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4月23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臺灣 基隆 社區志工研習 菩薩道上願同行

社區志工研習 菩薩道上願同行

E-mail 列印
7月26日一大早基隆靜思堂四周蟬聲唧唧,清亮的鳥啼聲和國議廳內熱鬧景象相呼應。今年(2020)因為疫情的關係,慈濟基隆區社區志工課延到七月份才正式開始。

首堂課上午九點,學員以及工作人員共一百七十二 位齊聚於國議廳內,後續另有七堂社區志工課,將帶領大家一起領略佛門禮儀及慈濟的四門八法,進而在菩提道上發揮良能,做個快樂的志工。深入淺出的內容,大家都歡喜感動,法喜充滿。

◎弱勢關懷 案家走出幽谷

課程進行前精進組杜國棟師兄首先以《2009年秋之卷》證嚴上人的一段開示,「雖然在菩薩道場修行,人人在凡夫地,要先照顧好自己的心,篤定自我的志向,在複雜的境界中考驗智慧,在許多的變數中訓練耐性,惕勵自性、成長慧命。」作為開場白,與大家共勉之,同時教導學員們合掌、放掌、問訊等學佛行儀,期許大家都能用莊嚴的身形,無聲說法,大家都聚精會神,認真學習。

1966年上人創立「佛教慈濟克難功德會」而慈善是慈濟志業的根基,慈善的範圍及目的係從弱勢的社區關懷到長期補助、急難救助和結合社區的力量,居家關懷,不只從事救濟也重視效能,啟發良能,更讓案家走出人生的幽谷。

志工詹玟倩在慈善區塊深耕十三年,親力親為,志向堅定不移,以願力恆持初心;在訪視濟貧的工作裡不只在白天,夜晚接到電話也要啟動,即時開著車或是騎著車帶著團隊去關懷。

詹玟倩以實際案例,傳授十幾年來深耕社區的訪視經驗。她表示對案家的關懷要直接、重點、尊重、務實,另闡述關懷六面向,分別是協助居家環境打掃及修繕、了解家庭的身心狀況、補助款協助其經濟,讓案家看見希望,重啟新生命、結合社會資源、時常關懷並和鄰居互動,落實社區了解案家狀況及案主自我覺察與自我決定等六面向。

詹玟倩表示,做訪視要親眼看到、腳走到還要親身到,到案家要有謙卑關懷的心,了解對方的需求是什麼?我們要給人家需要的,不是我們想要給人家的。有苦的人走不出來,有福的人就要走進去,做心靈的關懷。詹玟倩在訪視中學會放慢腳步,學習如何和家人溝通。並邀請大家一同來做訪視,人人是訪視、人人是慈善,一同行善造福。

◎探索生命 發揮良能為使命

接著志工林英美以一首〈一家人〉手語,帶動現場氣氛如一家人般的溫馨,加速彼此愛的流動後,繼續「生命的密碼」的生命教育課程。林英美說「生時燦如夏花,死時美若秋葉,這是印度詩人泰戈爾留在世間最美、最醉人的篇章。然而對生的眷戀,對死的徬徨,卻是每個人必然激勵的課題。」因此如何善用生命,幫助每一個人找到自己的方向與使命,成了生命教育裡最重要的目標。

林英美分享生命的意涵是對生命的認知、尊重與實踐。她說,走入醫院才能了解什麼是生命,生命的悲歡離合及愛恨情仇。而人生的無常病痛,來自於家庭的貧困和生病,透過關懷,可以自我省思生命的價值。

林英美接著分享,生命要用同理心對人,對待病人要關懷陪伴,不要太自大,以為病痛不上身。生命的無常,生與死在剎那間,珍惜有限的生命中,發揮生命良能,並成為無語良師,化無用為大用,讓生命延續,生生不息。

◎分享感動 慈濟路上願同行

住在靜思堂附近的志工黃麗珍,聽完訪視分享,感覺到慈濟盡心盡力幫助人的愛心,不是每一個人都做得到的,她會努力學習。再者生命的意涵,讓她了解生命的價值在哪裡?如果有能力,會學著去幫助需要的人,因為被幫助者受益,助人者也法喜。

張永松因讀書會的因緣來上志工課,對於詹玟倩師姊在訪視這區塊深耕,幫助弱勢賦予案家希望與重生的付出及堅持。且自我改變習氣學會放慢腳步和家人溝通,改善與婆婆的關係,讓他受益良多且印象深刻。

接著張永松提到林英美分享的生命密碼內容,非常精彩,包括甚麼是生命?一直到生命的終結,其中的奧秘,生老病死,讓生命從無用到有用,都讓他深受感動,他說,今天上了一堂有意義的課程。

圖左 :杜師兄分享一個人的身形,能讓人感動和敬佩,莊嚴的形象就是無聲說法,所以大家的舉止、動作都要很有威儀。[攝影者:劉茂松]
圖右 :學佛一定要恭敬三寶,不散漫,莊嚴的形象就是無聲說法,慈濟形象不能忘,個人氣質形象擺中間,於公共場合應謹言慎行、勿喧嘩。[攝影者:劉茂松]

圖左 :一首〈幸福的起點 〉在黃文娟師姊帶動下,大家跟著比劃著不熟悉的手語,一時間精神為之振奮。[攝影者:劉茂松]
圖右 :張永松(右一)對於詹玟倩多年堅持做慈善,幫助弱勢賦予案家希望與重生。又改變習氣和家人溝通,讓他受益良多,且印象深刻。[攝影者:劉茂松]

圖左 :詹玟倩說,有苦的人走不出來,有福的人就要走進去,做心靈的關懷。[攝影者:劉茂松]
圖右 :黃麗珍(右前一)說,來上志工課收穫很多,如果有能力,會學著去幫助需要的人,因為對方受益,自己也法喜。[攝影者:劉茂松]

圖左 :林英美師姊分享生命的意涵是生命的認知、尊重與實踐。[攝影者:劉茂松]
圖右 :課程最後介紹往後陪伴上課的隊輔長及隊輔。[攝影者:劉茂松]