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5月18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臺灣 雲林 斗六環保站LIVE 師徒雲端相會

斗六環保站LIVE 師徒雲端相會

E-mail 列印
雲林聯絡處、斗六環保教育站與花蓮靜思精舍,三地同時連線,雲林慈濟志工首次於2020年8月1日在雲端與證嚴上人溫馨座談。因為配合新冠狀病毒防疫,又弟子們心切想見證嚴上人,上人也關心弟子們的慧命,成就了師 徒雲端相會。

雲林團隊多次開會、規劃,座談分享內容最後定版有六大面向,包含推素防疫、法親關懷、安美專案、照顧戶修繕、靜思妙蓮華讀書會、斗六環保教育站LIVE。

知音合心余天助帶領二十一位志工7月31日先回到花蓮,8月1日在精舍與上人溫馨座談、一起參加連線,雖然雲林志工分布在三地,大家卻都帶著雀躍的心情,與上人相會。

◎主持人 帶隊恭迎上人

當鏡頭,從花蓮靜思精舍轉向斗六環保教育站時,主持人王勝聰與五位年輕的志工一同站在環保站大門外,高舉著「斗六環保站」的標牌,恭迎上人從雲端到來,主持人把握三十分鐘的時間導覽全站。

走進大門,左邊就是環保站的廚房,香積志工從鏡頭向上人揮手,大家用鏗鏘有力的聲音問候:「上人,好」。上人很是喜悅,也從花蓮的螢幕與志工們揮手問:「有看到師父否?」「有」。主持人放心地繼續走向寶特處理區,向上人分享環保站的運作、介紹做環保的資深菩薩。

在大回收日,都會有七、八十位志工到站做分類。有一群寶特瓶志工專門處理寶特瓶,每個月約有一萬五千支的寶特瓶必須先清理、挖瓶蓋、分類,然後送回大愛感恩科技。

其中人稱何伯伯的何玉業高齡九十歲,依舊老當益壯,每逢大回收總能見著他洗寶特瓶的身影,透過鏡頭,他對上人深深一鞠躬,用著濃濃的鄉音問候,王勝聰在旁複誦一次:「我今年九十歲了,做環保身體好,承蒙上人賜法號何本業,感恩,祝福師父身體健康。」「好」,上人也祝福何玉業老菩薩身體健康。

◎輸送帶 肩負任重道遠

接著往分類區前進,介紹站內的「秘密武器」,可讓環保志工挺直了腰,將資源一一分類至籃子裡,再由志工送往各類的囤儲區,志工林永吉介紹這一台「好好轉」的輸送帶機器:「民國94年,西螺志工與斗六環保站結緣,志工不用彎腰做分類,照顧了身體的健康。」這台「秘密武器」肩負重任,也是斗六環保教育站的特色之一。

在輸送帶後方是環保車停靠區,二十多年來做環保不間斷的志工林文煜也是司機,承擔環保幹事十多年,與妻子陳巧鳳把環保站當成自己的家在看顧,二年前,他開完刀後傳承給年輕人,仍舊心繫環保,斗六地區超過四十個環保點,大都由林文煜駕駛環保車與輪值志工一一收集回來。

◎玻璃瓶 粗重又不值錢

停靠環保車的對面,正是玻璃瓶囤儲區,環保幹事歐柏銘帶領「玻璃瓶部隊」,轟然一聲聲的炸響,為了配合廠商做精緻回收,將玻璃分成三種顏色,白色、綠色、咖啡色(紅),丟進囤儲區裡,玻璃破碎後可以增加囤儲量,也可以避免夾起時在空中產生爆裂的危險。斗六志工於去年2019年度,處理玻璃量,超過二百六十噸,雖然不值錢,但是為了環境非做不可。

志工張雪花與大多數的環保志工一樣,經常利用上班前,下班後的空檔做環保,在玻璃瓶區做分類的張雪花都穿上防穿刺鞋,現在囤儲區多了一道防護牆,在處理玻璃瓶時更加安全。

囤儲區,是在7月初開始日夜趕工,短短十天將舊有的囤儲區拆除、清掃並重建完成。王勝聰代表斗六環保站感恩虎尾志工楊智欽出錢出力,提供堅固耐用鋼材做隔間;還有北港志工蔡清森父子來施工,助一臂之力,完成全新更穩固的囤儲隔間。

