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7月16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牧羊女村進行式 有人翻轉有人如昔

E-mail 列印
牧羊女村(Bakraur),一個位於印度比哈爾省(Bihar)菩提迦耶(Bodh Gaya)的小農村,因牧羊女蘇嘉塔(Sujata)喜捨乳糜給悉達多太子,讓太子得以恢復體力度過尼連禪河,走到菩提樹下證 悟成佛而為人所知。

西元前二百五十年,阿育王在菩提樹旁建摩訶菩提寺(Mahabodhi Temple),紀念佛陀成道而為聖地;保有牧羊女廟和蘇嘉塔大塔的牧羊女村,亦成朝聖和觀光景點。

◎一年將屆 村民生活有改變嗎

二千多年過去,進入二十一世紀的牧羊女村會是什麼面貌呢?2023年慈濟佛國團隊於3月18日造訪牧羊女村,發現這裡純樸依舊,村民以低種姓者居多,生活環境令人難以想像。

村中道路崎嶇,環境好一點的人家有不同樓層的磚房可住,有的裝飾鮮豔,有的則只有用薄薄的水泥黏合,磚塊和鋼筋明顯外露;還有的人則住在黃泥加稻草夯實的建築裡,一家人的起居空間就只有一間房,一道門,沒有窗。

離村子不遠的地方,有一個名為可洛尼巷(Colony)的聚落,主要道路兩旁,土屋、茅屋交錯,低矮破落、繩床瓦灶、弊衣赤腳、垃圾遍布。沒有自來水,只能靠水泵打水;一家就只有一盞燈掛在屋前,燈光微弱。「這是人住的地方嗎?」親眼所見,還是難以置信!

謹記上人「回饋佛陀故鄉」的大悲願,佛國團隊發心立願要將慈濟的志業帶回佛國,弘揚佛法,從慈善起步,展開對牧羊女村和可洛尼巷的關懷和帶動。為能翻轉佛國,新加坡和馬來西亞慈濟志工「安住願力」,接力駐守。一年將屆,村民的生活有改變嗎?

◎三福仍須努力 米琿重回校園

村民三福(Samphul Devi),是慈濟在菩提伽耶的第一個慈善個案,因中風不良於行,整天臥床。志工接獲提報後前去了解,發現她的症狀並不嚴重,若能持續復健,應有重新站起來的機會。除了提供生活物資,志工也帶她去就醫,並列為長期關懷的個案。

3月5日,志工來到三福家,看到她和先生就待在陰暗的磚屋裡,因為接縫屋頂和牆面沒有密合,透進稀微的光線。三福躺在床上,看到志工抵達,在先生協助下坐起來。

志工詢問她的狀況,她表示,若是扶著先生可以勉強站起來。志工鼓勵她沒有力的左手要多做復健,多拉動志工為她設計的復健握把,才會好得快。天助自助,「如果他們不積極,很難完全恢復。」人醫會林金燕(慮燕)護理師指出,復健不能只靠醫生或藥物,三福還有很大的努力和進步空間。

第一個醫療個案則是因爬樹不小小心觸電,遭嚴重灼傷的九歲男孩米琿(Mithun Kumar),去年4月和7月在慈濟協助下,前往巴特那(Patna)接受頭部和雙腿上內側外科手術後,如今頭上已長出濃密的黑髮,依稀可見頭皮上的幾條傷口。

因為受傷,米琿輟學了二年多,傷勢痊癒,如願回到學校,就讀附近的尼然加納公益學校(Niranjana Public Welfare School)一年級。換上校服露出靦腆微笑的他告訴志工:「我很喜歡去上學,因為可以去學習、可以去玩。我最喜歡的科目是印地文和英文,以後我想成為一個老師。」志工問他為何想成為老師,他說因為當老師可以有收入幫助家裡,也能夠教別人。

米琿的爸爸桑杰(Sanjay Kumar)收入本來就不穩定,米琿的手術和8月爸爸喪禮的費用雖有慈濟協助,但他還有借貸的錢要還,目前在首都新德里當鋪地磚的工人。米琿很希望能分擔家計,因為他知道家中經濟困難,像爸爸這一去,因為路途遙遠,何時能回來仍是未知數。「爸爸媽媽很辛苦養育我們,要跟爸爸媽媽說感恩。」米琿很自然地雙手合十,說出他對父母的感謝。

米琿的媽媽克熙布(Khushbu Devi)表示,她一個人帶三個小孩的確有些吃力,因此若桑杰在新德里賺不了錢,她很希望他能回來,至少一家可以團圓。她愛憐地看著米琿,說起之前孩子受傷後全家的烏雲慘霧,是一段不堪回首的日子,「很感恩慈濟的關懷協助,之前他因疼痛會睡不著,現在可以好好地睡覺了。」

