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7月16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賈格迪什布爾村村長夫婦 齊願翻轉村民的人生

E-mail 列印
「慈濟」自1966年在臺灣花蓮成立以來,證嚴上人秉承「為佛教,為眾生」的宏願,引領全球慈濟人走向全世界,迄今(2024年)五十八年來,行善足跡已走遍世界一百三十六個國家地區。

近年來,上人一直希望回 報佛恩,改善佛國(尼泊爾、印度)人民清貧的生活。馬來西亞和新加坡慈濟志工,藉此因緣,從2022年年初相繼走入佛陀的出生地尼泊爾藍毘尼(Lumbini),以及在2023年3月,行進佛陀證道之地的印度菩提迦耶(BodhGaya),以慈善、醫療、教育、人文同步投入在清苦的低種姓村落。

2023年7月16日,在印度的慈濟志工續將大愛的足跡,擴至菩提迦耶苦行林(Tapovana),正覺大山下的賈格迪什布爾村(Jagdisphur)。

◎迪內甚村長帶路 入村照顧村民健康

志工在取得該村村長迪內甚(Dinesh Kumar,品圖)的同意後,於7月25日入村培訓有意願幫忙健檢的村民,教導他們如何為村民量血壓、身高、體重,操作血壓機,學習計算身體質量指數(BMI),和檢測尿液中的尿蛋白含量。從7月26日至8月3日止,在賈格迪什布爾村共完成一百六十戶村民健檢。

來自新加坡的人醫會護理師林金燕(慮燕)發現,村民絕大多數都很瘦,主要是營養不足,以致BMI數值相對偏低,因此決定為數值偏低者補充營養。此外,很多村民還有酗酒、嚼檳榔的問題,所以衛教宣導也是當務之急。

8月12日下午,志工再次來到賈格迪什布爾村,為大約二百位村民進行衛教宣導。村長迪內甚表示,他在村子已經住了四十多年,當志工表示要為村民做健檢時,他毫不猶豫地答應了,「因為它可讓村民掌握自己的身體狀況,否則健康惡化無法工作,將會影響家計。」迪內甚就這樣陪伴志工,逐戶邀約村民做健檢,為的就是要照顧村民的健康。

◎村長夫人不缺席 續為村民健康把關

除了村長積極協助志工投入關懷村民的健康,村長夫人馬諾拉瑪(Manorma Devi)也沒有缺席。

有鑒於喝酒對於身體的危害,加上醫療組志工從村民的健檢資料中,能掌握有哪些村民有酗酒的習慣,於是在(2024年)3月13日首次進入賈格迪什布爾村推動「以茶代酒」行動。

本土以工代賑志工蘭吉(Ranjeet Kumar)拉著裝有一包包馬莎拉茶(Masala Tea)的醫療箱,隨著志工走入村子裡,鼓勵鄉親們以香醇的奶茶,代替含有百分之四十酒精成分的「麻花酒」(Mahua)。

2024年4月2日當天,馬諾拉瑪穿上志工背心,和醫療組志工一起走入村子宣導以茶代酒。「你們不要再喝了,喝酒對健康不好,又花錢。」馬諾拉瑪幫著勸導村民。

看到村民慢慢會飲用志工分給他們的茶代替喝酒,或進而開始戒酒,馬諾拉瑪顯得非常高興。她說:「感覺很好,我們就像一家人一樣工作,這也是我和我丈夫願意跟大家一起工作的原因。」

看到志工遠從他國來到印度幫助自己的鄉親,挨家挨戶為村民健檢,並免費提供營養的食物,甚至每隔一段時間就來追蹤村民的健康情形、勸誡村民不要喝酒,讓迪內甚和馬諾拉瑪夫妻二人都很感動。馬諾拉瑪也不只一次告訴村民,「你們自己想一想,如果你們真的想過好生活,就要改變你們的思想。」

◎村長夫妻同心 同為慈濟志工助村民

迪內甚村長夫妻深為志工付出無所求的愛心所感動,因此只要志工想為村民做什麼事,他們都很樂意配合。就連志工想在該村舉辦親子運動會,村長也馬上應允。9月1日的親子運動會,對村民來說,不僅新奇又好玩,也拉近了親子關係,這是迪內甚村長從未見過的。當他知道慈濟曾在菩提迦耶的學校辦過浴足活動時,村長便主動邀約志工前來村中辦理。

9月5日下午,志工一行十九人再度踏上賈格迪什布爾村,讓二十四對親子有機會體驗浴足活動,也藉此讓孩子們表達對父母養育的感恩之意。

志工深入菩提迦耶鄉間,除了希望改善當地低種姓村民的生活,最主要的是期待能帶出當地人成為志工,來幫助自己的鄉親,而這也是上人最希望弟子們做的事。因此,志工團隊把握這樣的因緣,力邀迪內甚村長夫妻參與(2023年)10月15日的志工培訓時,他們夫妻倆都欣然答應了。

