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5月20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大洋洲 澳洲 柏斯善種 陳張鳳珠人生亮麗

柏斯善種 陳張鳳珠人生亮麗

E-mail 列印
「慈濟事,一個人做不了。須有更多志同道合的法親菩薩共同來成就推動。慈濟『柏斯』,難行能行,從零點出發,做中學、學中覺,以一顆單純真誠的心去推動會務,做就對了﹗」慈濟澳洲柏斯聯絡處第一顆種子,志工陳張鳳 珠在柏斯二十周年慶時,以堅定的口吻道出最真實的感受。

◎植善種子 全能媳婦

1940年出生於臺南,雙親經營小生意,扶養五個小孩,年齡最小的張鳳珠是家中的掌上明珠。在當時以農業為經濟主體的臺灣,正處於貧窮年代,孩子們從幼年開始,除了讀書外,也得負責分擔家務或打零工貼補家用,所以多數小學畢業後,就得外出工作改善家中生計。

張鳳珠在家中經濟許可下,父母栽培她到大專畢業。她就讀臺南女中時期,曾擔任學校司儀,練就她講起話來條理分明而不畏縮;再加上,從小常陪媽媽到佛寺禮拜,耳濡目染之下,每每遇上難題及困惑時,總會默唸著「南無觀世音菩薩」聖號,來沈澱己心;而觀世音菩薩慈悲濟世的種子,已在她內心悄悄灑下,只待因緣來開花結果。

就讀大專時,她在姐夫介紹下,認識了敦厚、穩重踏實的丈夫陳建廷。等她大專畢業後,孝順的張鳳珠先回臺南照顧病榻中的媽媽,直到媽媽往生後,才與陳建廷共締良緣。

而陳建廷出生在傳統家庭,除了協助父親創立貿易公司外,他本身也經營木材加工事業。原是家中掌上明珠的她,婚後搖身變成三代同堂中的長媳,開始擔起照顧全家生活起居的重責,傳承婆婆傳統嚴謹的家風,把每個細微環節都做到面面俱到,例如:公婆用餐前的淨手毛巾,得先工整地擺於餐盤旁。

除此之外,陳張鳳珠平時除了要忙家務外,也兼任先生木材公司財務,利用零星時間學習花道、中西式烹飪及烘培等課程,認真當稱職的媳婦。

◎經濟起飛 移民風潮

1968年政府推動九年國教,因此奠定1970年代臺灣經濟起飛的基礎。邁入工業社會的臺灣刮起移民風潮,兩位小叔也分別移民到澳洲雪梨和柏斯,公婆為探望兒孫,得常往返臺澳兩國。

她的公公特別鍾愛柏斯的新鮮空氣、陽光及悠閒步調。公公也敦促他們夫婦考慮移民,建議到澳洲或北美洲勘察,從中選出落腳地。孝順的他們,在走訪幾個大城市之後,告訴老父親:「爸爸喜歡哪個城市,我們就移民到哪裡。」

夫妻在1985年帶著公婆正式落腳澳洲柏斯,過著半退休的生活,陳張鳳珠的生活以家庭為重心,把全家人照顧得無微不至,尤其是對待公婆的孝心,從細節處就可看出端倪。例如:公婆想念臺灣長崎的蜂蜜蛋糕,她就親自研究烘焙,滿足公婆思念家鄉味的味蕾。

隨著小孩漸漸長大,陳張鳳珠也在空閒時間打打高爾夫球,週末教授中文。

◎種子發芽 慈濟因緣

陳張鳳珠在1996年罹患乳癌,心理鬱悶,無法通透。恰巧在雪梨當慈濟志工的小嬸,送了一本《靜思語》給她。書裡的智慧法語深深打動心房,字字句句好像都針對著她,但她倔強地想:「哪裡有可能?哪會像這位法師講的這麼容易,我絶對不相信!」不死心的她又重新翻閱兩次,就算閱讀三次還意猶未盡,期待能跟這位有智慧的法師結分緣,嚮往有天也能參加慈濟。

