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3月24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震撼教育 蓮花綻開

E-mail 列印
1999年9月21日深夜,一陣搖晃,驚醒正在睡夢中的陳惠蓮一家人,因為地震造成整個埔里鎮大停電。當時先生跨過頂樓的女兒牆到隔壁求救,陳惠蓮揹著兩個孩子從二樓攀爬下樓,驚恐之心至今依然猶存。

隔天一大 早,經過埔里鎮上看到中正市場整個倒塌下來,陳惠蓮趕緊跑到任教的大成國中看看學校倒塌狀況,整個操場成波浪狀的隆起,教室幾乎全倒只餘活動中心仍然屹立著,整個校園著實令人不忍卒睹;這場突如其來的世紀大地震造成南投縣有十三所學校毀損。

◎靜思語的改變

1968年創立的大成國中歷經921大地震的創傷後,當年的歐源榮校長親自到花蓮請求證嚴上人支援援建學校,經過慈濟簡易屋教室的搭建與希望工程的重蓋,學生方獲得安穩的讀書環境。慈濟不僅是在硬體方面的建設,在人文方面,也不時利用學校的周會時間與師生分享慈濟的人文理念,在每個教室設立「學習角」空間,供學生和老師們有一個閱讀的環境,並提供《靜思語》書籍讓大家翻閱。

陳惠蓮對於慈濟給予學校的幫助,看在眼裡而深受感動,她發願將來也要做一位能夠幫助別人的人。自此,每天她都將一句靜思語寫在黑板上的右邊,提醒學生自我的學習,「你們知道這句話的意思嗎?」她相信潛移默化的力量,學生有一天一定會改變。

有一天,兩位同學在爭吵,吵到最後,一位同學就說,老師不是說:「做好事不能少我一人,做壞事不能多我一人嗎?我們就不要再爭了。」這件事讓陳惠蓮很欣慰,她感覺到靜思語教學的力量確實可以影響、改變一個人的習性。

「我最受用的就是『甘願做,歡喜受。』我進來慈濟才知道上人跟我們說『對的事,做就對了!』」在學校時,陳惠蓮認為學校交辦的工作,是理所當然的事,只要是學校給的工作她都會配合。

學校有教輔導班級,國中三年級要升學,上輔導課,有時候禮拜六、禮拜天還要上課,甚至晚上也要上課,老師比較辛苦。有一天,一位老師向身為多年輔導班老師的她說,「我覺得你這樣子很符合靜思語那一句『甘願做、歡喜受』」這讓她很感動:「我自己就覺得那一句很受用,自己甘願去做就會做得很歡喜。」

◎期待營隊課程

接觸靜思語後,陳惠蓮覺得在情緒控制上面變得比較好。以前會對學生生氣的她,「因為我是女老師有時男學生很調皮,很叛逆,常常會做不對的事,我們會很生氣。」當她想到有一句靜思語「發脾氣是短暫的發瘋」、「生氣是拿別人的過錯來懲罰自己」時,她開始自省,「是他做錯事又不是我做錯事,所以我不要拿他的錯來懲罰我自己」,她學會用另一個角度去輔導他、教他怎麼把事情做對,讓他知道他錯了,自然自己的內心就不會那麼生氣了。

在與家人相處也讓她體悟到自己的改變,「兒子常常讓我生氣,我就覺得,我要同理他,他如果比較拗的時候,我就會停下來不和他講話。」現在的陳惠蓮會先穩定自己的情緒,也等孩子平靜下來再溝通,就不會硬碰硬了。進入慈濟後,靜思語在在讓陳惠蓮在待人處事方面改變很多。

在2015年選擇退休,二十八年的教職生涯讓她體會很多,在一位學校的工友邀約下,她願意走一條更適合自己的路,參加慈濟志工。每周三參與社區〈法華經序〉的共修及「親子成長班」及浴佛節、歲末祝福等等;也因為學校一位同仁的邀約,參加教聯會。「各項慈濟活動都讓我很法喜!」她臉上充滿著喜悅。

2018年參加培訓,2019年的元月同時受證成為慈濟委員與第十八期的「受證教師」;2019年4月參觀高雄杉林大愛屋,看到信奉基督教的原住民為他們導覽,都是慈濟人文,聽到他們將「十在心路」朗朗上口;當他們為大家唱出〈人間有愛〉這首歌曲時,她的心裡有說不出的感動,讓她一直覺得,走上慈濟這條菩薩道是正確的選擇,是一條永遠不會後悔的路。

於8月16日即將展開的第二屆「2019年慈濟受證教師聯誼」,有近七十位來自全臺各地的教師參加,陳惠蓮受邀承擔營隊隊輔。「本來我是在茶水點心組,很高興參加隊輔可以跟學員一起聆聽課程。」希望在三天營隊的每一堂課都可以學到很多東西,而洪靜原及梁明主任的課程,更讓她充滿期待。陳惠蓮更期待回到精舍領受上人開示,「可以回到我們的心靈故鄉,又可以看到上人。」她將歡喜刻劃在臉上。

陳惠蓮發願把這幾天的課程所學帶回社區運用,也可以和志工們分享幾天來身心靈的學習與感受。

圖左 :陳惠蓮對於慈濟給予學校的幫助,看在眼裡而深受感動,她發願將來也要做一位能夠幫助別人的人。[攝影者:柏傳琦]
圖右 :8月15日在花蓮靜思堂220講堂,工作人員前置作業相見歡。[攝影者:羅明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