自我介紹,跟大家聊起小時候住在馬來西亞鄉下的情景,早期的社會,物資匱乏,人人都懂得就地取材,一點都不浪費。這裡的牛糞當燃料,而她的故鄉把牛糞當黃金,珍惜使用,外婆從小就教她愛惜身邊的一切事物。

魏老師的課因應學員的實況而進行修改,活潑又輕鬆,讓大家打開心門,暢所欲言。學員玩「鏡中的你」,令老師們明瞭,身為人師,必須用心引導和陪伴學生。

講師發給大家一本《靜思語》小手冊,請大家閱讀後,選擇一句可以幫他們達到人生目標的靜思語。教大家拿起手機設立Chat GPT平臺,藉由AI科技探討未來十年尼泊爾令人最關注的三件大事,然後請學員上臺分享。

也從《無語良師》的影片,老教授生前為教育的奉獻,死後還繼續當學生的老師,永遠銘記在學生的記憶裡。打動人心的真實故事,她說明老師除了傳授知識之外,還要有辨別是非對錯的應變能力,更重要的是要有一顆真誠的愛心,去關懷每一位學生。

「孩子是父母的希望,教育是孩子的希望,也是國家的希望。」一樣來自雪隆分會的林泰伸(濟諄)校長,這幾天一直陪伴著大家,分享他的教學經驗。認識慈濟之後讓他更有方法教育孩子,他說:「老師的態度最重要。」為何孩子不能好好受教?要給孩子好環境,才能帶他們走向正確的道路。

林校長來自貧苦家庭,小時候父母說教育可以改變未來,他深信不疑,如今在他的身上得到印證。他也提及,尼泊爾孩子很單純,沒受污染很容易教。有時是家裡因素而有負面的情緒,老師要用正確的道德觀來引導,改變孩子進而影響家庭,往好的方向前進。

「如何要用愛心關懷周遭的事物。她認為老師就像一棵樹,不管晴雨、烈日嚴冬,都要經得起考驗,承受一切的苦。」學員魯比娜(Rubina Upadhyay,覺海)道出她對教育的熱忱。從課堂中學到很多從來就沒學過的教育理念,令她更堅信,不管面對任何環境,老師都要有正信、正念,勇往向前。

「尼泊爾有20.3%的老百姓處在貧窮線以下,唯有教育才能翻轉人民的命運,人才的養成,國家的進步,教育是至關重要的因素。」為了一場場的教育培訓,魏慧瑄深入研究「尼泊爾這個社會需要些什麼?」

她做足準備,期盼有愛,有關懷,有溫度的教育,體現在藍毘尼。讓老師們明白,不只在知識方面,培育人文素養,愛己、愛地球、愛萬物,才有辦法翻轉孩子的生命,育苗成林,佛國才能變得更美好。

圖左 :來自雪隆分會的慈濟志工魏慧瑄,是「馬來西亞城市大學」的副院長兼「教育與社會學院」的副教授。5月下旬來到藍毘尼,為大學院校師生開辦多場教育培育。[攝影者:吳南凱]
圖右 :講師魏慧瑄(右)是專門培訓老師的老師,這是她的專業,以創意教學引導思考,並實際引領著學員,就從愛與關懷開始。[攝影者:吳南凱]

圖左 :課堂上,溫馨洋溢下,大家舉起書本和鑰匙圈,齊聲說出「良師之道和靜思語,我們是好老師。」[攝影者:吳南凱]
圖右 :「學校是我們的家,我們一起來打掃。」講師一步步引領著學員們,大家拿起有限的打掃工具,把走廊、教室、操場、窗戶、風扇等打掃乾淨。[攝影者:林泰伸]

圖左 :講師點出課程的主要意義:「『掃地掃地,掃心地。』掃去心中的瞋恨、黑暗,教育不只是愛人類,還要愛所有的生命,愛大自然。」[攝影者:林泰伸]
圖右 :學員們分成四組,各組研討一個課題,不同的主題,就科技、環保、人民需求及生活安全,分享討論的結果。[攝影者:林泰伸]

圖左 :來自雪隆分會林泰伸校長(左),這幾天一直陪伴著大家,分享教學經驗,認識慈濟之後讓他更有方法教育孩子。[攝影者:吳南凱]
圖右 :講師請大家盡情分享,阿舒託什(Ashutosh Mani Tripathi,左)說:「教育是培育孩子懂得分辨對錯的能力。」[攝影者:林泰伸]
圖左 :5月25日,團隊這次來到布德沃爾鎮(Butwal)的寶瓦飯店(Pauwa Hotel)舉辦培訓,四十一位高專學院的老師進修汲取教育法水。[攝影者:吳南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