臺灣真善美志工朱秀蓮去年因跟著醫療組前去接米琿出院,與米琿有一面之緣。「我退休前也是老師,加油,好好念書,以後做一個好老師。」米琿點點頭,握著她的手,一路陪送走出小巷。另一位真善美志工林靜君是數學老師退休,看到米琿的彬彬有禮和懂事乖巧,握住他的手說:「握過我的手,數學會變好喔!」希望能給他更多信心、毅力和勇氣去翻轉未來。

志工要上嘟嘟車了,米琿目送車子開動後,揮了揮手,才依依不捨地轉身離開,將對志工的感恩直接表現出來。「好乖的孩子,值得好好栽培。」朱秀蓮和林靜君同時發出讚歎,也在心中祝禱,他的學習之路順遂,前途無量。

◎甘滿季成為志工 甘谷仍在行乞

牧羊女村最為人稱道的,莫過於甘滿季(Gaina Manjhi)。原本在牧羊女廟行乞的他,很快就接受志工勸導,停止手心向上。慈濟將他列入關懷個案,他聽進志工分享的緬甸「一把米」故事,日存一把米。志工入村關懷和做活動,他都會熱心陪伴,天天跟著宣導「竹筒歲月(bamboo bank)」,鼓勵村民行善。

甘滿季真心地跟著慈濟行善,也勇於現身說法,分享自己改變後的人生。他很感恩慈濟改變了他的乞討人生且以成為慈濟志工為榮,每次的分享,都很令人動容。2月23日,他正式受服成為慈濟志工,新馬志工都很替他感到高興。

但他的好朋友甘谷(Gangu Yadav)就不是這樣了!去年6月,慈濟雪隆分會副執行長蘇祈逢(濟祈)前往牧羊女廟時,見甘谷在乞討,關心後得知他身體有病痛。

蘇祈逢帶著慈善組志工前去家訪,並請醫療組跟進帶甘谷就醫,發現他有高血壓的問題。除了負擔醫藥費,還請醫療組的本土志工恩德拉吉(Endrajeet Paswan)每天去家中為他量血壓,追蹤是否改善;也請他的老朋友甘滿季多鼓勵和陪伴甘谷散步運動,希望能幫助他早日恢復健康。

然而,5日志工途經牧羊女廟時,卻在一群行乞者中看到他。雖然他沒有直接伸出手,只是與其他面帶憂色的老者坐在廟門口,對著來參拜的人露出乞憐的眼神。「甘谷,你怎麼又回來了!」志工感慨對他所做的一番努力,付諸東流水。原來甘谷覺得自己老了,無力工作,乞討是相對容易獲得金錢的機會,所以重操舊業。

比起甘谷還有妻兒可照顧,甘滿季是獨身一人,只能靠自己。然而後者下定決心成為助人的人,前者卻還要別人施捨。「人間險難寸步艱,分段生死難自己。一念偏向迷三途,退大向小亂初心,從冥入冥增惡趣。」一念之間,人生的價值完全不同。

本土志工維卡什(Vikash)就住在牧羊女村,見證甘滿季的轉變:「甘滿季一變而為手心向下的助人者,這件事很激勵我,讓我受到很大的啟發,所以我也想成為助人工作者。我愛慈濟基金會,我想去臺灣見上人,這是我的願望。」

◎教育帶來希望 演繹令人震撼

教育是希望工程,改變一個人的思想、觀念和心態,進而改變習慣和行為。行為改變了,命運跟著改,人生由此而有所不同。上人慈示,翻轉佛國要從教育做起,因此團隊積極接洽菩提迦耶各村落的學校,入校教導靜思語。一校接著一校,最高時期教育組一週六天要到十二所學校。隨著不同因素與因緣,有些學校中斷了,由其他學校代替,但牧羊女村政府學校(Sujata Bakrour Gov School)則一直在名單裡。

經過近一年的互動,孩子們的心中已然植入菩提種子,看到穿著「藍天白雲」的志工到校,都會師姑師伯的稱呼。每次馬來西亞教育團隊和人文老師教導靜思語後的分享,他們都能侃侃而談從中的獲益。

去年底,志工邀請孩子們參與歲末祝福感恩活動中〈行願〉和〈千手世界〉的演繹,在學校練習後,需要到活動會場摩訶菩提會議中心(Mahabodhi Convention Center)彩排。校長顧慮孩子們的安全,一度反對。

志工頓感挫折,孩子們得知後主動向志工黃釋玉(慮澤)表示:「師姑,我們真的很想參加,放學後我們可以自己走路到會所。」孩子們認真演練,即使不全然了解中文歌詞,還是能照著音調唱出來,並透過身形手勢傳達歌曲意涵。

