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一個 | 下一個 > |
---|
◎家常料理 素的夠味
習慣葷食者對素食敬而遠之,「素食不好吃」的刻板印象是一大挑戰。慈濟志工與照顧戶(慈濟援助關懷的弱勢族群)平時互動,分享素食觀,經常聽到這些心聲:「我不會煮素,煮得不好吃,家人不捧場」、「我不知道怎樣變化素食,只會青菜配青菜」、「沒有葷食,我不知道怎樣調味」……
單純的聽說不如實際學習,現場品嚐,因而促成2023年6月5日一連舉辦兩場以華語與馬來語進行的「照顧戶素食烹飪示範教學」的因緣,共有二十二位照顧戶報名出席,他們皆是家中的一家之「煮」。
課程設計以家常菜為主,食材採買方便,期盼透過體驗,提升大眾對素食的接受度,且人人皆能輕易上手,達到健康與環保雙重目的。
負責授課的李兆昌老師(Thomas)是一家餐廳主廚,具足深厚的中式料理手藝。馬鈴薯、紅蘿蔔、包菜、羊角豆、辣椒等,這些在市場隨處可見的蔬菜,家中常有的食材,在當天化身為「素辣椒」、「甘香素羊肉」與「香菇燜馬鈴薯」三道色香味具全的素料理。
「包菜攪碎擠乾水分下油鍋,炸至金黃色後倒入打碎的香茅,翻炒一下,再加入打碎的新鮮辣椒與乾辣椒,翻炒至水分收乾,加入調味料翻炒至顏色變得深沉,即完成;待涼,放入冰箱冷藏可以維持一個月。炒青菜、炒麵、做椰漿飯、煮咖哩或是亞參(Asam)等都可以,它是萬用的醬料,今天就用這辣椒醬來煮甘香素羊肉。」
李兆昌邊示範邊說明製作過程。由於辣椒是三大種族都會用到的食材,透過學習製作萬用辣椒醬,延伸變化出許多不同的料理。此外,炸過的包菜撈起,與油分開放涼,放涼後再將炸過的包菜浸泡在油裡,取代素蔥頭油的功能,同樣可以運用在眾多料理中。
李兆昌以簡便法開啟「素食新手」之門,讓關心健康的一家之「煮」,以簡單的家常素食料理,能得心應手煮得開心,把蔬食好滋味帶上自家餐桌。多吃一餐素食,就多一人響應素食!
◎料理新手 輕鬆上手
現場有人勤作筆記,有人拍照錄影作記錄,有人頻頻發問「挑選乾香菇有什麼訣竅?」、「紅蘿蔔和馬鈴薯為什麼先炸過?」、「為什麼製作辣椒醬需要用新鮮辣椒與乾辣椒?」……
李兆昌一一回答,並表示素羊肉是用香菇蒂做成的,讓剛開始試著吃素者,能有一些葷食的口感。茹素十五年的他,持續研究改良素食味道,如今以少鹽、少油、少加工品,做出營養均衡、美味健康的蔬食餐。
主持人志工鄭素嬌(慈冉)向眾人表示,養殖場飼養動物使用生長激素、抗生素等,食了有害。素食不但健康,對於環境保護、減緩溫室效應都有益,並向眾人展示馬六甲區素食餐館的位置圖、素食資訊,增加大家對素食與環保的認識。
慈濟志工還貼心地準備香菇精、素蠔油與素羊肉作爲伴手禮,人人驚訝歡喜地表示,回家就可以馬上實踐所學。
◎一家之煮 健康把關
從未煮過素食的照顧戶葉美宜(化名),掌管一家十口的飲食,包含洗腎的公公,以及患有癌症的先生,她希望從中獲取健康素食觀,協助照顧家人的健康。
葉美宜坦言,根深蒂固認為素食不好吃且沒味道,家人不喜歡吃,因而從未煮過素食料理。今日廚師示範的香菇燜馬鈴薯料理,是自家常煮的菜餚,但烹煮時一定加入葷食一起燜煮才覺得好味道,但品嚐素食版本後她才發現,原來去掉葷食味道一樣美味,打破成見!
當品嚐辣椒醬時,辣中帶點鹹甜味,非她喜歡的風味。李兆昌表示,今日所教的食材和調味,可以根據每一家的口味,用喜歡的食材去做變化,喜歡辣的,喜歡鹹一點,喜歡甜或淡一點,皆可做調整。
最後三道料理呈現菜色豐富,食材多樣化,正是葉美宜喜歡的風格,她說:「平時在家自己喜歡用豐富食材料理,感覺可以攝取到不同的營養。尤其椰油烹煮,香氣十足!」
志工李秀鳳(慈悌)聽說豆類是素食者的主要蛋白質來源,茹素必須攝取足夠的蛋白質。好的油,主要來自堅果或橄欖油等。椰油的飽和脂肪酸含量太高,經常使用不利健康,建議葉美宜可以使用不同的油烹煮,低溫烹煮用橄欖油,椰油偶爾使用。
葉美宜回應,椰油很香,便一直用椰油烹煮,不曾研究食用油的好壞。今日獲悉後,為守護家人健康而做調整。此外,她也知道雞有打生長激素,吃了影響健康,但飲食習慣很難改變,回家後嘗試將今日(6/5)所學烹煮給家人享用,減少肉類攝取。
◎掌握訣竅 美味上桌
照顧戶吳素華(化名)照顧四位精神障礙的兄長,鮮少出門,平時靠著上網學習廚藝,而信仰天主教的她,每星期五素食日,餐桌上永遠是青菜、豆腐菜餚,變化不多。相較於今日桌上豐富的食材,擺盤和顏色都很吸睛的素料理,截然不同。
吳素華分享,網路上教學步驟和過程無法講得很仔細,看了有時也不會煮,食材買不到等,「真的不知道怎麼煮素食?」初次參與烹飪課,有疑問馬上提出,邊看邊作筆記,印象深刻,有了食譜與食材,回家後更容易上手!
