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4月24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臺灣 屏東 環保飄洋渡海二十載 小琉球環保信願行

環保飄洋渡海二十載 小琉球環保信願行

E-mail 列印
小琉球一座位於臺灣本島西南方外海的珊瑚礁島嶼,在政府觀光產業帶動下,島上民宿如雨後春筍遍布島上各處,不過隨著湧入的龐大人潮,當地景觀與生態的維護,和日與俱增的大量垃圾,成為觀光背後最大的隱憂。

島上 居民生活所需物資大都全仰賴靠船運,有大量的罐頭、蔬菜、水果等民生用品,當然還包括回收物。早從二十多年起,住在小琉球島上的慈濟人,就開始為淨化島嶼與海洋的環保行動至今。大福漁港裡定期有一群人忙著將資源回收物搬上貨船,而這一袋袋的物品正是遊客與居民丟棄的回收物。海天一色、碧波粼粼的美景裡,二十多年來持續有一群人默默地用汗水與時間為環境的永續打拼。

◎琉球女兒響應上人呼籲 環保路篳路藍縷

琉球島四週圍繞海水澄澈晶瀅,鄉民大都從事捕魚工作,民情純樸保守。其實早年到小琉球觀光的印象,海灘上處處油污,塑膠袋和保麗龍散落其間,路上更隨處可見垃圾。

二十年前慈濟志工也是琉球女兒林子鈺,從高雄帶來上人呼籲的愛惜地球的理念—「用鼓掌雙手做環保」。當時洪月樓率先加入,開始在蔡明進租屋前的空地,兩人做起了紙類及瓶罐回收。白天,蔡進明要忙著幫人安裝排油煙機,洪月樓則要踩踏縫紉機為人做衣服;一到傍晚,他們各自拿起裝備,沿著街邊的垃圾桶翻找可回收資源。

蔡進明開著他送貨的老爺小貨車充當環保車,與洪月樓均攤油錢。洪月樓印象深刻地說,坐上車好怕車門突然掉下來,還有一次回收紙箱,她忘了戴手套,一把抓紙箱卻抓到一坨爛泥般的雞屎,腥臭味久久不散。

身為小琉球子民的環保志工,肩負起守護環境的使命,在民眾普遍將回收物視為一般垃圾的觀念下,就由環保志工撿拾分類並裝袋,彌補了當地清潔隊不足的人力,成為最佳的後盾。

小琉球島內原有焚化爐,過去因島內垃圾不足、機器運轉及人力成本過高,再加上海風鏽蝕,使得多項設備損毀,因此停用十多年。但是,島內的垃圾未曾因焚化爐的停擺而停止製造,近年來又因觀光發展,旅遊旺季的垃圾量是平日的兩倍,這些垃圾每年得花近千萬元,船運到屏東崁頂焚化爐處理。

慈濟志工長期推動的資源回收,獲得鄉公所肯定,各村村長也在社區大小牆面上,漆寫環保標語與圖案,他們還發起淨村運動;志工也在每個月第四個週末下午舉辦淨灘活動。許多鄉民在志工帶動下,紛紛投入撿拾回收、成立環保點,也定期在當地的機構與各單位收取回收。慈濟人醫會還會定期來此為鄉民舉辦義診,對醫療不便的這裡而言,慈濟的醫療團隊帶給他們許多身心健康的諮詢與關懷。

不過,因為島上居民生活所需物資都靠船運用瓦楞紙裝箱便於運輸。這些用過的紙箱,早期多被放進大灶當柴薪燒;但在家家戶戶普遍使用瓦斯爐後,紙箱就被當作垃圾隨處丟棄,因此廢紙箱成為小琉球回收物的大宗。但是廢紙回收價格低,一趟船運費就足以抵銷回收費用。

當地志工林武男曾於民國八十二年默默帶動資源回收,也因為廢紙回收乏人問津的問題而停擺!

◎轉機就是轉機 「地芳叔」宛若及時雨

當年屏東信岱回收場老闆到小琉球觀光,看到島上廢紙成堆,輾轉聯絡到蔡進明,表達回收的意願。蔡進明欣喜莫名,苦口婆心的商請回收場能支付船運費用。回收場老闆找到往來東港、小琉球間,載運建材、重機械的恭成輪船公司,負責載運小琉球回收的廢紙。

蓄著白鬍子,外型像極「肯德基爺爺」的船公司老闆黃地芳,一聽說是慈濟馬上允諾,還表明不收運費,並請回收商直接將運費捐給慈濟。在東港出生、生活在小琉球五十多年的黃地芳,慈濟人喊他一聲「地芳叔」,他對慈濟在社會上的貢獻讚賞不已,也常提起:「民國六十六年賽洛瑪颱風侵襲高屏,上人帶著志工在東山寺發放物資,我媽媽和阿姨都有去幫忙……」的這段往事。