孩子們的積極,讓志工深受感動,在取得家長同意書後,校長終於首肯。〈行願〉和〈千手世界〉是中文歌曲,在只剩不到一週的時間裡,孩子們不但牢記動作,還能莊嚴有道氣的上臺演繹,震撼人心,全場讚歎。參與的孩子欣喜能有站上舞臺表演的機會,他們對著鏡頭傳達想對上人說的話:「我們不會忘記慈濟。」手搭著手,他們有力的喊出「守之不動,億百千劫。」純真的赤子心,好令人歡喜。

◎立願發心 廣淨佛國

牧羊女村有沒有變好,問協助普萳(Punam Devi)村長打理村中事務的丈夫拉杰士(Rajesh Kumar)最知道。拉杰士指出:「就我所見,之前很多村民很愛飲酒,因為志工不斷地宣導,村民有在改善。慈濟進村輔導孩子(靜思語教學),孩子現在懂得要尊重長輩。有些兒女以前會棄長輩不顧,如今會照顧他們了。」他讚歎慈濟志工不畏酷熱,「去年夏季很熱,大家街上空無一人,只有慈濟人還是繼續在村中走動,關懷貧困家庭。」

「我很支持慈濟,慈濟的精神讓我很想學習。」拉杰士參加了慈濟的志工見習課程和活動,成為灰衣志工,「我現在還要多花一點時間做村裡的事情,有時間我還是會來做慈濟。」村長期待未來能和慈濟有更多的合作,培訓村民擁有技能,改善生計。針對此,慈濟自去年11月起陸續在會所開辦縫紉班、電腦班和英文班的職業訓練,就是希望能讓村民有學習機會,擁有一技之長。

「南閻浮提眾生,其性剛強,難調難伏。」長駐佛國的蘇祈逢了解要改變一個人、乃至一個村不是一蹴可幾,中間更有諸多難以向外人道的險阻和魔考,但他相信《無量義經》中的經文所說:「文理真正,尊無過上,三世諸佛,所共守護,無有眾魔群道得入,不為一切邪見生死之所壞敗。」堅定心念,他和團隊要將慈濟的四大八法在印度落實,逐一實現翻轉佛國的目標,完成證嚴上人感恩佛陀教導,回饋佛陀故鄉的心願。

「弘法利生,廣淨佛國。上人,我願意!」3月7日海外志工和本土志工再次齊聚摩訶菩提寺前,有力地喊出口號。團隊相信,堅持就能看到希望,一步一腳印必能實現上人大悲願。

圖左 :牧羊女村政府學校(Sujata Bakrour Gov School)參與歲末祝福演繹的學生,認真演練〈千手世界〉,她們即使不全然了解中文歌詞,還是能照著音調唱出來,並透過身形手勢傳達歌曲意涵。[攝影者:黃釋玉]
圖右 :牧羊女村政府學校的男學生演繹〈行願〉,在校園練習後,比出「守之不動,億百千劫」的手勢和志工合影留念。[攝影者:林家如]

圖左 :牧羊女村婦女三福(Samphul Devi,右)的先生協助她拉復健用的握把,因左手無力,她練習幾下就停了。[攝影者:呂佩玲]
圖右 :牧羊女村村民甘滿季(Gaina Manjhi,左)翻轉手心,從手心向上的乞丐變為手心向下的志工。看到志工陳文忠(右)進村探視三福,也過來關心。[攝影者:呂佩玲]

圖左 :家在可洛尼巷(Colony)的小女孩勞珊妮(Raushni Kumari,著粉紅衣者)也是慈濟醫療個案,協助治療後嘴巴已能打開,可惜聽力受損嚴重,難以恢復。[攝影者:呂佩玲]
圖右 :甘谷(Gangu Yadav,前中)放棄翻轉人生,又回到牧羊女廟乞討。[攝影者:朱秀蓮]

圖左 :拉杰士(Rajesh Kumar)協助擔任村長的太太普萳(Punam Devi)打理牧羊女村的事務,他很支持慈濟,因慈濟的精神讓他想學習。他讚歎慈濟志工不畏酷暑,關懷村中貧困家庭。[攝影者:呂佩玲]
圖右 :長駐佛國的蘇祈逢和團隊要將慈濟的四大八法在印度落實,逐一實現翻轉佛國的目標,完成上人感恩佛陀教導,回饋佛陀故鄉的心願。[攝影者:呂佩玲]
圖左 :「弘法利生,廣淨佛國。上人,我願意。」3月7日海外志工和本土志工再次齊聚摩訶菩提寺前,有力地喊出口號。[攝影者:呂佩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