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4月24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臺灣 臺北 異地灑播大愛 駐越南志工分享海外行經

異地灑播大愛 駐越南志工分享海外行經

E-mail 列印
慈濟越南分會執行長林志朗(惟訓),於今晚(9/27)假新泰聯絡處和慈誠、委員、社區志工們經驗分享「在苦難中長養慈悲」,轉述越南的慈濟人是如何在異地辛勤耕耘大福田,內容生動、感人,讓新泰區志工讚歎不已!

慈濟越南分會執行長林志朗(惟訓)分享海外行經,告訴大家越南的慈濟人是如何在異地辛勤耕耘大福田,內容生動、感人。[攝影者:杜偉晟]
慈濟越南分會執行長林志朗(惟訓),家居台中豐原,1992年隻身遠赴越南經商,幾個月才回家一次和家人團聚。這次因回台參加「國際慈濟人醫會年會」因緣,應新泰區志工邀 請,於今晚(9/27)於新泰聯絡處經驗分享「在苦難中長養慈悲」。他除了介紹越南的人文風情,並告訴志工們越南的慈濟人是如何在異地辛勤耕耘大福田,內容生動、感人,共 有一百七十多位志工用心聆聽。

林志朗身為慈濟人,他也將證嚴上人的大愛傳播在異鄉,1994年成為越南的常駐志工,十六年來和二十多位當地已受證的慈委共同在異鄉打拚「做慈濟」。這當中的甘苦,點點滴 滴,他藉著影片和許多影像,一一向大家詳細敘述。

◎飛「越」貧窮線

越南是低度開發的國家,生活在底層的人民,物質與民生條件都差。從胡志明市的一條公路,連接著繁華與貧窮兩端,慈濟志工為了要訪視關懷,常常得花上七、八個小時才能到的了 個案的家。因為文化上的差異,早期當地官員常常對志工有諸多誤解,造成訪視個案許多不便,慈濟人本著理直氣和的態度,細心溝通,如今也已獲得官方認同。

越南的氣候分雨季和乾季,因當地沒有自來水,只有雨季來臨民眾才有水喝,於是每戶人家都會挑取河水備存,應生活所需。也因此,不乾淨的水源,讓居民百病叢生,而生活的窘 困,有人一生都未曾看過醫生。不忍民眾疾苦,慈濟志工於1998年開始舉辦義診,他們號召了有三百位志工,八十多位醫護人員,為一千七百多位居民看診。

林執行長當時為了要尋找願意義診且合格的醫生,多方奔走;服務人員不夠,也力邀馬來西亞的志工前來支援;與官方溝通並尋求配合。全心全力與當地志工促成義診,展現了慈濟人 大愛無國界的慈悲胸懷。而這慈悲的力量,延續至今十多年了,他們仍將恆持。

訪視的個案中,林志朗舉例一則新聞片段,敘述胡志明市第九郡磚窯村裡,一戶人家生了三胞胎,本該是令人歡喜的事,卻因沈重的經濟負擔,讓一家人陷入愁雲慘霧之中,除了左鄰 右舍的幫忙,慈濟人獲訊也帶來一份溫暖。這一家人生活在簡陋的木屋子裡,幾片木板釘一釘就是天花板,從木板縫隙尚可見星月依稀,慈濟人不捨,從此,不斷帶來關懷如同家人。 台越一家親的故事繁多,十多年來不斷上演,他們放下悲情,留住溫馨。

◎異域遍灑大愛

林志朗帶來的每張照片都令人震撼,所介紹的幾個個案也都發人深省。他感嘆越南的城鄉差距大,人民的知識、經濟水平相差懸殊,在在都需要有更多的志工為他們付出關愛。現在, 林執行長依然經商,卻投入九成的時間做慈濟,有時也會帶領志工前往緬甸關懷,愛的腳步續往更多貧困的地域邁進,他謙恭地表示,此次回台,還要向大家多多學習。

聽完分享,志工田月榮感慨在異國他鄉做慈濟萬般不易,尤其是要關懷訪視時,不管是窮鄉僻壤、黑山惡水,都要去克服,有懼高症的她,看到當地志工爬山涉水去膚慰苦難,她更是 讚歎不已。田月榮說道:「在寶島台灣做慈濟,我們真是太有福報了!我們應該要更精進才是。」

志工陳幼梅帶著念小五的兒子梁智為來聆聽分享,他們看到越南關懷戶的居家照片後,覺得不可思議,如此惡劣的生存環境,要怎麼過日子啊!看看別人,想想自己,陳幼梅慶幸今日 有帶著兒子來參加茶會,讓他體會「見苦知福」,梁智為則低著頭靦腆地直說:「我會惜福啦!」

陽光照耀的地方,就有「藍天白雲」付出的身影。慈濟志工打破文化的隔閡,克服語文、宗教的差異,在異地為苦難人付出關懷、拔苦予樂,這份「人間菩薩」的長情大愛,讓今晚參 與茶會的志工們感動萬分。 .

圖左 : 林志朗帶來的每張照片都令人震撼,所介紹的幾個個案也都發人深省,讓人感慨在異國他鄉「做慈濟」萬般不易。[攝影者:杜偉晟]
圖右 : 志工田月榮深刻記下越南慈濟人的訪視經驗,有感而發:「在台灣做慈濟,真是太有福報了!我們應該要更精進才是。」[攝影者:杜偉晟]

圖左 : 感恩時刻,志工妙手生華表演大愛歌曲〈有你真好〉,表達對所有海外慈濟人的由衷感恩。[攝影者:杜偉晟]
圖右 : 9月27日,新泰區茶會邀請慈濟越南分會執行長林志朗蒞臨分享海外義診經驗,共有一百七十多位志工參與並用心聆聽感受。[攝影者:郭曜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