同年在慈濟雪梨分會成立大會上,公婆遇到高雄同鄉,表示要到柏斯拜訪,没想到這一句話,促使慈濟法船從東澳洲航向西澳柏斯。1997年6月,十位澳洲分會的志工們,專程到陳張鳳珠的家中開茶會。

她很感興趣,頻頻詢問慈濟相關資訊,及如何做慈濟的種種法門。當面得到公公允諾下,開啓她與慈濟深厚緣分。為了學習及了解如何做慈濟,一個月後,她隻身前往雪梨分會取經。

等回到柏斯後,張陳鳳珠便開始積極招募會員,帶著志工到老人院關懷,隔年2月捐贈三部特殊設備給西澳腦性麻痺協會,正式邁出柏斯慈善志業的腳步。因為她很積極地做慈善訪視,2003年獲得西澳洲政府頒發Making A Difference Award獎狀。當時,慈濟是唯一獲此殊榮的華人團體。

柏斯聯絡處於1998年,在證嚴上人的祝福下正式成立。當時以陳張鳳珠的住家為聯絡點。她一心想在執教的中文學校推廣慈濟人文教育,將靜思語帶入課堂中,但受到校方的反彈及誤會;終於在家長的認同與支持下,排除萬難,於2001年成立慈濟人文學校,將人文教育落實在柏斯當地。

由於志工及會員人數不斷增加,住家空間已不敷使用。2004年終於買下會所,讓柏斯慈濟人有一個心靈共同的家。

◎行善行孝 都不能等

致力於推廣慈濟志業,陳張鳳珠在早期像是校長兼工友,總是親自帶領志工。舉凡老人院及個案訪視關懷、校務、推動環保、義賣、陪伴慈青……都親力親為。慈青學長林佳臻說:「鳳珠師姑的愛與溫暖像媽媽一樣,深深打動了在外遊子的心,有種回家的歸屬感,所以很喜歡來慈濟。」

雖忙著做慈濟,但陳張鳳珠也没有疏忽到家中的兩位長者,凡事都親自為他們打理,善盡為人媳的本分。若要外出,一定會準備好早、中餐再出門,並且趕回來煮晚餐。

為了處理公文的書信往來,她常常忙到三更半夜才就寢。先生總是默默陪伴,心疼她的身體,時常提醒要休息,但陳張鳳珠堅定地認為:「做慈濟不辛苦是騙人的,但是很值得。能獲得會員的信任及幫助別人,就要把握因緣,免得以後後悔,就來不及了!」

◎無常敲門 勇敢面對

其實在聯絡處成立前,陳張鳳珠就察覺身體有異樣,成立後才去找醫生診斷,結果發現乳癌又復發了。但她急著要做慈濟,手術完隔天就下床,自行推著點滴,去關懷同為乳癌的華人患者,並且介紹著慈濟。

她常講:「從不覺得自己是個病人,所以用平常心看待。」出院後,她更加勇猛精進,把握分秒發揮生命的良能;但就在會所即將落成前,無常再度來向她敲門,這次是罹患了鼻咽癌。

陳張鳳珠在慈濟道上,一路都是「做中學、學中覺」,不怨天尤人,面對事實積極接受治療。在花蓮慈濟醫院醫療團隊的照顧之下,她再度過關,但也留下吞噬困難,及頸項纖維化的副作用,體力大不如前;因此在2011年底,正式卸下長達十五年柏斯聯絡處負責人一職,將有限的體力,專心在家孝養公婆。

在她卸任前,柏斯也正式成立人醫會,為許多弱勢族群免費治療牙齒的問題;待她回歸家庭後,依舊心繫慈濟志業發展,只要法親有需要,定會適時給予關懷、鼓勵與引導方向。

定期追蹤九年後,陳張鳳珠的身體再度起了重大變化,又罹患棘手的胰臟癌。回臺治療期間,病情一直控制得不錯,在醫療團隊的同意下,她克服身體的疼痛與萬難,去年(2019年)10月如願回到柏斯與志工們相見。

