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6月26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志工依教奉行 眾志成城在佛國建寶塔

E-mail 列印
馬來西亞、新加坡及臺灣三十餘名慈濟志工,即便還在春節期間,大家還是在2024年2月21日(農曆正月十二日)迫不及待地抵達印度菩提迦耶,匯集眾力,共同為即將在2月25日辦理的「慈濟思龍加大愛村」動土典禮 做最後的確認,以及相關的布置。

動土奠基典禮圓滿後,2月27日,慈濟基金會副總執行長林靜憪(碧玉)與七十二位志工,在慈濟菩提迦耶會所(Bodhi Stay)進行溫馨座談感恩會。

◎總協陳順福 號稱「沒問題師兄」

「首先懷著感恩心與歡喜心,因為2月25日開創了非常重要的歷史。」林靜憪副總說起動土典禮當天,上人全程與現場連線,可見上人非常重視這歷史的一刻,並在遠方祝福。

總協調陳順福(濟亨),前後共到菩提迦耶三次,分別是2023年5月的浴佛、2024年1月7日歲末祝福,以及2月25日的大愛村動土典禮。他說,這次動土典禮的籌備時間最短,最具挑戰,而林副總也稱他是「沒問題師兄」。

林副總會這樣稱呼陳順福,不是沒有理由的,比如23日下午到動土現場時,她覺得需要一座活動式講檯,陳順福立刻回到會所搬一座過來;副總又發現,桌面必須成斜面,方便恭讀上人的祝福信。在時間緊迫的情況下,陳順福又從容不迫,且胸有成竹地將桌面下內側固定木條拆除,輕輕按一下就成型了。林副總由此感受到陳順福有著「定、慧」的力量。

此外,林副總提到,貴賓觀禮區有一座井水手壓式泵浦,雖暫時拆除上半段,但仍太突出。後來陳順福以木板裝飾,改裝成為長條型軟墊,再巧妙地增加了一座階梯。

這樣的「巧、妙」,竟出現了意料之外的效果,也就是儀式進行時,法師們順勢跪在長條型軟墊上,面對宇宙大覺者、靜思精舍掛圖及上人法像前,以巴利文誦經,為大愛屋動土奠基祈福。「這真是不可思議的因緣,非常感動!剎那間好像與臺灣的花蓮連為一體。」林副總說著她當時的心情。

能到佛陀成道處付出,是非常殊勝的因緣。林副總執行長表示,她經常聽執行團隊之一的蘇祈逢說,他在菩提迦耶開疆闢土壓力很大,甚至哽咽地說,「這就是成佛的地方,需要面對很多考驗。」團隊在此耕耘一年多了,林副總終於體會蘇祈逢話中的含義。

◎打破二月少雨紀錄 解決塵土飛揚困擾

其實,要在倉促的時間內讓動土典禮一切就緒,且能夠順利進行,對陳順福來說,著實是一場考驗。以他在馬來西亞參與過的動土典禮來說,通常會有三個星期到一個月的籌備時間,但這次僅僅只有三天,但幸好有諸多不可思議的助力湧現。

陳順福提到,團隊於2月21日抵達菩提迦耶時,就立刻到動土典禮現場勘察,卻發現塵土滾滾,於是開始祈禱,「希望今天晚上可以下雨。」因為唯有下雨,才能解決塵土飛揚的問題。因緣不可思議,當天晚上真的下雨了!

還有另一件事也令人精神為之一振,就是在22日那天,四位布置紅柱、沙圈的志工團隊到現場施作時,同樣也希望能下點雨;因為團隊中志工的年齡已六、七十歲,工作半天,希望有三十分鐘休息,沒想到休息的時間,真的下雨了!當他們再到場地工作時,天空出現了彩虹,似乎在為他們喝采,讓團隊非常感動。當天晚上他們同樣說,「最好再多下一天的雨。」真的,半夜又下雨了。

依據往年的氣象資訊顯示,菩提迦耶地區在二月降雨機率僅兩天。但在為動土典禮籌備的兩、三天,僅下短暫小雨,讓天氣既不悶熱,塵土也不飛揚。陳順福直呼,「這因緣,不可思議!」