◎菩薩從地湧出

除了兩部環保車固定載運回收物到碼頭,還有蔡進明友人蔡志鴻開著懸臂式吊架貨車來幫忙,將回收來的廢紙、舊報紙,用繩子紮成一綑綑,用卡車載到碼頭;從車上卸下、放到船上,運到東港再卸下……一綑廢紙得花上許多搬運時間與人力。黃地芳以他多年經驗建議蔡進明,改用四方型吊網裝盛,取代用繩子綑紮。

志工們委託專業人士製造四只十二台尺見方的黑網,堆疊紙板時,將黑網平鋪在地,大又厚的紙箱放底層,中層夾疊細小紙張,再慢慢堆成適當高度,用貨車上的吊車臂把綁在黑網四角的繩索吊起,就可以載往碼頭。從貨車到貨船都可以用機械吊臂升降回收物,大大節省以往耗時費工的人力搬運。

為了節省購買黑網費用,林武男買來黑色尼龍繩,發揮他漁民出身的專長,編織黑色吊網。一直到今天,這十四只黑網、出動吊車運送與搭船過海的廢紙,成為小琉球資源回收的一大特色。

◎環保路難行能行 輾轉更換據點不中輟

環保站最早從蔡進明租屋前的空地,轉移到了上福村琉球機場旁邊做,因為借地問題又換回到蔡進明祖厝做。之後,又再搬到現在琉球聯絡處對面的陳壽山家旁鐵皮屋,因地方較小,後來又在大福村借地方成立菩提林環保站,此處讓環保志工花費了很多心思。

2007年高雄市立體育館即將重建為世運主場館,體育館地面連鎖磚開放給機關團體索取,東港志工洪祥富前往接洽,正巧菩提林環保站需要,當時高雄與琉球志工接力把二萬多塊連鎖磚運回琉球,經過大家的努力才建設完成。但是經過八年運作,地主以土地需要使用為由將菩提林環保站收回。

環保站只好又轉移回到陳壽山師兄家旁邊鐵皮屋繼續做了二年多,此時因為琉球觀光產業正盛行,許多志工也都開始有了工作機會,又陳壽山家旁地方太小,所能做的空間有限,因而環保志工也流失許多。

此時林新春師姊願意提供自家的土地設立環保站,無償使用15年,但是琉球志工均持反對,此方案延宕三年無法成就。經環保之母陳清雲師姊與小甘師兄和高雄師兄姊共三十位,前往開會溝通三次後達成共識,將以回收寶特瓶為主,紙類則改由琉球鄉公部門接手。

琉球二十年環保之路,共搬遷了七次地點,新的環保站座落於大福村中正路188-7號,佔地有三百多坪,環保志工又回來了,每周三志工們相聚在這裡一起做環保,環保工作告一段落,大家一起享用熱騰騰的午餐,凝聚大家的感情。紙類由公部門接手後,鄉公所為了整理,讓鄉親也多了就業機會,也是一個意外的收穫。

◎二十幾年 一份無法計算成本的愛心

小琉球環保站就像是小琉球慈濟人的家,做環保的同時,有人負責煮茶水,有人煮午餐,合心付出,如同一家人,在一天的結束,志工們將洗好的寶特瓶裝袋之後,先載回陳壽山師兄家旁的空地,累積達四萬支後,再用貨船送回臺灣本島,這是一份無法計算成本的愛心。

從黃地芳「地芳叔」,以船隻無償載運回收開始,將所有的回收物運送到臺灣本島。他往生後,再由琉球恭成號貨船新任船家黃春茗接手發心護持,二十年來無償載運,船長二個兒子跟六位員工也都一起幫忙搬運百多包寶特瓶,不僅出船還出人力幫忙,老舊船已經淘汰,新的恭成六號也將這份愛持續延續下去。

就地取材與善用資源是現行小琉球環保站的首要特色。因為外側空地廣大,通風與採光佳,目前以寶特瓶為主力分類工作,也兼做紙類、紙箱與容器等分類工作。這裡是琉球地區接引志工與菩薩大招生的福地,更擔負起小琉球海島環境的守護工作。

◎環保典範 個個事跡動人

過去洪月樓總是夜間出門撿拾紙箱、鐵罐的舉動,被鄰居和友人看在眼裡,誤以為她的生活過不下去,所以才悄悄出來拾荒變賣金錢。堆放在空地上的回收物也曾被人質疑為垃圾,她說也因為有民眾質疑,才有機會和他們分享環保理念。

現在到小琉球,在渡船口就能遇到洪月樓,她從事機車出租的工作,總是熱誠的為到訪的慈濟人提供著各式各樣的服務。有時候,在炎炎夏日裡,還能喝到她親手熬煮的清涼退火的海燕窩呢!