志工們的祝福與打氣,讓她帶著滿滿正能量與信心,再回臺灣繼續治療,相約今年(2020年)回柏斯歸隊。無奈回臺之後,病情急轉直下,癌細胞不受控制轉移開來,讓她全身疼痛難耐,日漸虛弱。

柏斯志工們得知情況後,自發性地每晚線上共修,持誦〈普門品〉為她祈福。但她羸弱的身體終究抵不過頑強的癌細胞,2020年3月8日在睡夢中,帶著上人教導的智慧與願力而去,安詳地圓滿她亮麗又精彩的一生,享年六十九歲。

◎人品典範 精彩一生

人生經歷三次大考驗,陳張鳳珠總是逆來順受,也發願要捐贈大體,供醫學研究。她曾灑脫的說:「該來的就是要來,尤其我們有接受到上人的法。上人說人生無常,要常有無常觀!生命就是生、老、病、死,這就是自然法則。」

「行善、行孝不能等!」張陳鳳珠謹記上人的叮嚀,以她三分之一的人生譜寫慈濟柏斯的大藏經,用愛及無私的付出,搭建起柏斯慈濟人的精神堡壘;而她的孝行,公公願以修善造福為她祈求安康,以及不計一切代價,全力醫治她的疾病,同時得到印證。

張陳鳳珠的一生,因為行善和行孝而活得豐富精彩,典範也將留存在柏斯每個志工心中,無比的懐念她。3月15日,柏斯聯絡處的志工於會所,為陳張鳳珠舉辦一場溫馨又莊嚴的追思會。

因應新冠狀病毒在澳洲有擴散趨勢的非常時期,為了保護自己及他人的健康,籲請來參加追思會的大德們,須戴口罩、量體溫、雙手合十問候,座位間距保持一公尺以上、門戶通風等。

防疫措施全部到位,提供與會者一個安心的追思環境,同時開設線上追思會直播,讓無法蒞臨現場的海內外親友和志工們,透過現代科技,同步緬懷令人敬重又懷念的「人間菩薩」--陳張鳳珠。祝福她乘願再來,生生世世都在菩提中。

圖左 :陳張鳳珠於2020年3月8日在睡夢中,帶著上人教導的智慧與願力而去,安詳地圓滿她亮麗又精彩的一生,享年六十九歲。[攝影者:林詠超]
圖右 :慈濟志工陳張鳳珠1997 年6月隻身前往到雪梨分會取經。回到柏斯後,便開始積極招募會員,帶著志工到老人院關懷。(右一)[攝影者:陳建章]

圖左 :陳張鳳珠師姊於2001年成立慈濟人文學校,將人文教育落實在柏斯當地,2000年教育團回花蓮取經。(左三)[攝影者:陳建章]
圖右 :背包客發生重大車禍,志工陳張鳳珠(左)前往關懷及陪伴。[攝影者:陳建章]

圖左 :陳張鳳珠(左)前往關懷照顧戶,以一顆單純真誠的心去推動會務,做就對了。」。[攝影者:陳建章]
圖右 :志工陳張鳳珠(右)在2009年罹患了鼻咽癌前,如常到老人院關懷。[攝影者:陳建章]

圖左 :3月15日,柏斯聯絡處的法親家人於會所,為陳張鳳珠舉辦一個溫馨又莊嚴的追思會。[攝影者:林詠超]
圖右 :因應新冠狀病毒在澳洲有擴散的趨勢,為了保護自己及他人的健康,聯絡處志工籲請來參加追思會的大德們,須戴口罩、量體溫、雙手合十問候。[攝影者:林詠超]
圖左 :在這非常時期,追思會座位間距保持一公尺以上、門戶通風等防疫措施全部到位,提供與會者一個安心的追思環境。[攝影者:林詠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