另一位照顧戶江美英(化名),在學校的食堂工作,擅長烹煮也喜歡料理,今日與大家互動熱絡,過程中也不時提出疑問,如「為什麼馬鈴薯和紅蘿蔔要先炸?」、「為什麼要用新鮮辣椒和乾辣椒兩種混合?」
「平常我用馬鈴薯燜其他食材只是先炒一下,原來炸過才香,且我的燜法與醬料、食材都不同,學到新的菜色了。」江美英自己也做辣椒醬,初次知道可以用包菜來做,口感很好!「我今天回家就來煮給孫子們吃,之後再到學校食堂煮給素食者。感恩廚師,我學到不只是三道菜,還有很多小訣竅,可以延伸變化成許多料理。」
另一邊,照顧戶米雪兒(化名)照顧中風的父親,以及洗腎的母親,特地報名學習料理,盼能為家人的健康把關。從未吃過素食的她,初次品嚐,驚訝地表示,很美味!每一道料理顏色很漂亮,連燙青菜都有訣竅,保持它的翠綠。
「我只會炒空心菜,都是用單一食材,從未想過一道菜可以搭配許多顏色,如此同時能攝取到不同的營養,美味又便宜。今天學習到如何煮得更健康,照顧父母親的飲食。」
此外,米雪兒從中獲悉健康的素食不只是對自己健康好,也是對環境友善,減緩暖化,為環境帶來巨大的幫助,增加對於素食的好感度。「回家一定會落實素食飲食!」
◎飲食智慧 顛覆印象
初次接觸素食的前照顧戶海莉(化名),初次品嚐到麻油味與香菇風味,才了解麻油竟然可以運用在烹煮蔬菜上,香菇香氣與口感竟是如此美味,令她讚歎不已。此外,燜馬鈴薯料理是她的家常菜,辣椒醬更是她常製作的醬料,但是廚師的做法與口感皆顛覆她既有的思維。
「馬鈴薯竟然要先油炸,比起自己直接下鍋燜煮,炸過的更香,更能燜入味。自己製作辣椒醬加入蒜頭和洋蔥,這些才有香氣,沒想到包菜也能有香氣。包菜又比洋蔥便宜,真的是省錢、美味、簡單的料理。今天學習很多新的知識,這些都能輕易運用在料理上,改變與增添風味。下次有辦烹飪課我還要再來!」一連串的食材與烹煮方法,都讓海莉驚豔連連。
相較於大部人都是初次接觸素食,十二歲就開始茹素的琳達(化名)也是收獲滿滿地表示,我遠從馬日丹那來,真的沒有白來,學習到新食譜,很開心!「尤其最吸引人的是辣椒醬製作方式。」
開檔賣印度煎餅的琳達,需要製作大量辣椒醬及使用大量的椰漿來調出香氣,然而明知椰漿不健康,卻只能在健康與口感中,著重口感。今日品嚐用包菜烹調的辣椒醬,明白有其他方式可以增加辣椒醬的香氣,多學有助於找到適合的作法,也能吃得比較健康。
現在的她盡量不吃加工的素料,多吃天然的蔬果,她不諱言,素料是初步接觸素食者入門的橋樑,她當初也是從素料開始接觸素食料理,如素魚、素咕咾肉、素叉燒等,逐步認識素食,了解健康素食後,便容易調整為健康素食飲食,循序漸進。
「很多人忘記吃食物是為了什麼,很多時候人們是為了口欲而吃,卻忘了是為了身體所需營養與健康而吃。食物是我們的藥物!」李兆昌提醒大家。
志工從訪貧工作中看見許多人因病而貧,貧與病惡性循環,病痛纏身,沒錢又不懂得照顧飲食,健康雪上加霜。
期盼透過素食烹飪教學,以「容易買、容易做、好味道」為原則,開啟齋戒護生,邁向健康生活的日常飲食習慣,吃得安心,愛自己,愛家人,也愛護地球,接引更多人加入素食行列。
圖左 :2023年6月5日,慈濟馬六甲分會舉辦兩場「照顧戶素食烹飪示範教學」,透過家常菜,以「容易買、容易做、好味道」為原則,期盼提升大眾對於素食的接受度。[攝影者:王淙鋕]
圖右 :廚師李兆昌利用家中常有的食材,製作「素辣椒」、「甘香素羊肉」與「香菇燜馬鈴薯」三道色香味俱全的素菜。[攝影者:王淙鋕]
圖左 :葉美宜(化名)品嚐素食料理才發現,原來去掉葷食味道一樣美味,打破成見。[攝影者:李經志]
圖右 :米雪兒(化名)不曾接觸素食料理,志工向其介紹慈濟特別準備的香菇精,素蠔油與素羊肉之伴手禮。[攝影者:李經志]
圖左 :茹素的琳達(化名.右一)開檔做生意,使用大量椰漿調製辣椒醬的香氣,今日學習到可以用其他食材增加香氣,能吃得較健康。[攝影者:王淙鋕]
圖右 :喜歡料理的江美英(化名),感恩今天學到不只是三道菜,是可以延伸成許多料理,以及眾多料理小訣竅。[攝影者:李經志]
圖左 :志工鄭素嬌向眾展示,慈濟六甲分會製作的素食地圖,包含馬六甲地區素食餐館的地點,以及素食資訊。[攝影者:王淙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