陳順福接著說,團隊依循《法華經》第十一品〈見寶塔品〉的理念,同心協力完成大愛村動土的任務,來佛國(印度)見證《法華經》真實的存在,也見證了證嚴上人將正法回歸佛國。而慈濟志工學習佛陀的精神,互相扶持,甚至自掏腰包完成不可能的任務。

◎六、七十歲志工 爬上爬下不畏懼

四人團隊曾經在馬來西亞承擔雪隆靜思堂、國際學校動土典禮的紅柱、沙圈施作。長、寬四尺、高二十尺的紅柱布置團隊,年齡已屆六、七十,他們爬上爬下,一點都不畏懼。

其中一位志工朱國財(濟濃)表示,他事前並不了解思龍加村現場的狀況,而且國情跟馬來西亞不同,需要的器具在當地不容易找到。因此他特別感恩職工馬俊豪,他只告訴馬俊豪一些想法,馬俊豪卻能當他的眼睛,做他的手畫出圖示。所以團隊在21日到現場一看,驚訝地發現,事前的準備功夫比他們想像得好!朱國財說這些話時紅了眼眶。

七十歲的志工葉亞廣(濟嘉),平日很少出國,但是接到朱國財的邀約後,他毫不猶豫地在隔天就辦了護照。他謙虛地說,「我沒有做很多,但能到佛國來付出,是個很好的因緣。」

◎與本地人溝通 比手畫腳最安全

布置紅柱時,時常爬到最高處的志工黃東華(惟毅),想到遠在臺灣花蓮證嚴上人的擔心,所以他特別謹慎,所幸能如期完成工作。他很感恩印度當地志工的投入,雖然語言不通,但是比手畫腳也能溝通。黃東華深深覺得,必須儘快帶出當地人成為慈濟人,共同做慈濟事,完成上人翻轉佛國的心願。

「他(黃東華)見到印度本土志工,開口說起馬來話……」一直在施作現場的陳順福,說出他們的趣事,引來哄然大笑。「平日不說英文的杜(世勝)師兄,到了這裡英文嘰哩呱啦……他說得不明白,別人也不明白……」他又繼續爆料,「國財師兄更厲害,跟別人說了一大堆話,卻是自己講、自己說,別人不知道他說些什麼。」最後他們發現,與本地人溝通,比手畫腳是最安全的。

杜世勝(本緣)主要負責將落差約十餘公分的動土場地鋪平,以及將紅柱下方的沙圈整平。他看到當地人如螞蟻雄兵,到距離五十公尺的乾涸河溝挖沙,再一臉盆、一臉盆地將沙頂在頭上,倒在低窪的地面及沙圈上。他的手則在沙圈上來來回回地滑動、施力。幽默的他告訴陳順福,「我一天走了兩萬三千多步!」事實上他並沒有走遠,只是在現場,持續地為沙圈塑型,讓沙圈更整平、緊密。

三天來,他們不斷地商量,怎麼做會更好?沙圈要怎麼澆水?據說每天在施作沙圈過程中,要澆上兩百桶的水,才能讓沙圈密實不鬆垮,即使風吹日曬也不致灰塵飛揚。

◎要感動他人 先要感動自己

新加坡志工黃凱鎂(慮凱),讚歎紅柱、沙圈的施作團隊,爬上爬下一刻不得閒,從中看出他們的「年輕」。她說,「可能十幾、二十多歲的青少年不見得敢爬上去,但是六、七十歲的師兄們做到了。」

黃凱鎂看到沙圈必須堆高兩尺,而且過程中還運用尺與木條、竹竿力求水平面的精緻,一點都不馬虎。她舉陳順福告訴她的話說,「當用心做每一樣事情的時候,不只感動自己,重要的還要讓村民看到我們的用心而感動。」

承擔活動組多年的黃凱鎂,懺悔自己有時面對活動一多時,就忘記了自己的初發心。聽到陳順福的分享,與看到堆沙圈團隊的用心後,讓她警惕自己,參與每一項活動都要很細心,「不只要做好本分事,要感動他人前,先要感動自己,讓自己愈做愈進步,還要說感恩。」

