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一個 | 下一個 > |
---|
![透過〈愛在碧海藍天〉手語,團員傳遞著,青年甘願發揮生命良能奉獻大愛,勇猛不畏艱難精神。[攝影者:黃宗保]](/community/./images/community/EA8FE970C24611E9B5288061D0B56DFF_0.jpg)
(8/7)七點二十分清晨陽光初展笑顏,經過川堂,映入眼簾的是穿著軍服的老師,與著童軍服裝的學生,原來在泰國的學校一週會有一天穿童軍服,慈濟學校的師生是統一在週三穿著。
領隊張政慶師兄愛的叮嚀,每日一句靜思語:「祝福別人,就是造福自己。造福人群,就是富有自己。」並鼓勵大家生命因利他而豐富,慧命因自覺而成長。
升旗典禮時,男學生穿著全身卡旗色的童軍服,頭戴紅色的帽子,圍著粉紅色的領巾,別著金色的徽章,腰上繫著棕色的皮帶;女學生穿著藍色的上衣、黑色的裙子,頭戴藍色的帽子,圍著藍色的領巾,腰上繫著黑色的皮帶,特別的是童軍服裝一字排開,在慈濟學校灰色的建築中顯得特別地醒目,令人眼睛為之一亮,對於來自臺灣的慈青團員們,顯得特別得好奇。
透過體驗遊戲,讓學員能體會減塑的重要性,慈青林家華,和趙欣欣與陳欣嵐兩位小女生,玩起乒乓球的遊戲,可愛的欣嵐將筆放在嘟起的嘴巴上,用力的在桌上吹起乒乓球。慈青們幫小朋友將半透明的塑膠帶綁在眼睛上,矇著眼玩乒乓球,就如同海龜被矇上眼睛一樣根本看不到。
進階版的還有眼睛上綁著緞帶,先轉十圈再玩乒乓球,小朋友們轉完已經東倒西歪,根本沒辦法玩乒乓球,藉由此活動讓小朋友體驗當海中充滿垃圾,海龜在海裡生活的情況。
黃漢欽師兄覺得「心臟病」的玩法,可以讓小朋友學習如何判斷垃圾,與垃圾分類讓人記憶深刻;一開始先請小朋友將垃圾名稱「塑膠、寶特瓶、紙、鐵罐、鋁罐、鋁箔包、一般垃圾」用泰文書寫在紙上,由關主一邊發紙牌一邊念,只要念到和發的紙牌一樣時,大家就要將手快速地放在紙上,每個孩子的眼神都聚焦在眼前的紙牌上。如果手放對的就可以拿走紙牌,放錯的就由關主收回重新洗牌,一時間「啊-」「喂-」的聲音此起彼落尖叫聲不斷,從耳邊傳來顯得特別的熱鬧。
因為學校8月12日辦母親節的活動,所以從今天開始,每天都讓每一位學生身上背著背包,彷彿媽媽懷孕一樣的辛苦,不管做任何事都要在胸前背著大背包,體驗母親的偉大。
為了讓孩子們體驗「母愛真偉大」,讓學生背著背包(當孩子),就像媽媽懷孕還是要做家事,當小孩哭時,還要放下手邊的工作去哄小孩,讓小朋友體驗,第一關用五個箱子堆高(當牆壁)要擦五下;第二關在盤子裡有十顆豆子,一次只能拿一顆,需要拿十次;第三關是要拿著抹布擦地板,要擦兩圈;第四關有一條摺好的桌巾,需將亂的桌巾摺成樣版的桌巾一樣,就算過關。
過程中只要有聽到孩子的哭聲,所有的人都要去哄小孩(用兩個地墊)充當小孩, 必須抱著小孩拍二十下,不可以用丟的,當嬰兒哭時,瞬間全部的同學都跑去哄小孩,媽媽忙不完,讓孩子們體驗「行善行孝不能等」。請大家圍成一個大圓圈,當老師問哪一個體驗最累時,鄭世美說:「第三關最累!」,因為她覺得第三關,媽媽最辛苦。
本身是華人的她,她覺得媽媽在第三關最辛苦,要這樣下去擦地,因為媽媽懷孕,還要照顧其他的孩子很辛苦,因為沒和媽媽住在一起,媽媽現在普吉島當導遊,從小就失去了爸爸,現在和哥哥、奶奶住一起,每天沒辦法和媽媽見面,她想念媽媽,她想跟媽媽說:「我愛媽媽!」