上人看了很讚歎志工:「玻璃瓶很粗重,不值錢,沒人要做,不過慈濟志工想到師父說的環保,不讓蚊蟲孳生、保護健康,照顧地球,就把玻璃瓶收回來,所以大家都很甘願做。」

◎惜福屋 多元化的道場

斗六環保站還發展出另一個特色,就是斗六惜福屋,於2013年9月28日啟用,由長期定居於美國的志工葉松根提供空間無償使用。妻子蔡彩瓊是大南洛和氣慈善幹事也是總會食物發放窗口。此次夫妻回臺,自主隔離十四天後,與上人在雲端相會:「感恩有好因緣促成斗六惜福屋的成立,李雲櫻師姊的承擔與慈濟人的努力,讓斗六惜福屋成為接引社會大眾的道場。」

惜福屋創始人李雲櫻,定期宣導,請會眾將家中留之無用、棄之可惜的物品布施到惜福屋,與大眾結緣;當2018年8月嘉義縣東石鄉遭受水患,斗六惜福屋發揮良能將惜福衣物送進東石鄉,溫暖受水災之苦的鄉親。六年多來,李雲櫻在惜福屋募心募愛將近三百位會員,也因此找回許多舊會員。

回收的舊衣物、破損牛仔褲,李雲櫻與巧藝志工重新裁剪、縫製成手提袋,賦予新生命;並且特地去學彩繪,讓手提袋上生出朵朵絢爛的花,也受到許多人的喜愛,會眾隨喜惜福,李雲櫻說:「感恩有惜福屋讓志工凝聚一處,成就一切善因緣。」

◎健康做 祝福大地園丁 

斗六環保志業在1995年就開始推動,到了1998年志工林永吉及媽媽無償提供現址,做為斗六環保站。一群志工從無到有,刻苦耐勞,以獅子的勇猛,駱駝的耐力,清淨的赤子心,守護地球,做大地園丁,更不乏溫馨故事。志工鄧秀鑾向上人介紹八十四歲的鄧陳阿美。

斗六第一顆環保種子鄧陳阿美,大家都暱稱「鄧媽媽」。最初她都揹著四、五個月大的孫子做環保,媳婦覺得很不捨她這麼辛苦,就把孩子交給保姆帶,讓婆婆可以專心做環保。鄧媽媽就騎腳踏車認真做回收。

十年前鄧媽媽發生車禍,遭後方來車追撞,休養之後,改推娃娃車做回收,將「做環保當復健」,志工何憲銘見狀立即提供了手推車,鄧媽媽說:「我這臺卡車 (推車)很能裝,我都叫它『賓士卡車』。」

鄧媽媽丹田很有力,說話也很幽默,她告訴上人:「國小、國中的校長或老師常要我進入學校去回收,還有石榴班地區,我幾乎收了全村庄,一星期收了好幾卡車,很多、很多!感恩上人給我們有環保可做,上人我愛您!」

上人聽了祝福鄧陳阿美:「事事平安,現在歲數大了,進出要注意,祝福健康,環保要健康做。」鄧陳阿美很高興點頭說:「好」。

◎法入心 苦瓜變哈密瓜

因做環保,漸漸走出十六年來飽受憂鬱症之苦的許塗月嬌,回憶當時真是身心煎熬,最嚴重的時候,都躲在房間裡,不想見任何人。有一天聽見上人開示,「做環保身心可以清淨之外,在環境也可以清淨。」許塗月嬌於2000年受證就投入環保,愈做心愈開朗,也邀約家人、鄰居同行。

許塗月嬌,2020年因肩胛骨、髖關節,都有開刀治療,她要趕快好起來,再走入人群,繼續做慈濟,做環保,「由衷感恩上人,救助生命,守護慧命,環保站安住我的身心,發揮生命的良能,上人我愛您,我想您!」

上人聽得志工如此轉變,很是歡喜的邀請志工:「如果想念師父,就大家相約回來見師父,感恩。」

◎做環保 不分老少年齡

主持人王勝聰也是環保站聯絡人,起先對於環保抱持著「有做就好」的心態,但因有溫言暖語,循循善誘而改變了他。改變她的人是──人稱長駐站長的賴林雪。

削電線工夫一級棒,人人皆知!九十歲的賴林雪,現在雖然行動不便,仍到現場與上人相會,王勝聰蹲在她身旁說:「阿雪師姑,阿聰會認真做,好好做!」並且與阿雪師姑共同發願:「我們把環保站整理好,變得美美的,一起做到讓上人來環保站。」如今願望達成,接下來的路,阿聰也鼓勵阿雪師姑要更精進前行,不間斷。

