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員李玉美問林葉如何熬過辛苦的人生路。林葉表示:「是宗教的偉大力量。遇到事情,就將懂一點點的佛法拿出來用。」[攝影者:黃莉美]
清晨,凡那比颱風剛剛穿台而過,小心閃避著街道上那一片的狼藉,快步來到天母共修處。今天(9/20)人文讀書班第三期開班第一課,邀請到樂生療養院痲瘋病友林葉與百餘位 學員分享《人有二十難》的第一難「貧窮布施難」。
「貧窮布施難嗎?」林葉用蜷曲的雙手夾住麥克風問。她以一群痲瘋病友由手心向上的身心悲苦,到手心向下的心靈富足的經歷,向學員證明:「貧窮布施並不 難」。
◎人間地獄化天堂
林葉十六歲入住樂生療養院,芢苒已過了六十二個年頭。她憶及民國67年,證嚴上人初次來到樂生院。異於其他法師只是來講經,上人開口卻是問:「你們需要我做甚麼?」林葉當 時覺得:「這個師父真奇怪。」
「那時,慈濟功德會每個月捐給我們一萬五千元。我們一點也不會感恩……」林葉回想。數年後慈濟一本小小的徵信簿震撼了她。病友們發現,這一萬五千元,是由許多十元、二十元 的小額捐款所湊足的,才知道這筆錢的珍貴與用心。他們感恩,也決心日後要自力更生。
民國71年時,聽聞上人發心要蓋醫院,數度堅持下病友退回了濟助款。當時上人一句話:「哪一天維持不下去,不要忘記來找我。」上人的這分不捨,讓林葉印象深刻,感懷至今。
民國75年,上人呼籲「福田一方邀天下善士,心蓮萬蕊造慈濟世界」。病友宋金緣、金義楨在院內發起「一萬元賣心蓮」的推動,感恩上人也想幫忙募款。「你們知道嗎?最後募到 將近兩百萬元!」林葉至今都覺得不可思議。那時樂生院病友每個月領到的生活費只有一千兩百五十元,這群無家可歸的人一生省吃儉用,存的是要買「身後尊嚴」的埋葬費。埋葬費 開出的萬蕊心蓮,將人間地獄的樂生院化成超越天堂的淨土。
◎善用生命使用權
學員簡秀蘭感動於病友「受人點滴,湧泉以報」的極致示現,了解「有心布施就不難」。她說,見到影片中金義楨會長用殘缺的手接過宋金緣的捐款時,對眼盲的她說:「咱們都是沒 福報的人…….印尼地震很嚴重,咱請慈濟師父拿去幫助印尼的艱苦人。」句句令她心痛;再見到八十一歲宋金緣往生時,眾人頂禮,備極尊榮的告別式,更加動容。
林葉用善解包容家人的遺棄……身材福泰的李玉美不捨林葉的瘦小身軀,問:「妳是怎麼熬過來的?」林葉語氣謙卑的表示:「是宗教的偉大力量。遇到事情,就將懂一點點的佛法拿 出來用。」林葉接著表示自己生活作息如同出家人,四點就起來念大悲咒;手指末梢神經受損無知覺卻下決心學寫字,發願抄寫一萬六千字的《無量壽經》十遍。林葉告訴在座學員: 「少欲知足就不痛苦。」望著她堅毅的神情,李玉美更表示汗顏,說:「我要懺悔,我都睡到八點。」
和氣組長江玲珠敬佩林葉以願力扭轉自己的業力,讓她看到自己的不足。人文真善美志工陳怡伶上台補充一段小故事,讚歎林葉將政府每月所發的生活費,省吃儉用積蓄十萬元捐出建 慈濟醫院,回饋社會,為父親植福。;不怪兄嫂無暇照顧父親,反而心生感恩,以病身日夜照顧父親。她的大愛、大孝就是「貧窮布施不難」最好的見證。怡伶覺得人生價值只能靠自 己去創造,因為「您的存在沒人可替代」。期許有福的天母人,大家思考:「在家中、在社區我們能做的更多的是什麼?」
因志工黃貴汝的因緣,林葉來到人文讀書班分享。曾到樂生院找長期在那裡義診的施陸村看病,而與林葉師姊結緣的貴汝說:「未婚的林葉化小愛為大愛,同時照顧友人十八個小孩。 第一次看到她,我很慚愧......」先生也讚歎林葉真正是慈濟人的典範,鼓勵她多親近。於是貴汝決定把握因緣,每周六到樂生院去給林葉教化。幾個月下來,貴汝受益良多, 感觸到人生沒有所有權,只有使用權,今日也期待透過林葉的分享,使人心淨化。
步出共修處已是中午時分,眼前的街道已被清掃得乾乾淨淨;耳邊迴盪著林葉菩薩--「堅吝未除最貧乏,心中有愛貧亦富,貧窮布施並不難……」的清唱聲。心靈中的那一片無明陰 霾,也隨著歌聲煙消雲散。 .
圖左 : 林葉師姊的分享內容精彩感人,使人文讀書班的學員非常專注。[攝影者:黃莉美]
圖右 : :林葉分享「貧窮布施並不難」的真實故事,天母社區會眾踴躍參與,共修處座無虛席。[攝影者:黃莉美]
圖左 : 學員不僅用心聽林葉師姊分享,也勤做筆記,希望將受用內容留下永恆記錄。[攝影者:黃莉美]
圖右 : 人文真善美志工陳怡伶讚歎林葉的大愛、大孝就是「貧窮布施不難」最好的見證。[攝影者:黃莉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