畢業於國立臺中科技大學的慈青學長賴勻汝分享:臺灣說的省水、省電、省錢、省時、省油就是「五省」,希望透過節約能源的概念和小朋友分享,從「五省」中選「三省」,「省水、省電、省錢」,各一個動作,兩兩一組玩海帶拳,「省水啊省水!省電啊省電!省錢啊省錢!」
曾參加過馬來西亞及印尼團的她,發覺東南亞的環境是差不多的,包括宗教的信仰,都非常的相似,對宗教的信仰都非常地敬仰與尊敬,每一個學校的模式不一樣,信仰的宗教也不一樣,他們都會有自己的文化與特色。尤其泰國最不一樣的地方是他們非常地尊重長輩還有老師,可能不會特別的向我們問好,但是我們如果合掌問好,他們一定也合掌,而且九十度彎腰行禮問好,讓她覺得他們是非常有禮貌的傳統。
雖然他們這邊的小朋友比較害羞,慢慢相處之後感受到他們很熱情的那一面,還有很可愛的笑容,也可以感受到他們很天真,很單純的那一面,她覺得每天都很感動,第一、二天從不熟到熟,到最後很依依不捨地向我們告別。
就讀嶺東科技大學的林季萱分享:課程中「速戰速決、拯救海龜分類的好夥伴」,就是要讓小朋友了解垃圾分類的回收觀念,第一次參加交流團的她,總是靜靜的在一旁,她覺得可以和小朋友互動,真的很開心。
之前在臺灣有帶臺灣的小朋友,可是來到泰國清邁,發現這邊的小朋友很有禮貌,看到我們都會敬禮,帶活動時都很乖,而且可以完成我們給他們的任務;反觀臺灣的小朋友,就比較調皮,她覺得經過很長時間的教案準備,一直到親眼看到小朋友們的表現,覺得一切的努力都是很值得的。
經過這趟所學,希望自己可以比起以前有更多的回饋,帶回臺灣回饋給學弟、學妹們,希望在這裡學到的,分享給他們,分享來這裡可以有很多的收穫。
就讀高苑科技大學的李哲鎬分享:也是第一次參加交流來泰國,他帶的課程是地球的孩子,希望小朋友們能學會不要亂丟垃圾,要做好垃圾分類,更好的是不要製造垃圾,這樣海洋的生物就不會受傷甚至死亡,他覺得能來這裡真的很不容易,有很多的收穫。
尤其是訪視那天,讓他有很深刻的感受,覺得很辛酸看到那位老奶奶,讓他想到自己的奶奶,他來不及孝順奶奶,但要把握機會孝順父母,多陪父母及家人;期待自己不要緊張,本來他是一個不敢站上臺的人,直到這次的人文交流可以上臺教學,對他來說是一個很大的突破,雖然還是會抖,但希望將來上臺,可以不要緊張,即使有再多的不安,也要壓下來,可以自在的分享。
就讀嘉南藥理大學的慈青林家華,帶小朋友體驗環保的課程,是讓小朋友了解塑膠太多會危害海洋生物,課程中有小朋友分享,海龜鼻子插進塑膠吸管會很痛苦;也有小朋友分享以後自己會帶餐具,盡量少用塑膠製品等等。
林家華去年參加馬來西亞團,今年來泰國,讓他覺得所有地球村的孩子,都是童心未泯,都有一顆純真而且真誠的心,希望自己能將善念匯聚給他們,能夠讓他們知道,而且以後也能像慈青一樣,去服務付出自己的一份心力。即將畢業的他,自己心裡希望能把這個感動作一個人延續,回到臺灣,他希望能工作結合志工,而且有機會能到偏鄉服務,或留在基金會工作,能繼續服務人群。
就讀中興大學的慈青黃薰緣分享:來到清邁很開心,還沒來之前,因為有很多的事要做,她是一個很有自信,而且只要在上臺前十分鐘準備一下,她就可以馬上上臺的人,有時候會因為時間不夠,會找時間利用自己的小聰明優勢,她覺得其實還是要做好充足的準備、會更踏實。令她很感動的是,到昌龍慈濟村時,小朋友們列隊歡迎,唱臺灣的〈歡迎歌〉,當時的場景讓她才有到泰國異鄉的感覺,「頭頂著別人的天,腳踩別人的地」卻聽到熟悉的臺灣歌聲,讓她一度有飆淚的感覺,而且他們那麼小,每一雙眼神都會放光。