另一位環保種子鄧秀鑾,在二十年前一場社區茶會上,心中掛念著要如何將環保的好處推廣出去,接引更多人,因為鄉下人喜歡聽歌仔戲,於是以歌仔戲調改編成「環保十好」,傳唱至今,易懂易學又好記,鄧秀鑾現場起一個音,志工立刻附和跟著一起唱,這鄉土曲調就從斗六環保站傳遍每一處雲端。

經常帶著年輕志工出勤務的莊明得夫妻,小女兒也已受證,每到大回收日,大夥兒做環保不遺餘力。斗六環保站圍牆上的鮮艷蔬果圖,都是年輕志工所彩繪,用半年的時間完成。此次年輕志工特地留在環保站隨時補位、幫忙。

回到精舍,現場承擔司儀的余天助,特別提到這群年輕志工,「原本他們要一起回花蓮與上人座談,因為環保站需要年輕志工做場控、為錄影機順線,所以他們就留下來幫忙師姑、師伯。」

上人見到了斗六環保菩薩都很活潑,有衝勁,甚感欣慰,關心鼓勵:「為地球守護,引導人人向善向愛,大家都做到了。關於這一波疫情至今尚無疫苗可以防範,做環保很好,衛生也要照顧好,清淨了資源與環境後,還要記得勤洗手,清淨好自己,做好自我防護。」

短短三十分鐘,難得在雲端師徒相會,座談甚歡,大家都有收到上人的關心與祝福,而環保志工的分享很溫馨,上人很感動、也很感恩說:「淨空汙染,護大地;環保菩薩功德無量。」此時此刻的溫馨座談,大家都滿心法喜,何其有福!

◎番外篇 幕後用心的事

為了連線這一天能順暢進行,視聽志工、大愛台同仁、宗教處同仁於7月26日上午,到斗六環保站布置設備、測試;當天下午,第一次彩排,兩位年輕志工學習順線,人文真善美錄影志工扛著錄影機與主持人默契走位,來來回回無數次跑著動線,人人汗流浹背,又天候不穩,時而出大太陽、時而下雨,志工撐傘、戴斗笠,遮陽也遮雨,覺得蠻新鮮,猶如拍外景,學習很多。

8月1日早上,已是第三次總彩排,一早,人文真善美團隊、大愛台同仁、環保志工、主持人一起在大太陽下走位、彩排了四回,要測試到最精準,因為即將LIVE連線,不NG,大家仍會緊張,卻是從容以對。一切都準備就緒,在九點半準時「開麥拉」,進行「師徒相會」,無秒差的將影音傳到全球慈濟雲端與大家同精進。

圖左 :擔任主持人的王勝聰(右一)與五位年輕志工,一同站在斗六環保教育站大門,恭迎上人從雲端到來。[攝影者:張國徽]
圖右 :主持人王勝聰與賴林雪有約定,在菩薩道上要更精進前行,不間斷。[攝影者:張國徽]

圖左 :斗六環保站的秘密武器,就是這臺輸送帶機器;因為有它,環保志工不用彎腰分類,可以事半功倍。[攝影者:張國徽]
圖右 :因做環保,走出十六年來飽受憂鬱症之苦的許塗月嬌,今年開了兩次刀,期許自己趕快恢復健康繼續做環保。(畫面擷取自大愛臺)[攝影者:張如容]

圖左 :斗六環保站大回收日,有一群志工專門處理寶特瓶,每個月約有一萬五千支的寶特瓶必須先做清理。[攝影者:張國徽]
圖右 :斗六第一顆環保種子,鄧陳阿美很認真做環保,常到學校做回收,今年已經八十四歲,特地來到環保站與上人分享法喜。[攝影者:張萬]

圖左 :斗六惜福屋回收破損的衣物,志工李雲櫻與巧藝志工重新裁剪、縫製成手提袋讓會眾惜福做愛心。[攝影者:李雲櫻]
圖右 :斗六惜福屋位於斗六市黃昏市場旁邊,是長期定居於美國的志工葉松根,無償提供使用。[攝影者:李雲櫻]
圖左 :7月26日下午開始跑動線,彩排時志工歐柏銘介紹玻璃瓶區,錄影志工吳正隆跟著走位、取景;年輕志工高郁雯跟在後面順線。[攝影者:張國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