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4月20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亞洲 香港 跨越宗教藩籬 攜手傳揚大愛

跨越宗教藩籬 攜手傳揚大愛

E-mail 列印
「今天參訪我最大的感受是,慈濟的發展過程中一個好重要的推動力,不是慈濟能夠做到什麼大功業,而是在參與的過程中每一個人可以做些什麼。」明愛牛頭角社區中心諮詢委員會主席張兆和博士,參訪靜思堂後分享道。

◎呼籲多發些心 多做些好事。

香港明愛牛頭角社區中心諮詢委員會一行十七人,於8月3日到訪九龍塘靜思堂,與慈濟志工作了切磋交流。

慈濟志工近年深耕官塘社區,在牛頭角上邨設有環保點,也有定期派發福飯,舉辦浴佛、宣導環保等大型活動,而明愛在這個地區扎根已50多年。志工楊德順說,彼此在互動過程中發現有很多的共通點,現因緣成熟,便邀請明愛到訪,希望他們更深入瞭解慈濟,以後在社區服務中有更多的合作。

志工曾水波首先向來賓介紹了靜思堂建築特色、「宇宙大覺者」、慈濟創辦人證嚴上人、《靜思語》系列及其他書籍,環保與香積飯等產品。楊德順特別講了當年三位天主教修女與上人論道,啟發上人成立「佛教克難慈濟功德會」的故事。

在佛堂,賓客一邊享用精緻的茶點,一邊聽資深志工周玉蓮講述慈濟的歷史、四大志業與八大法印。周玉蓮還談到「無語良師」的大體捐贈,最後重點介紹了慈濟近期在東非開展的國際賑災活動。

「證嚴法師發動全球慈濟人,希望翻轉東非災民的人生,希望為他們重建校園、家園,這將是一場好長遠的援助東非的『讓愛非揚』的運動。」周玉蓮希望大家聽完以後,帶點宣傳單張回去,也告訴其他人這件好事。現在香港社會紛紛擾擾,一起多發些心,多做些好事。

◎前瞻性的服務 值得多學習

志工區素貞帶領手語隊為來賓演繹了慈濟手語歌〈讓愛傳出去〉。隨後播出的《2018香港大藏經》短片,記錄了香港慈濟人過去一年愛的足跡。之後,志工許鳳儀介紹慈濟定期在牛頭角上村派福飯的活動,它不只是派個飯給老人家,而是一起享用素餐,一起唱歌、遊戲、做手部操等,也跟他們分享慈濟的理念並做到尊重,感恩他們以往對香港的付出,也感恩他們給予機會讓後輩去付出,帶出慈濟「感恩 · 尊重 · 愛」的理念。

此外,環保志工麥潔芳和陳明珠,無論日曬還是雨淋,一直堅守牛頭角上邨環保點。她們呼籲人人都要為環保出一分力,多些人參與環保。

「慈濟工作有好多方面比我們走的更前,有很前瞻性的服務,八大法印好多值得我們學習的地方。」談及對慈濟的印象,明愛李韻心主任提到,在20多年前在臺灣的醫院見過慈濟志工在大堂做接待,帶老人家去掛號、取藥,並做一些醫院的探訪,但香港這幾年才開始有人帶老人家掛號等。

◎共同基礎信念 感恩與尊重

李文佳主任雖然是天主教徒,但是欣賞慈濟用佛家的理念,貫徹在它的服務當中,特別在社會服務、救災、教育或環保工作上。她續說,見到環保志工吃素、節儉,過很樸素、綠色的生活,內化了對人的慈悲、大愛精神。「這都是我覺得值得學習的地方。好多謝慈濟,希望他們繼續將愛宣揚到世界各地給有需要的人, 我也希望香港人多多向慈濟學習。」

林主任續說,有緣分來到慈濟,認識了好多慈濟的功德,發覺未來可以一起多做一些,如在牛頭角上邨做環保分類。他還說好欣賞用竹筒匯集愛心,希望每個人回去每日不只投五毛,而是五元。「買菜時投五元啦、投大餅(硬幣)進去,看看我們竹筒會被送到世界上哪一個角落,去幫助有需要的人。」

主席張兆和博士第一次接觸慈濟是在臺灣參加一個學術會議,發現體質人類學方面進行最尖端、最精細的研究的學者,是來自慈濟大學。張博士也表示,通過周玉蓮的介紹,瞭解到在內涵方面,慈濟與天主教有很多共通點。「最重要的慈善基礎——感恩、尊重,天主教、基督教或其他宗教都有共同的基礎信念。」

天主教明愛的朋友來參訪交流,除了對慈濟的肯定,對於未來彼此合作、努力的方向也有很寶貴的啟示。希望雙方加強合作,攜手讓愛傳出去,讓大愛的精神傳遍每一個角落。

圖左 :志工為來賓演繹慈濟手語歌〈讓愛傳出去〉。攝影 / 盧志德[攝影者:盧志德]
圖右 :志工曾水波向訪客介紹《靜思語》。 攝影 / 盧志德[攝影者:盧志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