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4月20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臺灣 花蓮 鳳梨伯做環保 帶動居民一起來

鳳梨伯做環保 帶動居民一起來

E-mail 列印
「以前這裡是鐵皮稍微圍起來就開始做分類,六年前我們代表富興社區去花蓮參加環保站比賽,獲得全縣第一名,富興社區理事長將二十五萬的獎金撥給我們,蓋成現在這樣可以遮風避雨,儲放回收物資分類的地方……」慈濟富 源環保點負責人楊坤海,回憶起當時環保站搭建的過程,不由得嘴角上揚,內心相當歡喜。

◎賣鳳梨遇慈濟 發心做環保

民風純樸的花蓮瑞穗鄉富興村,當地以出產土鳳梨而聞名。今年八十五歲的楊坤海,居住在富興村數十載,家庭也以種植鳳梨為主要。2001年,他時常載著鳳梨到瑞穗街上叫賣,因而認識當地的慈濟環保志工蔡秀鳳,7月桃芝風災募款的因緣,在她的邀約下進入了慈濟,牽起擔任環保志工的因緣。

楊坤海回憶當時,蔡秀鳳向他宣導環保,希望一起來做回收,當時心裡只有一個念頭,看到寶特瓶越來越多、永久不爛,心想如果再不做,環境只會越來越糟糕。於是從隔天起,利用清晨或空閒時間,騎著車到處撿回收,連出去賣鳳梨,看到路上有回收物,他也馬上停下車去撿,把握分秒。

富興社區屬於瑞穗鄉下小社區,住戶並不多,附近的居民都是楊坤海認識許久的朋友,他也藉機會向居民宣導環保,希望帶動大家一起做回收。看到楊坤海推動環保的用心與熱忱,富興社區居民們很受感動,也紛紛響應,把回收物資留下來,讓他載回家做分類,更有居民發心,就在自家成立環保回收點,供大家方便放置回收。

早期的回收物,要從瑞穗各環保點收集後再運送到花蓮環保站,楊坤海將家裡回收物資整理分類後,裝上三噸半的貨車,再到處去各個環保點收集,一輛三噸半的貨車,總是載著收穫滿滿的回收物資,幸福地一路從瑞穗運送到花蓮。

◎有願就有力 自家成立環保站

慈濟瑞穗環保教育站成立後,回收物資的運送不用舟車勞頓運往花蓮,而從各個環保點直接送到瑞穗環保站,做進一步處理。然而就在六年前,因為慈濟瑞穗環保教育站屬於國有地,當時政府要求拆遷,環保回收物沒地方存放,讓大家傷透腦筋,楊清海的家原本在2003年時就是其中一個小環保點,因空間不足,只能做少少的分類和儲放回收物,但是他心裡想:如果家裡可以提供更多的空地,讓大家有個就近的地方做分類,那就更好了!

有願就有力,楊坤海如願地提供自家成立環保點,即名「慈濟富源環保點」。他向鄰居長期租借住家對面的一塊農地,起初以簡陋的鐵皮搭蓋回收區,一遇到下雨時,回收物也跟著被雨淋濕,著實不方便。直到六年前,花蓮縣舉辦環保比賽,富源環保點代表社區參加,榮獲第一名,富興社區理事長將其獎金二十五萬捐贈給環保點,搭蓋更完善的空間。

「這裡是紙類、寶特瓶、電器類……終於不用怕雨淋了。」楊坤海開心地向志工介紹著富源環保站的回收區。它雖然沒有擁有寬大空間,但卻讓人感覺乾淨、整潔,沒有難聞的氣味,好像身處在自家的舒適感。楊坤海說:「分類清楚就會乾淨,回收物要馬上請人來處理載走;做完環保後要馬上清潔環境,這樣環保站就不會臭。」

富源環保站並沒有固定的環保回收日時間,純粹以回收量的多寡決定什麼時候做,因為環保志工大多是附近鄰居,回收量多時,楊坤海一一打電話邀約,大家就開始前往環保站做回收。也因為務農關係,這裡的環保志工相對起得早,清晨天剛亮,大家就開始陸續到環保站報到。

從無到有,楊坤海從原本只是自己撿回收、做環保,進而帶動社區十多位環保志工一起付出;自家成立環保點,至今拓展了十七個點。今年高齡八十五歲的他,身體還是相當硬朗,問他為何能堅持做環保將近二十年?楊坤海笑笑地說:「歡喜心,做健康的啦!」

圖左 :慈濟富源環保站獲得社區獎金補助,搭建成一區區的回收分類區。[攝影者:鄭啟聰]
圖右 :富源環保站回收物整齊排列,街道也顯得相當乾淨。[攝影者:蕭寂興]

圖左 :富源環保點環保志工人力雖然有限,但大家做環保認真的付出,也帶動社區居民動起來。[攝影者:蕭寂興]
圖右 :富源環保點環保回收日,志工們用心回收分類。 (拍攝者:葉丁山)[攝影者:蔡秀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