搭乘「雙條車」搖搖晃晃地,經過彎彎曲曲的水泥路,兩旁有高聳而細長的翠綠竹林,再次來到車程二十分鐘的新昌龍慈濟村,下午六點時分,來到昌龍慈濟村,映入眼簾的是兩旁是慈濟援助的住房。
眼前有一棵結實磊磊的樹,大家好奇地問阿光主任,因為看似擴大版的檸檬又像縮小版的柚子樹結滿果實,大家都不知道是什麼?阿光主任說那是:「香淹樹」,果實名為「香淹」,切開果肉可食。遠望是蓊鬱的森林,陽光灑落在屋頂上,美麗的夕陽一覽無遺。
慈青團員們再次來到華生小學,小朋友們早已等待大哥哥、大姊姊的到來,一看慈青到來,馬上迎上前去,緊緊地拉著大哥哥、大姊姊的手。分組教學孩子在慈青熱情的帶動下,顯得特別的開心。
「剪刀、石頭、布」,魔術變變變,玩手指頭遊戲。玩火車過山洞的遊戲,一列長長的小火車嘟嘟地過山洞。大家玩的好開心,笑語不斷地擠在一起。
華燈初上,月兒高掛枝頭,慈青們依依不捨地告別慈濟村的孩子們,孩子們緊緊拉著大哥哥大姊姊的手不放,無奈天下無不散的宴席,再不捨還是得揮淚告別,大家都累了,分乘四輛兩條車回到慈濟學校。
蕭怡珒學姊因行程安排,明早即將搭車前往機場先回臺灣,慈青團員們想給學姊一個特別難忘的回憶,慈青們先合唱一首〈第二個家〉,此時螢幕上開始播放怡珒學姊這幾天來與大家相處的照片秀,請她轉身觀看螢幕,一幕幕都是她和大家這幾天的點點滴滴,接著請團員們一一地向前擁抱學姊,溫馨的畫面已經讓她非常地感動,早已淚灑營本部。
此時已有好多人不捨別離,每個人都說出對她的感恩,尤其祉葳和勻汝跟她最親近,尤其她們三人又是同寢室,每個人都對她摧淚的說出心中的感恩,此時大家已經又哭又笑,更是給她一個愛的擁抱。
怡珒學姊分享自己當慈青時,就很愛慈濟,清邁慈濟學校就像森林中的糖果屋,而她自己就像是灰姑娘。她勉勵大家都把握因緣,只要能做慈濟她會拼命的去做,所以她鼓勵大家都要堅持。志工溫玉香師姊與黃鳳美師姊,給怡珒學姊一個愛的抱抱,再次的摧淚,讓她們潸然的落淚,鳳美師姊分享就是一份有價值的使命,走入慈濟同樣不容易,但也都把握因緣做慈濟,期待大家將愛傳出去,一起祝福她,相約在明年能全程參與。
夜已深沉,大家也已經汗流浹背,在不捨學姊的情緒中,互道晚安,為今天的活動畫下圓滿的句點。


圖左 :團員們的原住民舞表演熱力四射,感染了在場全體同學,隨著樂曲旋律節拍鼓掌。[攝影者:黃宗保]
圖右 :渡河活動過程中,只能用有限材料做假想工具,男生發揮創意,模擬現場用背的渡河,想像力十足。[攝影者:黃宗保]


圖左 :慈青李沛芸(右)反應很快,在課程中用話劇來演,讓大家更了解骨髓捐贈概念。[攝影者:黃宗保]
圖右 :慈青團隊浩蕩長莊嚴的隊伍來到新昌龍慈濟村,村內兩旁都是慈濟援建的房舍。[攝影者:黃宗保]


圖左 :傍晚六點半來到到慈濟昌龍村華生小學校,「真正高興能見到您」夾道唱著歌聲歡迎。[攝影者:黃宗保]
圖右 :小火車往教室開去,小小孩在慈青大哥哥、大姊姊的帶動下,火車已開到教室前。[攝影者:黃宗保]


圖左 :慈青黃薰緣,來到清邁非常開心,因為有很多的想要做的事,都在這裡實踐了![攝影者:黃宗保]
圖右 :羅小三在泰北的昌龍村已經四十幾年,聽到臺灣慈青團來,特地帶著孫子與孫女來感恩上人和慈濟人。[攝影者:黃宗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