投入環保已二十年的陳壽山師兄,是小琉球環保的重要推手,曾以捕魚為業的他,如今是守護海洋與土地的環保志工。壽山師兄經常開著當初發心購買的環保車,沿途載取定點的回收物,多年來難免感嘆當地環保路坎坷,尤其近幾年在小琉球做環保更是備感艱辛。

過去小琉球的環保需靠當地居民投入幫忙,才能及時處理掉龐大的回收量。但自從觀光愈益盛行,回收量大幅增加時,許多居民卻為生活打拚,紛紛轉以經營民宿、浮潛或是賣麻花捲,志工人力縮減短缺,讓陳壽山的環保責任更加沈重。但是他沒有因此而中止環保回收工作。即使有時只剩自己一個人,他仍會想辦法完成資源回收的任務。

因為,如果連他都放棄的話,就等於眼睜睜棄守自己的家園和長年堅守的環保理念。即使曾經因為將廢紙甩到環保車上,把手拉傷了;又一次在海上工作,因作業不慎,大拇指受傷成為三級殘障,他還是要繼續做環保。因為面對無常試煉,在加入慈濟後讓自己回歸正路,做環保更讓他懂得感恩。

洪大華不到30歲就當上船長,捕漁事業蒸蒸日上,卻養成喝酒賭博的不良習慣,曾經1個過年就輸掉30萬元,妻子因為受不了他而離婚,他更曾因為酒精造成短暫記憶喪失才戒酒。20年前在慈濟志工陳壽山邀約下,開始帶動船員做資源分類,將瓶罐清洗分類,直到3年多前退休,上岸專心投入環保志工。也於前年與好麻吉許玉政一起完成培訓受證,繼續在小琉球承擔起慈濟志業,持續投入環保精進不懈。

許玉政14歲開始跑船,20多歲當上船長,還跟二哥合資買漁船從事遠洋漁業,自認酒量差的他說,洪大華大口喝酒時,他就坐在旁邊小酌。年輕時曾在船上跌倒,當時不以為意,直到多年前某天,右腳突然麻痺毫無知覺,就醫才發現尾椎有個大裂痕,開刀加上要照顧父母,正式結束討海生涯。3年多前父親往生後,他就積極投入環保工作。

國中畢業就開始討海的陳嘉賓,在海上的時間多過於陸地,在通訊不便的年代,有時離家好幾個月才能回家一次,思鄉之情只能向大海訴說。十三年前﹙2007﹚退休開始放下身段跟著家中師姊全職做慈濟,慈濟人醫會在島上辦義診時,他也是志工之一。投入環保工作,他更將法入心,響應不燒紙錢。

從1996年開始,曾珠鳳與洪財勝兩夫妻攜手走在慈濟路上,儘管洪財勝因為白天在鄉公所工作,只能利用假日與晚上的時間來做環保回收,為了能夠推動資源回收,引領更多的鄉親一起來做環保。

2005年,洪財勝自掏腰包購買了一台環保車,同時夫妻倆也利用收善款的同時啟發了許多的同事、上班族的會員共同參與夜間回收的載運工作,只是這條環保路一開始許多人還是不認同,這群環保志工憑藉著一顆愛護地球、不退轉的心默默付出,終於讓大家越來越認同環保的理念。

其實小琉球的慈濟環保志工人數不多,約有二十幾位協助資源回收分類,但是每日就有成千上萬的遊客湧入小島,能收的回收量相當有限,但是秉持守護環境的使命,小琉球志工克服萬難,堅韌恆持的環保精神是最大的特色。現在的小琉球,不僅人情溫暖和善,街道變得乾淨了、景致也變得更美了。

圖左 :現行運作的小琉球環保站,志工做回收分類的情形。[攝影者:許月娥]
圖右 :二十幾年來,小琉球的環保都要靠發心的船隻無償運回臺灣本島。圖中是過去在碼頭將回收搬運上船的資料畫面。[攝影者:蔡藜旭]

圖左 :圖中是小琉球過去堆疊紙板時,將黑網平鋪在地,大又厚的紙箱放底層,中層夾疊細小紙張,再慢慢堆成適當高度,用貨車上的吊車臂把綁在黑網四角的繩索吊起載往碼頭的作業情形。(資料照片)[攝影者:蔡藜旭]
圖右 :洪大華年紀輕輕就當上船長染上喝酒賭博的不良習慣,有過荒唐的過往。在賠上家庭與健康後,洪於20年前慈濟志工陳壽山邀約下在船上帶動船員做環保,退休後更是全心投入。[攝影者:蔡藜旭]

圖左 :陳壽山總是開著二十年前發心購買的環保車,沿途載取定點的回收物。近幾年在小琉球觀光潮下,做環保倍加艱辛。[攝影者:蔡藜旭]
圖右 :許玉政,14歲開始跑船,20多歲當上船長,多年前右腳突然麻痺毫無知覺,就醫才發現尾椎有個大裂痕,開刀加上要照顧父母,正式結束討海生涯。3年多前父親往生後,他就積極投入環保工作。[攝影者:許月娥]
圖左 :投入環保已二十年的陳壽山師兄,是小琉球環保的重要推手,曾以捕魚為業的他,如今是守護海洋與土地的環保志工。他說,面對無常試煉,在加入慈濟後讓自己回歸正路,做環保更讓他懂得感恩。[攝影者:許月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