也因為這樣的因緣,慈濟基金會副總執行長林靜憪(碧玉)在今年(2024年)2月23日,於慈濟菩提迦耶會所(Bodhi Stay)為五十六位本土志工授志工服時,迪內甚村長夫妻也都在其中,兩人已成為慈濟志工。而3月17日在會所舉辦的志工培訓課程,夫妻二人依然聯袂出席。

一整天的課程,充實而緊湊,三十八位學員,人人專注學習未顯疲態。一向熱心的迪內甚村長表示,他是透過影片而了解慈濟在做的事,而且他非常樂意跟著志工一起做幫助人的事。他說:「我會將在這裡學到的,分享給其他人,也教導我的村民,讓他們也能去幫助其他人。」

迪內甚村長進一步提到,他非常認同志工告訴他們,有關「竹筒歲月」,以及「一把米」的做法。「要幫助人,不一定要捐很多錢,只要有心要做,每一個人都可以做得到。」他更是有感而發地說,每個人都有不同的想法,別人的想法不一定會和他一樣,但是每個人都應該可以一起為社會服務。

一起來參加志工培訓課程的馬諾拉瑪也提到,她會加入志工行列,是因為看到志工都是在幫助窮人,所以她也想和大家一起做。

「當慈濟基金會到來時,我的丈夫成為志願者,如果有時我的丈夫不在身邊,我會和他們一起挨家挨戶地工作。」馬諾拉瑪說:「我喜歡跟大家一起做事,所以我正在這樣做,將來也會這樣做。」

馬諾拉瑪很開心可以跟慈濟人一起發放豆類、牛奶和米飯給照顧戶,當醫療組為村民量血壓時,她也有參與。馬諾拉瑪以身作則的目的就是要讓村民明白,慈濟幫助了大家,而村民們也應該有所付出,「我認為如果我們共同努力,這對窮人很有幫助,所以人們(村民)現在會好好地思考我的想法,相信其他人將來也會有同樣的想法。」

從慈濟位在菩提迦耶的會所到賈格迪什布爾村,搭嘟嘟車單趟就必須花費四十分鐘以上,加上路面多為顛簸的泥土、石子路,有時更是塵土飛揚,但是從為村民健檢、衛教宣導,到營養物資發放、持續關懷村民「以茶代酒」的進度,志工還是多次來回,從未喊苦、喊累。

每個慈濟人所盼的,就是希望能夠因此改善當地人們的生活方式,進而翻轉人生,逐步圓滿慈濟人上報佛恩的宏願。

圖左 :2023年9月1日,慈濟志工在賈格迪什布爾村(Jagdisphur)辦理親子運動會,村長迪內甚(Dinesh Kumar,品圖,左前)手執印度國旗,歡喜參與。[攝影者:侯秀葉]
圖右 :2023年9月5日下午,十九名慈濟志工來到賈格迪什布爾村,讓二十四對親子有機會體驗浴足活動,也藉此讓孩子們表達對父母養育的感恩之意。[攝影者:許(音包)玲]

圖左 :2024年3月17日,志工在菩提迦耶會所辦理本土志工培訓課程,賈格迪什布爾村村長迪內甚(左一)、村長夫人馬諾拉瑪(Manorma Devi,左二)聯袂出席。[攝影者:楊文輝]
圖右 :2024年4月2日,慈濟志工前往賈格迪什布爾村宣導「以茶代酒」,村長夫人馬諾拉瑪(中)穿起志工服,陪伴志工與村民互動。[攝影者:楊文輝]

圖左 :2024年5月19日,賈格迪什布爾村村長夫人馬諾拉瑪(後右一),出席慈濟志工在菩提迦耶會所辦理的本土志工培訓課程,因而對慈濟所做的事情,有了更深入的認識。[攝影者:楊文輝]
圖右 :賈格迪什布爾村村長迪內甚(中)十分認同慈濟所做的事情,並且說,每個人都應該可以一起為社會服務。[攝影者:楊文輝]

圖左 :賈格迪什布爾村村長迪內甚(左)拿著因酗酒導致肝被損壞的照片給媽媽(右)看,希望媽媽能夠徹底戒酒。[攝影者:楊文輝]
圖右 :賈格迪什布爾村村長夫人馬諾拉瑪響應慈濟「一把米」行動;每次煮飯前都會抓起一把米另外存放,用來幫助需要的人。[攝影者:楊文輝]
圖左 :賈格迪什布爾村村長夫婦(右一、右二)響應慈濟「竹筒歲月」的精神,也帶動孩子(左一、左二)一起參與。[攝影者:楊文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