◎用有限時間 做利益眾生的事

承擔動土典禮司儀的周秀芳(慮緣),曾經承擔菩提迦耶2023年5月14日浴佛,2024年1月7日歲末祝福的司儀。有「雪隆金牌司儀」之稱的她,說起進入慈濟見習時,就聽上人的話――把握因緣。

去(2023)年周秀芳知道,馬來西亞雪隆分會的慈濟志工,已經分批來到菩提迦耶付出,她就開始在等待機會。前兩次,當她接到電話邀約,馬上就答應了,因為她知道上人要「回饋佛國」的大願。

周秀芳說,浴佛時提到「要報佛恩、師恩、父母恩及眾生恩」,其中師恩、父母恩、眾生恩她可以做到,但是「佛恩」如何報呢?周秀芳就想到,上人要弟子來到印度回饋佛國,因此當她知道雪隆分會開始在為「弘法利生」募心募愛時,她就迫不及待地捐款。

周秀芳很坦誠地說,自己很喜歡過新年,但是除夕前接到雪隆分會副執行長蘇祈逢電話邀約時,她心想,「有很多新年期間的團聚,怎麼辦?」所以她告訴蘇祈逢,「不好意思,這次有很多的考驗……」但是,當她放下電話,再看一下行程,發現新春都是些聚會,與到佛國付出來比較,實在太沒價值了!所以她馬上轉念,辦了簽證到菩提迦耶。

周秀芳說,「上人曾開示,什麼才是有價值的人生?是要用有限的時間,做利益眾生的事。」能到佛國付出報佛恩,她覺得人生沒有遺憾,並與現場志工共勉,要多聽上人的話。

為「慈濟思龍加大愛村」動土,是慈濟在菩提迦耶耕耘的腳步之一。林副總最後勉勵大家,時時謹言慎行、注意自身安全,才能秉持上人「弘法利生,廣淨佛國」的大願,一棒接一棒地在佛國付出。

圖左 :承擔「慈濟思龍加大愛村」動土典禮中紅柱、沙圈施作的葉亞廣、朱國財、黃東華及杜世勝(由左至右),分享他們施作的心得與過程。[攝影者:章宏達]
圖右 :馬來西亞志工杜世勝(右二),協請當地人到距離五十公尺的乾涸河溝挖沙,再一臉盆、一臉盆地將沙頂在頭頂,倒在低窪的地面及沙圈上。[攝影者:陳順福]

圖左 :李彩寧觀看陳順福團隊,在暫時拆除井水手壓式泵浦上半段後,以木板裝飾改裝成長條型軟墊。[攝影者:陳順福]
圖右 :慈濟基金會副總執行長林靜憪(碧玉)(左一),與陳順福(右二)商量,希望將講檯桌面做成斜面,方便閱讀上人的祝福信。[攝影者:章宏達]

圖左 :2024年2月25日,「慈濟思龍加大愛村」動土奠基儀式進行時,法師們跪在暫時拆除的井水手壓式泵浦裝飾成長條型的軟墊上,以巴利文為大愛村動工祝福。[攝影者:楊文輝]
圖右 :「慈濟思龍加大愛村」動土奠基典禮圓滿後,慈濟基金會副總執行長林靜憪(碧玉)於2024年2月27日,與七十二位志工在菩提迦耶會所(Bodhi Stay)進行溫馨座談感恩會。[攝影者:章宏達]

圖左 :新加坡志工黃凱鎂,懺悔自己有時面對活動一多時,就忘記了自己的初發心。聽到陳順福分享,與看到堆沙圈團隊的用心後,讓她警惕自己,參與每一項活動都要很細心。[攝影者:章宏達]
圖右 :2024年2月27日的溫馨座談感恩會上,朱國財(左)擁抱職工馬俊豪(右),感恩他事前畫出規劃圖。[攝影者:章宏達]
圖左 :承擔動土典禮司儀的周秀芳表示,到佛國付出才能實現人生的價值,所以把握因緣,馬上辦簽證到菩提迦耶。[攝影者:章宏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