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6月26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典範在夙昔――悼林本源

E-mail 列印
2022年10月22日凌晨,慈濟志工林本源,於臺中家中捨報圓滿此生,享年六十九歲。

彰化合心團隊一早接獲訊息,立即到家中關懷。同時臺中慈濟醫院副院長莊淑婷也取消高雄行程,前來陪伴一整天。從各地趕往為 他助念的法親家人也陸續趕到。

林本源生前廣結善緣,樂善好施。護國禪寺,大菩提寺、菩薩寺等諸位法師,得知他往生訊息也紛紛前來為他開示。

此時,空氣中流動著句句「南無阿彌陀佛!」的祝福聲,以及法師宏亮的開示。

面對生離死別悲傷,痛徹心扉之際,林本源同修李阿利接獲慈悲證嚴上人電慰關懷。她平靜地招呼來者,法親一個個給予溫暖的擁抱,輕輕一聲「要保重!」

「謝謝!」代替了千言萬語。

稍晚靜思精舍德如、德愉、德格、德深四位常住師父,帶來精舍的關懷及祝福,並帶領全家向林本源告別。

10月23日,中美製藥三樓會議室裡設置靈堂。中美員工有禮的一一引導,慈濟法親一批一批排班助念,靈堂迴盪著大愛無邊的佛號聲。

◎至善至孝愛傳家

身為長子的林本源承襲「中美製藥」家族企業,為第三代掌舵者。家族企業自1936年創立以來,默默耕耘守護臺灣投入公益,涵蓋偏鄉教育、緊急急難救助、弱勢族群照顧、國際賑災等。

林本源從小在父母熱心助人耳濡目染下,致力於公益活動。2020年全球新冠疫情不斷攀升之際,他更是積極支持防疫工作,捐贈物資及保健產品,作為居家防疫,為民眾貼心照護。

林本源生前曾說:「行善」、「行孝」是林家的傳家精神,傳承事業也要傳承對社會貢獻的心。

他承襲家族以善、以愛傳家,誠信務實,並努力用企業力量回饋社會。在2021年榮獲「華人公益大使」殊榮。

李阿利曾描述:「本源師兄是非常孝順的孩子,如果他在家一定三餐都陪公婆吃飯。晚上如果有應酬或者出去回來後,看到父母房間還亮著,一定會去敲門,跟父母分享他一天做的是什麼。」

「公公非常喜歡本源師兄分享,今天到了哪裡?跟誰說什麼話?做了什麼事,他都會一一跟公公分享。」

林本源就是這麼樣的貼心孝順。

◎強而有力大護法

林本源擔負家族事業重責,直到2019年受證慈濟志工。賢內助李阿利是資深志工,疼惜李阿利愛上人、愛慈濟的心,他早已將李阿利布施給上人,成就她的菩薩行。

李阿利盡形壽獻身命,承載了人文教育重責大任。早期慈濟兒童精進班在臺中成立,即是李阿利與洪美香、游素貞等幾位志工,共同經營走過草創期。

彰化靜思堂落成之初,李阿利就承擔「慈濟大學社會教育推廣中心」(後更名為「志玄文教基金會彰化終身學習教育中心」)總召至今。

中心成立二十年來,一直是人間菩薩招生的道場。課程「靜思茶道」、「蕙質蘭心」在李阿利帶領下帶出師資群,更在彰化發展出慈濟人文的學習環境。

◎立下典範如青山

從第一代到第三代的以身作則,林本源的兒女也承襲家族精神。長子林命權全心投入公司、次子林偉權在日本參加慈濟志工,曾參與日本311震災。

而長女林宜琳則到過尼泊爾、美洲、非洲等地參加賑災。父女倆則在2018年一起到緬甸,為水災貧農發放稻種。

富有藝術天賦的林本源,因著家族企業的責任,收起對藝術的愛好。他曾有感而發的說:「如果不是長子,需要繼承這個事業,我一定會走藝術的路,比如:建築、設計、創作……」

今年七月女兒林宜琳及女婿,在臺中美術館旁的豐藝館,為林本源舉辦一場名為「青山原不動,白雲自來去」的畫展,在人生後期為他圓夢。

林宜琳形容:「爸爸心裡其實住了一個老頑童,有豐富的生命力和夢想,是一個非常有赤子之心的人,我們說他是被企業耽誤的藝術家。」

林本源的每一幅畫中,皆傳達了「美善」與「愛」,充滿生命力和正能量。

林宜琳介紹時說:「青山原不動,白雲自來去。」是爸爸最喜歡的一句話,也是他給自己的期許跟定位。

「他說,人的本性應該像青山一樣如如不動,不輕易改變,但是我們生活的姿態跟態度可以很瀟灑,可以很隨興寫意就像白雲,自在來去的心情。」

今日,林本源如白雲般瀟灑揮別此生,迎向下一段生命。其至孝、至善立下的典範,善盡生命中每一個角色,如青山屹立不搖,一路脈脈相傳,是現代企業清流與最佳人品楷模。

誠如證嚴上人對林本源的祝福:「善盡為人子、為人夫、為人父之本分,是位真實的好人!今世緣已盡,已平安解脫,必能捨報投胎到好人家,再續慈濟緣!」

圖左 :李阿利的六姊李六秀(右),偕夫婿王本榮前來關懷及祝福。[攝影者:簡淑絲]
圖右 :靜思精舍德愉(左)、德格(左二)、德如(右二)、德深(右)四位師父來關懷,並帶領全家向林本源告別。[攝影者:謝玲蘭]

圖左 :法親關懷情深,給予李阿利溫暖的擁抱,輕輕一聲「要保重!」在擁抱間交流,取代千言萬語。[攝影者:簡淑絲]
圖右 :同為靜思茶道師資,李六秀與李阿利姊妹情深,一個深深的擁抱,給予最大的依靠。[攝影者:簡淑絲]

圖左 :林本源生前廣結善緣,樂善好施,法親、親友陸續前來助念,法師也為他開示。[攝影者:簡淑絲]
圖右 :中彰投港苗高屏區培訓委員慈誠尋根暨精神研習會,林本源於花蓮靜思堂分享,「行善」及「行孝」不能等,要身體力行,精進付出。[攝影者:陳淑貞]

圖左 :以善以愛傳家的林本源(右二)、李阿利(左)兩夫婦廣結善緣,他們是孝順的楷模。一九六六年,父親林滄洲先生與母親施淑美接手中美製藥,成為第二代經營者。本著「製藥就是道德」的企業核心價值,投入製藥及開創新的通路市場。(李阿利提供)[攝影者:簡淑絲]
圖右 :林宜琳形容:「爸爸心裡其實住了一個老頑童,有豐富的生命力和夢想,是一個非常有赤子之心的人,我們說他是被企業耽誤的藝術家。」[攝影者:鄭春金]
圖左 :林滄洲先生追思音樂會,身為林滄洲長子的林本源,上臺代表家屬致詞,並向臺下深深虔誠一鞠躬。[攝影者:楊國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